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朱旭峰:企业低碳转型是新型政商关系的体现
文|王雅迪 石丹
ID | BMR2004
封面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
3年前,中国向世界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
在以“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ESG生态大会”为主题的2023向光年会期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接受了《商学院》的专访,与我们分享了对“双碳”目标的理解与ESG为企业带来的变化。
0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一致
在朱旭峰看来,所谓的“中和”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不再排放碳了,而是要实现全社会的碳排放和碳吸收能够互相中和。这其中包括了碳的吸收,也包括海洋、碳汇等全社会的吸收,最后实现全社会的碳中和。
对此,朱旭峰提出了一个关于“双碳”目标和企业行动的框架,以理解企业推动“双碳”目标路径和收益是如何细分的。企业的行为包括三种类型,即企业的生产、企业自身的管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其中,企业的生产包括企业的排放监测,因为如果对企业排放多少碳都没有办法进行核算,也谈不上企业的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此外就是清洁生产和企业产品的创新,这三个方面便对应了三大机遇。
首先,通过低碳发展,企业能够吸引可持续的投资降低风险,清洁生产可以通过生产模式的低碳化实现低碳转型;其次,通过企业开发节能产品,使得全社会能够实现低碳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则包括企业的战略转型、企业组织优势,都可能会促进整个企业的碳管理,包括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模式,以提升企业效率,提高降碳水平。
从消费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后代人类的健康生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朱旭峰认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已经非常宽了,从人类的生态环境及制度建设都是可持续,在这个过程中,可持续的消费和可持续的经济都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
要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很重要的就是对消费者本身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也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互相平衡的有效管理。从消费者的个人行为来看,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吃穿住行都与环境和能源排放息息相关,要追求可持续就要有尽量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消费理念。
朱旭峰指出,如果一味强调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经济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毕竟我们发展经济最终还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为了人类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追求人类福祉,以及后代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02
科技带来数据能耗挑战和赋能新机遇
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为了让人类能够更轻松实现更大的产值。无论是当年的电灯、飞机,还是现在的高铁、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都能够提高效率。类似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科技产品会带来大量新生产力,孵化出新的企业。同时,它可以节约人的成本和大量的时间精力。
朱旭峰提醒,需要看到的是,大数据以及数据中心本身也是高耗能产业。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2700亿千瓦时,为同期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1036.49亿千瓦时)的两倍以上,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如何使数据本身节能,这是在技术及数据产业建设上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很多大型的数据企业为了支撑大规模耗电,会在数据企业旁边自己建一个发电站,通过比较科学有效的办法解决数据中心的节能问题,比如用更高速的芯片解决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同时用更加低碳的环保发电厂或发电站提供绿色能源。
以腾讯公司为例,朱旭峰表示,腾讯建设了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用数据中心的屋顶来发展光伏,大量减少数据中心的耗能。同时,也用高新技术服务于其他企业、地方政府的低碳排放盘查工作。比如,腾讯开发软件对一个城市碳排放、碳核算进行精准实时控制,有利于城市低碳的管理。
在他看来,企业的低碳转型、低碳发展是新型政商关系的体现,一方面政府提供了新型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企业一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已经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内在管理和企业生产环节中,同时由于“双碳”目标的实施,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转型机会,为企业推动“双碳”目标及新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网址:清华大学朱旭峰:企业低碳转型是新型政商关系的体现 https://mxgxt.com/news/view/535938
相关内容
朱旭峰:技术如何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央行研究局王信: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大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投资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如何读懂碳定价?丨论坛论道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转型新能源意味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也包括“三农”转型
机遇当前,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性增长”?
China SIF|浦银安盛基金俞瑾:立足全球,转型金融赋能低碳经济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电力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推动低碳转型、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投资
煤炭转型中的明星企业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强化政策激励约束 推动低碳转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