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菊姐老板:当偶像成为全民狂欢,我愿意在她身上堵一把!
文/高佳琪 江宇琦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档偶像综艺的出现,彻底点燃了市场对于偶像文化的热情,也让中国的偶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蔡徐坤到王菊,一位位二十多岁的年轻艺人们,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成为了互联网的绝对焦点,以至于不少人纷纷感慨:中国的职业化偶像时代终于来了。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和担忧:爆款的出现加快了中国偶像的成型速度,但在日韩培养一个团体动辄需要六七年的情况下,这种加速出来的结果是好的吗?一夜成名让太多人看到了偶像产业的潜力,而大量新入局者的出现,是否会扰乱这个行业的生态?
艾漫数据于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了“偶像艺人出道与养成”主题论坛
针对偶像行业出现的新变局,艾漫数据于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了“偶像艺人出道与养成”主题论坛,邀请到了多位偶像行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就中国偶像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探讨。会后,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专访了esee(英模文化)总裁、《创造101》人气选手王菊的老板郑屹,和他一同探讨了当下中国偶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变革与问题。
偶像产业的壁垒会越来越高,留给二三级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的偶像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通过艾漫数据发布的2018偶像艺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报告来看,今年Q1、Q2偶像类网综相继成为爆款,通过网络综艺造星的渠道业已有成熟化的趋势。而人数占比仅3.7%的新出道偶像,产生了娱乐圈8.6%的全网讨论量,几乎各大热度榜单都被这些新生代偶像所霸占,通过《偶像练习生》出道的蔡徐坤的网络热度更是在5月时跃居全网第一。
在泰洋川禾联合创始人赵珊看来,当下,中国的分众偶像时代已正式开启:从用户的变化来看,95后开始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和网生内容的最重要目标受众。而相较于95前的用户,新一代的粉丝们不仅更加狂热,而且更愿意在偶像身上投入精力和金钱,用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的话来说“一切都关心,而且推荐什么就用什么”。换言之,从用户特质来看,已经和日韩的粉丝很相像了。
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
但这些来自于大众的狂欢,带来的不仅仅是偶像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对行业的过度透支。数据显示,多数偶像都是以演员、节目选手和歌手的身份出道的,这也决定了中戏、北影等专业类院校,成为了人才发掘的主要阵地。然而会上多位嘉宾都透露,在经过这两波热潮后,“中戏、北影和上戏基本都没人可签了”。
此外,艾曼数据的研究发现,新生代艺人虽然火得快,但变现周期不断缩短,很多几个月前商业价值还名列前茅的艺人,商业价值的排名居然能在极端的时间内掉落数百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整个产业机制还不够完善,现有的行业运营能力和产业体系等,很难满足大量新生艺人的需求。
5月蔡徐坤全网热议指数继续保持第一
因此,在偶像热潮带来的狂欢下,如何发掘人才并维持住这一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了许多业内人士关心甚至担忧的事情。
针对人才储备问题,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认为不能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需要靠整个产业的调动,拼命下沉来挖掘人才:“原来我们在成都、重庆附近的院校找,现在则时常会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去地方的院校找。”而麦锐娱乐董事长CEO王丛认为,既然大家选才的渠道几乎一致,产业目前又面临人才供需的不匹配,不如先将精力集中在培训上面。“选人的秘诀我没有,怎样才能在12个月、18个月的时间内,让大家感觉你的艺人‘还不错’,这才是更大的挑战。”
至于已经顺利出道的新艺人,想要延长其生命周期,郑屹表示,最终还是要落脚在作品和内容上。“全能艺人可以吸引尽量多的流量,获取尽量多的新粉丝,留住尽量多的老粉丝,但经纪公司也会面临着维护成本上的问题。”
而所有的这些观点,在嘉宾们看来,其实都能被归结为一点:偶像工业市场的准入壁垒将会越来越坚固。现象级偶像艺人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越是拥有经验案例和庞大可持续性练习生队伍的公司,越接近super idol造梦的实现,资本也会首先追捧已经壮大起来的偶像相关公司。至于那些缺少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公司,随着偶像艺人的不断开发,无人可签、难以维系热度等问题将极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换言之,留给的二三级经纪公司的时间机会不多了。
专访郑屹:“我更愿意在王菊身上赌一把”
2018年炙手可热的偶像选手里,有一位的身份最为特殊,那就是被粉丝们称为菊姐的王菊。经纪人出身的她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专业训练,在《创造101》上亮相之初,还因为外表问题遭受到了不少攻击。但凭借着独特的个性、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她最终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甚至一度在点赞榜上位列第二。
那么菊姐的逆风翻盘,是否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中国女团正在重新被定义的表现?王菊引发的全民偶像热,对于现阶段中国的偶像产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中国现在的偶像产业,是否有利于这些新生代偶像们的成长?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壹娱观察专访了王菊的老板,有着“新一代模特教父”之称的郑屹。
左一为王菊老板,有着“新一代模特教父”之称的郑屹
壹娱观察:今天艾曼数据的论坛上一直在说“偶像工业化”,那在您看来到底该怎么理解“偶像工业化”?
