《只此青绿》孟庆旸等谈“青绿旋风”:源于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昨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结束了在江苏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观众们连连鼓掌,不肯离去。给大家带来这股“青绿旋风”的演员们昨天下午特地抽出时间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饰演青绿的孟庆旸,饰演希孟的张翰,以及饰演展卷人的谢素豪和张峻赫,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能通过《只此青绿》与《千里江山图》相遇,是极其幸运的,而《只此青绿》一路走来,备受喜爱,与观众达成一种共鸣和默契,其实是因为每一位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专访|《只此青绿》孟庆旸等谈“青绿旋风”:源于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为了“找到”角色,下功夫临摹《千里江山图》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青绿”为意象线索贯穿全剧,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即展卷人)回溯历史,来到千年前希孟即将完稿之时,观众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希孟的绘画世界,开启了一场古今对话。
如何“找到”剧中人物,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演员们排练初期做了大量功课,翻阅了很多古书,从《千里江山图》出发去触摸那段历史。
饰演希孟的张翰告诉记者,历史上关于希孟的介绍只有短短三行字。刚说完,他就把希孟的生平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而且这个人物也没有出现在影视剧中,更别说舞台作品了。”
“900多年前的北宋王朝,18岁的少年希孟,在12米的长卷上画下了大宋江山,咫尺间却有千里之趣,巉岩飞泉、烟波浩淼、气象磅礴,《千里江山图》万古流芳。”为了揣摩角色,张翰下足了功夫,“20岁刚出头的我跟希孟年龄相仿,所以我在台上能够较为轻松地将自己代入到希孟的状态和情绪中去。但在演绎希孟作画时的’韧性’这一方面,需要突破的点就多了。”
张翰临摹《千里江山图》
张翰专门请教了中央美术学院青绿山水专业的博士,学习临摹《千里江山图》,从白描到上色,再到点染,“我那会常常把自己关在排练厅,一关就是很久,去体会他作画时的那份孤独,那份沉思,以及艺术家的气息”。张翰感慨表示,“我常常一坐一下午,才画一丁点,那毛笔特别细,我不仅眼花眼疼,还腰酸背痛”,在一步步学、一步步画中,从沉浸式体验里收获诚意和敬畏。
临摹让张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希孟,“我常跟人介绍希孟,我认为他出去采风时,’肯定浑身都装满了摄像头’,因为他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装进了脑子和心里,回去再画到绢布上”,而且他一定是个阳光乐观的少年,学画时也许很调皮,跟师兄弟打闹,捉弄老师,但面对画作时,又极其坚韧,性格多面的他是个天才,但也肯定呕心沥血,因为他不到半年就把这幅画画完了。
为了把希孟的那份痴、那份执着呈现出来,张翰有时入戏太深,甚至哭到不能自已,因为压力大还瘦了许多。
“青绿腰”很难,职业舞者孟庆旸也要开小灶练
春晚上,《只此青绿》选段出圈的同时,“青绿腰”也火了。
为观众带来“青绿腰”的孟庆旸告诉记者,对职业舞者来说,做到“青绿腰”是容易,但不容易的是,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长里。一开始她也不能持续很久,达到现在的效果,不仅仅是泡在汗水里训练那么简单,甚至每天排练结束后,晚上她还“开小灶”加练腰腹和腿部。
孟庆旸笑说,“青绿腰”一词是网友们共同创建的,她很开心这个动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喜爱。“其实一开始我自己也做不到那么好,它需要全身的肌肉力量,光靠我平时的训练是不够的。所以那会排练结束后,我都会自己找时间加练,做一些腰腹和腿部训练,来支撑整个身体的平衡感。”不过,对于全网的模仿,她表示,不要轻易模仿,避免受伤。
“青绿”不是写实人物,体现的是中国古典隐约之美
在《只此青绿》中,“青绿”的水袖垂下来,既像山的纹理,又好似一泓灵动在山间的碧水,她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除了“青绿腰”,为更好地诠释“青绿”这个角色,孟庆旸从形态到眼神,甚至是一次微小的挪步,都经过了反复打磨。
孟庆旸笑说,《只此青绿》的两位导演韩真和周莉亚给予了非常非常多的引导和帮助,比如韩真导演给她发了很多很多语音,帮助她领悟“青绿”,“这样来说吧,’青绿’不是一个写实的人物,这个角色用第一直观的视角向观众诉说青绿表达了什么含义,这个角色有一种疏离感,就像中国古典的隐约之美,无声但有回响,一个回眸,一个望月,都在向观众传递:你们感受到古人笔下的大好河山了吗?你们感受到了古人给予我们后人的这份馈赠了吗?”孟庆旸坦言,这些引导使得她对动作,对感知,对角色,一点一点产生了力量和自信。
