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问题?两个原则六个方法,让您收获幸福!
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有这样一句俗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话道出了现实社会中,每个家庭都存在的各色问题。家庭中的矛盾,表面上是家庭成员因为生活琐事,或者性格,习惯,亦或是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的各种问题,引发的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斗争”。
笔者在松果倾诉平台做咨询的过程中,就遇到过非常多的家庭矛盾问题,有的人是婆媳关系紧张,导致家庭间争吵不断;有的是因为父亲赌博,由此引起家庭的系列问题;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方式,让子女不能接受,导致子女跟父母之间冷战;还有的是个人问题,导致跟父母和家人关系紧张;还有的是因为家庭财产问题,导致家庭矛盾;更有一些则是夫妻情感原因,导致婚姻解体等等不一而足。
从众多咨询案例中,笔者能够感受到,社会中的大多数家庭,都多少存在家庭关系问题,这是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我们也要看到,所有的家庭矛盾,家庭关系等等各种问题 ,都不是永远存在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在动态变化中形成的,而且也一直保持这种动态的,不断的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中,大多数人之所以深陷家庭矛盾中不能自拔,就在于被表象迷惑。人人都在被表象转着走,而没有思考表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和产生这些家庭现象的本质在哪里!
实际上,一切的根因都在内,不在外。试想一个家庭中,婆媳关系不和,大多数人的表现就是,婆婆说媳妇的不是,而媳妇又觉得委屈,说了很多婆婆的不是。让做儿子,做老公的从中为难!再比如,家庭中,因为财产的分配问题,家庭成员产生财产的争夺。这种矛盾表面上复杂,但根因还在于每个家庭成员内在心里的自私。更在于每个家庭成员,对于人生幸福的定义和价值取向,都建立在以金钱和物质为基础上形成的错误观念所致。
更有甚者,家庭矛盾激化,导致家庭成员间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严重情感隔阂。甚至引发家庭伤害事件。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于家庭矛盾问题,需要透过表象,去探寻产生矛盾的根因,然后找寻其中能引领家庭走向吉祥平安,和谐温馨,喜乐幸福的规律,并落实到生命中。
对此,笔者作为松果专业的咨询师,在此,对这种家庭矛盾问题,阐述一下应对的原则和解决办法。分享给大家。
关于如何更好处理家庭矛盾的原则和方法:
一、处理原则
家庭矛盾问题,根底上还是家庭成员在家庭关系中忽略了基本的原则,悖逆了规律,从而受到规律的反噬,反遭自害。所以,要明白守护家庭,保障家庭和谐的根本原则。这是底线,做到了,方法就好落实了。
1、孝悌原则
家庭中,长辈和父母是家庭中的天,是家庭稳定,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家庭子女和子孙后代的保护神。所以,俗语有言:家中有两尊佛,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而家中的长辈多,也是这个家族的福气,特别是有长寿长辈,更是说明这个家庭是个有福报的家庭。而家庭中的子女,要想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通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以虔敬恭诚的心对待长辈,才能承接到长辈和父母的祝福以及家族中的福报。而且,长辈,父母也是家族传承的根脉。无论谁都不能自断根脉。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那就等于自断根脉。自身发展的福报就得不到了。子女在外边做事,就会出现障碍。这是有很多现实例子的。因为在中国,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会接受不孝敬父母长辈的人。所以,这是一个孝的原则。
再一个就是悌的原则,悌在中国文化中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处理原则。也就是说,兄弟姊妹之间,要相互谦让,礼让,相互友爱,要明白,维系家族,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不在于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而在彼此爱的付出和亲情链接。这才是真正的财富。试问,一个被家庭,家族抛弃的人,没有了家庭和亲人的爱的人。他生命中的动力肯定就会缺少很大一块。人生也是一个遗憾!所以,一定要用情和爱去维系好亲情,不能为了物质财产而因小失大。
2、情爱原则
家庭中,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情有爱,就会温馨温暖。若是讲理,就会冷冰冰。谁都不愿意在讲理的氛围中,感受无情的冰冷。但也不是说家庭中就不讲理,而是要情在先,理在后,用先情后理的方式去讲理。这样才能让家庭中的情更亲,爱更浓。
二、化解方法
问题的产生,是由表象在外,本质在内形成的一个事情整体。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若停留在表象,就找不到问题的根因,找不到根因就没有办法化解。所以,要善于透过表象,通过从根因入手解决的方法,才能让家庭的矛盾问题在根底上消失。
1、觉知内心,省察自己
任何事情的产生,都跟人内心中产生的念头,思想,观念有关。也就是潜意识里面的那个“自我”在指挥着外在肉体的自己,产生相应的行为。比如,家人说跟你讲道理,你不愿意接受,其实不是理不对,而是在你内心中,你的自尊没有得到尊重,没有得到情的温暖,所以,你不愿意接受。这是我们深层意识上的东西。我们要觉察到这个自我意识里面的东西,才能知道问题的产生是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这样也就会避免家人,亲人之间把问题扩大化。