郑屹:我觉得它就是规模化,做产业链分工。照我自己的理解,在工业时代,产业分工是首要的,做原材料的做原材料,做粗加工的做粗加工,做精加工的做精加工,是标准化的、流程化的。对偶像产业来说就是能够批量“生产”,并且复制的产业模式。
壹娱观察:但像日韩这条流水线是非常长的,韩国一个练习生可能得培养七八年,日本很多人是从小就开始进入培训的,但中国现有的这种节目模式,有种从无到有一夜成名的感觉。艾曼数据的曹总提到说节目的出现对偶像行业来说是一种“加速”,您怎么理解这种加速?是不是一种揠苗助长?
郑屹:(每个国家特点不太一样)日本的养成模式,它是有多年的基础的,比如它可能有动漫的影子,它也是一个亚文化体系,这个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培养。另外日本的养成体系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了,全国有几百个偶像团体,粉丝的养成习惯和参与习惯也已经形成。像韩国其实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几大经纪公司。
相反在中国,无论是综艺出道还是影视出道,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太有规模化的体系,总体来说,还是在摸索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偶像练习生》、《创作101》的出现是件好事,它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简单来说,你让更多的公司来做这件事了,从而让更多的人因为热闹劲而加入到这个行业,那底层基础就好了。好比足球,为什么中国14亿人,反而踢不过日本、叙利亚?因为中国只有一万人在做这个,但是别的国家十万人在做,那最后肯定是后者做得比较好。偶像生产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内容公司、演出平台等,当然也要有出口、底层基础。
《创造101》的舞台
壹娱观察:您提到了平台,其实现在很多粉丝有这样的担忧,偶像、团体一夜爆红,但是却没有像国外一样合适的平台给他们去展示自己,粉丝对于偶像没有作品、成团之后经营不善等问题也感到担忧,您觉得这样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偶像们的成长或者发展么?
郑屹:首先,这个属于有比没有好,因为对于很多艺人来说,没有这个节目之前他们的曝光量、发展空间更小,现在是从1涨到100,哪怕又跌了60,他们还是原来的40倍。其次,像《创造101》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建立在韩国完整的造星工业和偶像练习生体系的基础上的,并不是在创造一个男团、女团,而是通过节目来把男团、女团的资源集中在一块,这样可能会更加中心化(有利于统筹)。
但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问题在于,新团是一个短期的团,解散后大家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团,新团和原团的利益到底该如何协调?总体来说,一档综艺节目带动的经济,会呈现比较短线的姿态,因为马上就会有新一季的节目和新一批的人来。但对经纪公司而言,则需要一个相对长线的发展,艺人是主产品,和节目组的思考当然会有所不同,要为艺人做长线考虑,我们想做的是五年到八年。
《偶像练习生》选出的NINE PERCENT只会存在18个月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内容制作方、平台以及经纪公司进行进一步的磨合,找到一个彻底的多赢方法。像韩国在这一方面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各方都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分工,但中国这边各方都没有那么成熟。
另外,现阶段中国的大环境也比较复杂。比如有资本投了一家公司,他可能会先考虑明年能走多少流水、后年有多少流水,很少有人愿意砸了钱,让人慢慢运作。可是要知道,在日韩,男团、女团两三年时间是出不来的,这个物理时间是很难缩短的。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做内容还是做艺人,都像在养一个女儿,是需要“富养”的,你不能指望它像儿子一样,18岁就拉出去赚钱,那它可能就要折掉。所以这事不是一个人靠钱就能完成的,需要资源、资本、团队之间的结合,不可能一下子就拿住。
壹娱观察:最近很多从业者都表示了担忧,认为现在偶像行业的入局者多了,有些良莠不齐的感觉,害怕一些蹭热度、想赚快钱的人把市场扰乱了。您个人有这样的担忧吗?