翻开孟庆旸的履历,会发现她跳过不少强调东方美学的舞蹈,对此,她表示,这些都是在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但因为角色塑造而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拿《只此青绿》来说,属于宋代美学的古典韵味,宋代是极简之美,虽简约但又不简单,“我们排练前还特地阅读欣赏了一些宋代画像,研究宋代女子的形态状态,从中提炼为我们的舞蹈所用。”
在她看来,能够通过一个角色去了解历史,以及背后的意义,是极其幸运的。而在《只此青绿》中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与观众达到一种共鸣和默契,这在孟庆旸看来,这种默契和喜爱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展卷人原型为文博人,通过很多途径感受匠心精神
在剧中,展卷人这个角色,是古今对话的桥梁式人物,谢素豪和张峻赫皆是这一角色的扮演者。
他们告诉记者,展卷人是有现实原型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文博研究员王中旭。排练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邀请了王中旭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他们也去故宫博物院参观了他们工作的地方,通过很多途径去更多地了解文博人、文物修复者,感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那种匠心精神,“因为他们的执着,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千里江山图》 ”。
张峻赫是江苏徐州人,他告诉记者,自己跟南京其实很有渊源,6岁就开始学拉丁舞,人生第一个冠军就是在龙江体育馆拿到的。令他感动的是,这次回家乡演出《只此青绿》,发现江苏的观众特别给力,不吝掌声和赞美,给了他很多鼓励。
今年是谢素豪入团的第八年,他谦虚地表示,因为《只此青绿》,他向心中合格的青年演员迈进了一步,感谢《只此青绿》给他带来了安全感,让他下一阶段的人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
下台就看评论,与观众双向奔赴的感觉太好
四位年轻的主演还告诉记者,《只此青绿》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翰更自嘲是“5G冲浪达人”,最喜欢上网看大家的评论《只此青绿》,“每次一下台换好衣服,我就开始看评论。这期间我发现,年轻人很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愿意走进剧院来看演出,很开心大家通过舞蹈或者别的途径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最想看到的画面,真正的双向奔赴啊,特别开心。”
对于下一阶段的规划,刚进团三年的张翰表示,舞蹈对他来说,是一份职业一份事业,希望自己能坚守一辈子,“在我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享受当下,享受舞台上的每一次谢幕,当灯光打在身上,当观众给你的掌声和呐喊,这一刻的满足感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了的。”
孟庆旸是大家口中的“孟姐”,她丝毫不避讳地笑说,自己是四位中年龄最大的,“当我在张翰这个年纪时我享受舞台,享受这份热爱的艺术,非常开心。当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自觉身上多了一份使命,会一直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和美的传播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网址:《只此青绿》孟庆旸等谈“青绿旋风”:源于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https://mxgxt.com/news/view/610629
相关内容
《只此青绿》孟庆旸:“青绿”赋予我慢下来的力量读书|千里江山,不止青绿——《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首部人生传记
与世界说|孟庆旸:塑造青绿 融入青绿 成为青绿
《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 楚天都市报数字报
只此青绿,何以圈粉?|文化观察
跳“青绿”500场,孟庆旸在这本传记中分享成长故事
孟庆旸回应《只此青绿》爆火 舞动奇迹,跨越剧场界限
29岁遇见“青绿”的奇迹——孟庆旸的故事
30秒|孟庆旸谈“青绿”:这是古人对我们的馈赠
火爆全网的青绿腰~孟庆旸,曾三登春晚,次次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