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影像:如何与新科技共舞?

发布时间:2024-12-28 21:17

这是一场后台没有演员的演出。

光影中,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扇被推开的厚重大门,一群朝气蓬勃的俊男靓女自由鲜活地无处不起舞,分屏、组接等灵活的影像手段让他们跨越时空而舞,强化着他们的青春芳华和时代的激情脉动……舞蹈宣传片《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宣传片》探索舞蹈与教育的真谛,传递“我求博雅,礼乐为约”的人文追求。

锋利的刀刃与磨刀石之间擦出的道道寒光在特写镜头下无处遁形,缝纫机踏板被机械重复踩踏着,灰暗阴冷的皮草工厂车间日复一日运转着,女老板手中把玩的宠物毛发泛出的光泽,与她身上的皮草并无二致……舞蹈实验片《假如》用镜头与肢体书写生态关怀,发出生命的质问。

朴素甚至不时晃动的镜头语言,记录一段关于舞蹈人深入舞蹈源发地的行走,真实到让人几乎忘记影像介质的存在,而只贪婪地想跟随舞蹈人一起走近原生态舞蹈生态圈……舞蹈纪录片《中国舞协“深扎”广西研讨纪实》以非遗考察探寻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舞蹈与文化的本真。

12月8日,由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承办、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协办、中国影协支持的《舞蹈·影像与未来的对话》第二届中国舞蹈影像展(撷英展映)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拉开帷幕。展映通过“舞蹈宣传片”“舞蹈广告片”“舞蹈纪录片”“舞蹈实验片”四个单元,呈现了从活动征集的近150部作品中推选的18部。融舞蹈与装置艺术展现魔幻现实的《界》 、模糊工人作业与街舞动作之间边界的《工人》 、以“爱、家”的内涵谋求艺术与商业和谐的《家传》 ……作品丰富的表现手段、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展现出创作的尝试和突破及创作者的思考与态度,也彰显出中国舞蹈多元发展的探索与奋进。

舞蹈影像不是舞蹈录像,镜头和肢体如何共生、如何共情、如何共通需要我们去探索

曾入围意大利intimadating卡塞塔电影节和巴西IMARP-国际舞蹈展演-移动图像-视频舞蹈板块的舞蹈实验片《致敬包豪斯》仅有3分钟,却让人在色彩与几何构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中体会科技带给人的抽象未来感。该作品的编导、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田湉介绍,受曾令“包豪斯之舞”风靡一时的奥斯卡·施莱默的《三元芭蕾》启发,她通过舞蹈编排设计、舞蹈动作捕捉,以及数字媒体制作的方式重新解读包豪斯,并向包豪斯100周年致敬。田湉透露,作品中的三个片段均经历了复杂的制作过程:舞蹈编排、动作捕捉,建模创意及其与动作、形象间的配合等。作品或基于AI神经网络实时分析舞者动作,用抽象线条来构成舞者形象;或用“百叶窗”开关特点演绎芭蕾舞者,在施莱默芭蕾裙摆基础上做新的创意和编排;或是对包豪斯“几何”理念的一种发挥。

“感谢这个平台如此包容和开放,能让我的实验创作可以走得如此远。我的作品不仅后台没有演员,影像好像连肉身都没有。与其他作品不同,我创作的关键不在于拍摄分镜头和后期的剪辑,而在于前期明确的观念和艺术形象设计。演员动作、音乐等大多数工作要在动作捕捉之前就做好,完成这些形态塑造,或者知道最后形象生成的样子,以及准确地编排,形成与最后效果的匹配度。希望以此探索新技术和艺术更深层次的交融。 ”田湉说。

“舞蹈影像不是舞蹈录像”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舞蹈实验片《垣》的导演张文海表示,该作品是在新媒体大概念下的一种探索,聚焦镜头与肢体,力图找到让镜头肢体在影像中间舞蹈的一种状态,即观念上镜头之舞。“因为舞蹈影像不是技术的概念而是创作的概念,所以镜头和肢体如何共生、如何共情、如何共通需要我们去探索。 ”

