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给58圈一个更大的圆
2016年11月18日,58集团CEO姚劲波在乌镇参加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青年论坛。
不管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姚劲波本人,还是其一手创立的58,在互联网行业都颇具资历。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一年之后,姚劲波便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0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创办了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同年被万网收购;2005年,姚劲波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一直发展至今。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如果不是互联网,我不觉得我能做出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来。”姚劲波特别认同“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这一论点,他参与其中并亲眼见证了中国互联网22年来的发展和成就。
互联网的张力同样带给了姚劲波和58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11月,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结束了分类信息行业的十年鏖战。如今,58赶集集团已成为重要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姚劲波本人也入围了2015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虽成果丰硕,但姚劲波仍旧保持着低调稳妥的“初创者”心态,其行事作风也处处透露着简约质朴的风格——一身黑色西装,一双软底皮鞋,一个Macbook,随时拎包外出。
同时,身为从湖南走出来的湘伢子,姚劲波在自己羽翼丰满后开始反哺家乡,在益阳开展58农服精准扶贫工作,希望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农民。在他眼中,58本身就是一个公益平台,把每一次服务都做好,这本身就便利了千千万万用户。而这也和他“致力打造伟大应用,用简单、娱乐的心态看一切”的初心如出一辙。
圆越大,机会越多
《网络传播》:2016年58与竞争十年的赶集网合并,这一年58在业务专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姚劲波:2015年之前,58和赶集分别奔跑,过去我们两家在市场、人员规模、线下销售等方面都打得很开。2016年是我们合并以后的第一个完整的年度,合并以后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加大了对创新业务的投入,包括58到家、瓜子二手车及其他分拆业务;二是我们在主营业务上把自己分成了一些BG(Business Group,指事业群)和业务线,包括房产、招聘、二手车、本地服务等。事实上,拆分成BG以后,每块业务都变得更专注,也都有该业务领域的竞争对手。我们希望在这几块业务上最终都能成为第一,而2016年底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当初的设想。可以说,生活服务各个版块都在规模、数量上成为用户量第一的服务方。2017年58还是会延续这个策略,同时希望在房车、招聘等版块提供更深入的内容和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
《网络传播》: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58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公司吗?
姚劲波:是的,我觉得我们永远是一个创业公司,只要这个市场在变化,只要用户对你的产品还有抱怨,只要我们能看到机会,那我们就是一个创业公司。其实,是不是创业公司跟规模大小、是否上市、有无盈利没有必然的关系,创业公司更强调的是一种心态。
《网络传播》:你曾经断定,中国互联网下一个真正百亿级别的企业将诞生于分类信息网站,“剩者为王”的大戏即将上演,不是58也会是另外一家。你依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姚劲波:为什么我们特别看好生活服务领域,因为它能承载远比今天更大规模的企业,生活服务是最后被互联网影响的领域,最后被信息化的版块。但这个行业本身规模巨大,增长潜力无穷,且看不到上限,而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然后顺着58的优势,去影响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每过一年我对这个行业的乐观程度就会越大,正如一个圆一样,这个圆越大,我所能看到这个圆的周遭就越多。
以58到家为例,互联网出现以后,出现了一种可以直接连接需要服务的和提供服务的群体之间的机会。58到家基于这样的假设成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效果表明用户体验更好了,提供服务的人收入增加了,效率也变高了。这就是机会。而2015年11月12日正式上线的“转转”,也是希望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过去58的二手交易主要是在线信息发布、电话联系、线下完成;转转则实现了全部闭环化:在线支付、提供资金担保、部分货物担保、个人身份认证、支付以及事后交易担保都转移到线上。我们发现用户的体验比单纯的分类信息分发服务好了很多。
资金随着人才走
《网络传播》:你怎么看待竞争对手的存在?
姚劲波:现在回想起来,有竞争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很焦虑,生怕对手超过你,生怕自己成长得没有对手快,但事实上,竞争是商业的常态,完全没有对手不一定是好现象。一方面可能是这个行业完全没有吸引力,资本和创业者不愿进入;另一方面,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会让一个公司有一个很明确的对标物,非常谨慎,战战兢兢。所以,即使58跟赶集合并占据了分类信息行业90%的份额,但分到各个BG来看,其实还是有竞争对手存在的。我们成立BG就是希望我们团队深刻明白,你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成长得更快。所以,我不允许我们有占据垄断地位却没有竞争对手的心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网络传播》:你曾在某个招聘类节目的舞台上会“不经意间”睡着,被称为“随时会醒过来的沉睡者”。为什么要通过电视这么公众化的方式去招聘人才?