郑屹: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可以看到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出一个爆款,一堆相似的就会跟上,这事躲都躲不过去。就比如经纪公司层面,据我所知已经有一些原本根本不是这个行业的人,随便签十几个小孩,就开始做偶像了。有的不差钱的投资人,一年砸个一两千万,不就是几辆跑车的钱嘛,也开始做男团、女团了。
但从长远来看也不是什么大事,还是那话,群众的参与面也随之广了。像当初直播平台兴起的时候,很多大一的学生也都去做主播,当时确实很乱,但是直播平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到最后总会有两个活的吧?可能是整体能力比较强的,也可能是有资本优势的,反正中国大的视频平台就优爱腾三家,想要维持二三十档相同节目也是蛮难的。
壹娱观察:艾漫数据发布的行业报告里提到现在大家喜欢的偶像还是俊男美女,尤其是精致的小哥哥,但在日本,其实也有很多路人长相的偶像,想问一下这个是偶像文化成熟化的表现吗?在您看来,这次像菊姐这样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女成为节目热点,对现阶段中国的偶像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屹:是否重视偶像的外表,其实和偶像产业的体系有关。例如韩国是中心制的,所以他们的偶像外型往往很出众,因为公司需要将其包装成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一个团队里谁是舞蹈担当,谁是颜值担当都分得很清楚,一定得让大家看到后有“哇”的感觉。
但日本的偶像体系是养成制的,在这个体系中,粉丝的心理诉求是不一样的,从而对偶像的要求也是多样的。比如如果所有偶像都是韩系的、很好看的,那有的宅男就会觉得,这个偶像太漂亮了,离我太远了,我一定追不上。相反如果姑娘本身还有其他特质,像特别努力,或者特别弱势,则都能激发粉丝的热情。
像王菊就有些类似于日本养成体系下的偶像,她通过这个节目激发了若干群体内心那些柔软的东西。比如相对女权一些的受众,认为女性应该像菊姐一样独立、坚强,不需要依靠男性;还有很多是原来对网红比较反感的群体,他们知识层次比较高,因为某些原因被菊姐击中之后,就会愿意参与到传播当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95后一代很多人出国、接触西方文化,王菊身上也有一些欧美文化的影子在。
王菊引发热议的发言
至于王菊是否改变了偶像产业,我认为不太好说,明年想要再来一个像她这样的也不太容易。不过总体来说,王菊的大热其实是反映了年轻人的一些变化的,我们总说文化升级、消费升级,现在大家都听EDM,听rap & hip hop,在这个音乐环境里,大家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很多文化上的东西都已经世界化了。
壹娱观察:像您说的,很多给王菊投票的不一定是偶像产业的原本目标受众,您认为这种全民狂欢是对菊姐的过度消费或者捧杀么?公司未来在菊姐的发展上有怎样的规划?
郑屹:其实我们也挺关注这个的,网上传的“中国碧昂丝”,还有各种热搜、各种被黑,我们都很关注。但说实话,这些情况我们很难控制。菊姐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点,所以她在节目里唯一一次和我通话时就说,出来后要做深度培训,她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艺人。
当你真的做到艺人了,你就必须拿作品说话了,没有作品光搞笑是不行的。能不能有一首拿得出手的歌,像毛不易那样,这些问题都在我们的考量范围内,不这样她是绝对站不住的。当然无论是艺人本身,还是经纪公司,都可以选择快速把钱收割了,可我来做的话,我更愿意赌一下,去好好打造,最后用作品说话。
网址:专访菊姐老板:当偶像成为全民狂欢,我愿意在她身上堵一把! https://mxgxt.com/news/view/525478
相关内容
专访当红小生胡兵:把自己经营成偶像(附图)调查:80.6%受访者身边有疯狂追星的人
“我为打榜狂”,给偶像打榜投票是如何成为一门生意的?
李宇春谈偶像心路历程:我从来不认为我是明星,我跟别的明星不一样
火遍全网的“菊姐”到底是谁?怎么这几天老有人叫我pick她?
她是总理身边的女人,杨幂把她当作偶像,这个女人凭什么这么牛?
当红偶像(未曾欢)全本在线阅读
韩偶像张根硕不堪疯狂粉丝追车 决定提前回韩国
鞠萍姐姐成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她说:我要把浙传当家!
李宇春:偶像怀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