2、放下执着,推己及人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人是有关系组成的。内在有五脏六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外在有家庭中的长辈,父母,兄弟,姊妹,妯娌,亲戚之间的关系。关系中,如果有一个节点出现了堵塞,关系中的能量就无法流通。人体的经络气血如此,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关系往来也是如此。而关系中堵塞的根因就在于人心的执着。执着就是把心停留在事物上,不愿意变化,不愿意去运动。一旦这样,就必然会违背规律。阻碍关系的正常联系。
所以,我们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是人际关系的节点,我们内心有执着,就会影响外在的关系。每个人是别人的环境,同时,我们又是别人的环境。我们要想让自己的环境好,就要让别人好。让别人好就是净化自己外在的环境。所以,一切归根结底都会回到自己生命中来。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也必然会为你着想。这是相互的,凡是推己及人的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所以,越自私,越无私,越无私,越自私。这句话大家要是悟透了,就掌握了处理人际关系的精髓了。
3、多维角度,看待问题
有一则寓言,一群盲人摸一头大象。摸到鼻子的,就说是大象是绳子。摸到耳朵的,就说大象是蒲扇。摸到肚子的就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大腿的就说大象是一根柱子。可见任何事物组成都是整体的。若是从单个角度去认死理,那么就不能窥见事物整体,就会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维的角度,全方位,整体的去看待人,事,物。这样才不至于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因为自家看问题的局限,导致造成错误的判断,错误的行为。
4、注意方式,讲求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简单,也复杂。简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真心诚意,形式方法。复杂的就是人心难测,人情礼法。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懂得人际交往之间的度和分寸。比如,长辈对晚辈的方式,就要有长辈的样子,晚辈要有晚辈的样子。不能逾越了辈分的关系。再比如,晚辈对待长辈,既要恭敬,又要有爱,又要有温暖的亲情氛围。这也是需要把握分寸。有时候,亲人也有亲疏,所以有时候也要避讳亲疏,个别交往,免得招人嫉恨。还有就是婆媳关系的处理,妯娌间的关系,夫妻关系,这都有方式方法在里面的。所以这里面学问大了。若是不了解。不明白,就有可能因为细节问题导致人情冷暖的问题产生。所以注意方式,讲求方法很重要。
5、不急一时,时间缓冲
家庭关系中,出现家庭矛盾,很正常。这跟人的性格,脾气,情商,智商,人的私心,欲念都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问题产生了,在当时的气头上,人是很难转过弯的。所以,当家庭关系中,出现因为情绪冲动导致的问题,当时难以化解的时候。不妨冷处理。但不是不处理。而是要通过时间的冷却,让情绪降温,然后在通过事后,用情感的方式进行温情化解。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能够在情上多加点分量。理上的问题,自然也就会很容易达成彼此默契。
6、巧妙付出,收心为上
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亲人的关系。亲人与亲人之间,虽然有血缘关系维系,有情也有爱。但是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都是需要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相互付出来获得精神力量。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家庭中也是一样。你能否在家庭中获得父母,兄弟,姊妹,妯娌,亲戚的青睐,爱护。就在于我们能否做到“收买人心”。这种收心的方式,就巧妙的付出。
怎样才算巧妙付出。那就要做个有心人,比如,亲人的生日你都能记着。比如,亲人的心思你能猜得出来,但是不告诉她(他)。但却在他(她)最需要的时候,让他(她)看见你已经为他(她)做了。这必然会令人感动。只要我们能多做一些令亲人感动的事情。那么你就必然会在亲人心中拥有重要的分量。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爱,巧妙的付出,让亲人知道我们在乎他(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亲人反过来爱我们。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松果咨询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可能并不能全面的解答这种问题。但是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能够有一些借鉴。不过,从笔者的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发现,现代社会中这种问题太多了。很多人找不到这样的渠道去寻找解决家庭矛盾问题,夫妻关系问题,两性情感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等。这也让我们作为专业咨询者感受到社会中存在大量的这种心灵、心理、情感问题的大众。在此,也希望有缘的朋友们,可以到“松果倾诉”平台,来寻求专业的咨询师来帮助。诚愿,读此文章的人,都能家庭和睦,吉祥幸福!
注:笔者是松果平台上的专业咨询师,大家如果有家庭矛盾问题可以跟笔者联系。
网址: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问题?两个原则六个方法,让您收获幸福! https://mxgxt.com/news/view/605363
相关内容
处理家庭矛盾的八个方法二胎家庭矛盾处理:胡可的“冷处理”方法
孩子跟同学闹矛盾,3个方法6条原则教你如何处理
处理家庭矛盾做到这四点,轻松建立像秋瓷炫那样幸福的家
婆媳关系相处的八大原则,让家庭和谐不再是难题!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让家庭幸福,怎样才能让婆媳关系好
婆媳矛盾好的处理方法,这三个方法要试试
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秘诀
家庭中如何处理亲戚关系和矛盾
二胎家庭该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