姚劲波:其实那个时候58同城的知名度远不如今天,我们既没有上市,也没有那么多的用户和资金。参加这类电视节目,既是平台的需要,也能招到一些优秀的人才,但主要还是宣传的需要,尤其我们是一个招聘网站,有很大规模的招聘业务。所以,参加这个节目对那个时候的58不管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业务增长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者,在如今的大环境里,一个创业者需要顺势而为,顺着用户的喜好和关注点进一步挖掘,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传播渠道越来越难区分,看电视的人同样也是网民。一个创业者能够善于利用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这也是创业者需要上的一课。
《网络传播》:你对人才有着怎样的定义?如果用比重衡量人才的重要性,你会给人才多大的占比?
姚劲波:一个业务能否做成,一个好的想法能否变成一个好的结果,跟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回到2005年,我在组建团队和组建合伙人的时间上所花费的时间会多得多。其实绝大部分创业者会说,钱是他们的瓶颈,很多人说要能融到钱就能怎么样,但事实上资金是这个社会最不稀缺的,每天有那么多人路演,那么多VC,资金会随着人才走,只要方向靠谱,只要人才靠谱,在今天这个社会,几乎不大可能融不到钱。所以,我觉得人才在一家公司里所占的比重是80%。
因为,资本市场是公平的,最应该拿到钱的项目和团队,一定会拿到钱。如果说最终融不到钱,那么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个项目就不应该存在,市场经济就要把它淘汰掉。事实上,跟我们同时创立的一批公司如携程、美团都做得很好,但同时在我们身边倒下的也是千万万万的创业者。我觉得我们不缺钱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做了对的事情,我们抵抗住了诱惑,我们坚持下来了。
《网络传播》:抵抗住了什么诱惑?
姚劲波:我们是一个走得很慢的公司,今年是我们成立的第12个年头,其实比我们发展快的公司很多,比如视频、直播、社交等。那时候看到他们的成长速度,我们心里也不好受。但我们没有随波逐流,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最看好什么,团队的理想是什么,所以当我们看到很多机会的时候,还是会回来问自己。越是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去做,成功的机会越渺茫;当大家都不关注时,反而是这个行业要出巨头的时候。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正式于纽交所挂牌上市。供图/58集团
58本身就是一种公益平台
《网络传播》:你读书有个习惯,看完必定扔掉,登机前就做好不把书带下机舱的准备,你说这种逼迫劲儿是行之有效的,这也是你平时管理公司的方式吗?
姚劲波:在管理公司的时候,我们的人数规模、地域分布都比较广,如果没有基本的约束和要求也不可能管好这个公司。所以,我们定了个目标,一定要把结果拿出来,不管是流量、用户数,还是产品上的节点。
我们内部基本上不考勤,这是互联网自由和创造力的表现。但同时,我们对结果的要求也非常明确,我不能忍受的就是拖延、不高效和没结果。所以,在某些时间点,我们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或形式,给所有的员工传递出一种信号,那就是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危机时刻。
《网络传播》: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不只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责任感,58在这方面有什么动作?
姚劲波:2016年底,我们在湖北开展了“告别作秀,让爱不再离开”爱心庇护站公益行动;在湖南,上线58农服精准扶贫系统,开启“互联网+”扶贫新模式,这些都能让农村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变得更好。
事实上,整个58也是一种公益平台,我们的存在正在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智慧,连接更加紧密,让每个人效率更高。做好58就是做好公益,58就像这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一样,如果能把它运行地非常顺畅、非常可靠,本身对这个社会就是巨大的帮助。
《网络传播》:预测一下,未来互联网还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58将以什么姿态迎接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姚劲波:今天互联网的用户数绝对值已经非常大,增长很缓慢。但互联网对两端(用户端和商户端)的影响,现在仍浮在表面,它还可以走得更深入。从另外一个维度看,未来大数据、AI、机器人以及一些新型设备的发明,可能让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更加自然。所以,58要始终战战兢兢,始终对未来充满敬畏,时刻留意各种创新的方向,对所有我们不确定的点要提前下手、提前实验,构筑我们竞争的壁垒。(文 / 本刊记者 马婷婷 潘树琼)
网址:姚劲波:给58圈一个更大的圆 https://mxgxt.com/news/view/527130
相关内容
58同城总裁姚劲波:未来大而全分类网站只一家“差不多先生”姚劲波和不再神奇的58同城
姚劲波:下一个10年,最大的互联网红利在哪里?
巨头姚劲波居然亲自为58到家代言的背后
胡迪取代姚劲波成58法定代表人:背后有个励志故事
姚劲波谈创业:一些事是下意识的选择
2022年姚劲波的创业史戴科彬和姚劲波的关系
姚劲波的“消化”之路
杨幂代言58同城8年,姚劲波第一次见她好紧张,全身上下哪都紧张
姚劲波:简单中成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