本届影像展艺术总监、多年致力于舞蹈影像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春欣慰于本次展映的诸多突破:“尤其是舞蹈实验片的突破很多。更接地气,如关注普通农民、矿工等,以其生活工作环境入舞,如《大地》将生活的律动变成舞蹈,让普通人与专业舞者同框共舞,生成别样诗意;叙事性作品增多,如反思猎杀动物、展现人类欲望的《假如》和展现博物馆之夜的奇思妙想的《界》等作品,能清晰、流畅地讲述,且达到制作精良;科技含量增高,如《致敬包豪斯》大胆运用动作捕捉和数字化处理,同时以中国舞蹈的数字形象回应西方经典。展映中很多作品也动用了无人机拍摄;强调动作本体和身体概念,在众多以动作拼贴为主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以身体为本、注重编舞和镜头研究的努力,如《工人》在装置中的街舞,固定镜头中发生了连续的惊喜变化, 《X.Y.》的凌厉动作风格和快速剪辑的精密节奏、别致的选景,时尚感中充满了诙谐和诗意。另外,广告宣传片的网络演出影像推广意识,让《追梦人》 《士风》等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让年轻化、视觉时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

创作者都在努力破局,试图用国际视野和互联网思维探索本土舞蹈影像创作的边界

如果2017年首届中国舞蹈影像展以视频循环播放的方式亮相中国文艺家之家展厅是舞者遇上科技的初体验,那么此次作品从展厅走进剧场不啻为舞蹈者与镜头亲密接触的再交融。而此次展映活动亦作为第一堂实践课,拉开了首届中国舞蹈影像培训班和舞蹈互联网培训班的序幕。

“由屏幕上呈现的艺术形式延伸到剧场舞蹈表演中的影像设计和影像互动,探索身体和与现场的关联,开发新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功能和审美,展映迈出了难得的一步。 ”刘春介绍,作为舞蹈与影像、舞蹈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新生艺术样态,舞蹈影像在西方舞蹈领域自电影艺术诞生起就与之有诸多的交集。从最初的原始记录,到20世纪40年代先锋电影导演与编舞家合作开始的探索,到80年代后欧美电视台、艺术节的项目推动,让舞蹈影像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欧美各国陆续出现“屏幕上舞蹈”“录像舞蹈”“与摄影机共舞”“为镜头编舞”“为摄影机编舞” ,编舞和电视导演的身份角色在诸多艺术项目的合作中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舞蹈编导重新认识了身体,开发了在镜头和屏幕上身体表达的可能性。同时,舞蹈影像在欧美的舞蹈专业教育中也逐渐成为重要课程,鼓励舞蹈学生拿起摄像机,学习如何使用影像技术创作,如何使用网络和艺术节的渠道发布和交流。课程设置中舞蹈影像不是一门纯粹的影像拍摄课程,而是旨在激发艺术融合的创新思维,在比较和合作中寻找舞蹈身体新的时空呈现和意义。

刘春直言,参与活动作品的很多创作还处于舞蹈影像的起步阶段,对于如何拍摄舞蹈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作粗糙、选题狭隘,过于关注个性甚至有些许滥情,以及雷同和不真实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无论如何,从作品中可见创作者都在努力地破局,题材、创作方式等都在用国际视野和互联网思维,探索本土舞蹈影像创作的边界。

“我们能否在舞蹈和电影、电视等多种门类艺术之间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当人体动作遇到非线性数字影像技术,通过镜头语言在多维时空下实现舞蹈艺术再发现与再创造,探索精神与思想空间的无限性,无疑已经成为舞蹈在新媒体时代丰富自我并走向大众的通途。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表示,中国舞协搭建展映平台和举办培训班,是希望顺应新时代艺术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时代舞蹈艺术的多种创作可能和多元化传播模式,激活影视舞蹈或多媒体舞蹈在舞蹈艺术范围内应有的生存价值与探索空间,同时拓宽大众对舞蹈的认知方式以及审美享受,推动舞蹈影像向公众化、普及化发展,构建更加合理、有序的互联网舞蹈影像生态格局。同时不断推出更多舞蹈影像佳作,挖掘有真才、有信仰、重艺德的舞蹈人才,更有力、更有效地传播中国舞蹈文化,弘扬中国时代精神。

网址:中国舞蹈影像:如何与新科技共舞? https://mxgxt.com/news/view/559292

相关内容

舞蹈家王亚彬:文字就像舞蹈的倒影
像姜铁红一样,学者们在上戏探讨舞蹈如何参与公共表达
舞蹈影像化 让审美体验立体多维
陈伟霆的舞蹈和演技如何平衡?
不可思议的舞技!中国舞坛明星如何震撼全场?
明星与民族舞蹈的关系如何
2024搜狐视频舞蹈盛典 舞出新高度 星光共闪耀
舞台艺术如何迎接科技变革?委员们提出了这些思考→
文物如何成就了爆款舞蹈作品
让舞蹈与电影相遇 何少伟短片在京首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