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隐姓埋名,三十年不见父母,黄旭华不悔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4-12-27 03:05

三十年隐姓埋名,投身报国终无悔。刀光剑影,唇枪舌战,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上,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正想方设法从新生的中国身上夺取利益。核武器、重工业……我们的国家需要快速发展自己的硬实力。

在万众的殷殷期盼中,在党和国家的郑重托付下,一批人默默抛却自己的名字,他们走进大漠,走向深山老林。黄沙滚滚,碧浪滔滔,在新的时代,他们却选择离群索居,与自己的战友、同志共同奋斗在科技研发的第一线。名利亲情,皆成浮云,唯有红星,光辉不灭。

在这群大隐隐于市的国士中,值得一提的是核潜艇领域的著名专家——黄旭华。他的身上自有一股名士风范,有为而无名,是对他三十年苦心研究最好的概括。

一、出身寒门,家人温暖蕴养品行

1926年的正月中,在广东粤东地区的海丰县,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迎来了他们的三儿子。这是粤东地区最普通不过的一个穷苦家庭,父亲在行医之余靠贩卖杂货维持家用,母亲凭借着一腔热心,虽然经常帮助同乡的人接生婴儿,但同样收入不多。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是这里的人们最信奉的一句话。按照父母的规划,这个正月里出生的三儿子,将来的人生大抵与村庄里的其他人别无差别——要么行医,要么打渔。

然而,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竹鱼篓跳出了一条金鲤鱼。这个看似普通的婴儿,成为了"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的成长经历不可谓不美好,他的父母都是温良恭俭的人,母亲以最真挚的心爱护自己的8个孩子。在充满爱的大家庭中,黄旭华的性格品行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他垂垂老矣时,口中最念念不忘的还是生养他的家人。他忘不了自己的二哥,忘不了自己的父亲,更忘不了自己的母亲,每当回忆曾经的时光,他的心中就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

在清贫的日子里,黄旭华的二哥带着他在田间上树捉鸟,下河捉鱼,兄弟俩的笑声一直从田间地头跳进教室里。二哥读书天赋不好,每次被父亲抽查时,黄旭华总是在旁边替他着急。为了不让二哥受到父亲的惩罚,有一次黄旭华提前替二哥将答案说出来。

谁知道这一方法却使二哥处境更加尴尬,父亲知悉了二哥读书上的懈怠,对其狠狠的惩罚一番。虽然好心办坏事,但黄旭华却没有被二哥所讨厌,正相反,二哥知道黄旭华十分热爱学习后,特意在上高中后仍然带着小弟一起去镇上的高中读书。

黄旭华博览群书,一点一点从世界中、从书籍中汲取知识,为自己以后研究核潜艇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他将近成年时,正值民族危难,家国破碎之际,在他的心中,早已悄然埋下了为国奋斗的种子。

二、只身求学,投身革命不畏艰难

黄旭华告别了始终爱护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求学的艰难路途。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怪人”。终日书籍不离身,三餐以稀饭、红薯为食。黄旭华在青春飞扬的大学校园中,茕茕独立,似乎遗世于众人。

为了积攒自己的生活费与学费,他在求学的同时替他人做家教。虽然贫困的生活让他捉襟见肘,但黄旭华的专业成绩却常常获得第一,船舶制造专业的老教授经常欣慰地与他聊天,认为他将来大有作为。

他爱唱歌,所以加入了交通大学的山茶社。一个个灵动的音符,一曲曲动人的歌曲,这不仅是他平时抒发心情的方式,也是他表情达意的媒介。他看似不声不响、默默读书,但每每做出的事情却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局势。

在校园中读书的同时,黄旭华心中关于革命的火花却在一天一天的燃烧壮大。他的思想如和风细雨一般,引领周围的人同他一起投身革命、走向光明。

1947年南京的护校运动中,呼喊最高的并不是他,但是一首首《国际歌》、《马赛曲》却从他的指挥棒下传出。他成为了特务的“眼中钉”,可惜再狠毒的手段也奈何不了黄旭华。

一天晚上,特务假借学生会突发开会的原因,骗他与同室的另一位同学厉良辅出门。黄旭华正要开门时却心觉不对,在阻止特务进门的同时,他大声呼喊,全楼的同学们都纷纷醒来,最终保证了自己和厉良辅的人身安全。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旭华所领导的山茶社从演出普通的歌剧戏曲转变成演出具有革命意味的曲目。因此,黄旭华也受到敌人大大小小的多次攻击,但他并不畏惧。

三、隐姓埋名,攻关克难为国效力

这些传奇的经历,建国后他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黄旭华已经是一名普通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专业毕业生。

1950年,核潜艇研究之风悄然吹起,《潜艇发展史》的作者认为,导弹核潜艇是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护自身的实力象征。

我国也意识到核潜艇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多次报告后,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但工业基础薄弱,核潜艇技术研究对于我们艰难异常,具体的研究概念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看得见摸不着。

苏联虽然表面支持我国工业建设,但一提起核潜艇、核武器等核心技术,却只是明里暗中拒绝。黄旭华曾在《开讲啦》节目中回忆道,赫鲁晓夫曾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上写下过这样的几句话:“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

一话既出,黄旭华的人生在这一刻便被彻底改变。

为了这句话,他心甘情愿隐姓埋名30年,只为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腰杆。千万与他一样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被秘密召集,核潜艇技术的研究工作就此展开。

技术封锁又怎样,我们都要将这块硬骨头咬下来。黄旭华因为优异的专业履历与革命工作经历,被任命为核潜艇研究工作的重要负责人。

无数个繁星闪闪的深夜,无数个曦光微绽的清晨,黄旭光埋头翻阅资料,研究外国吝啬展示的那一点关于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万丈高楼平地起,他不是在思考如何构建高楼,而是从高楼的每一块砖、每一粒土开始研究。

核潜艇的水滴外形究竟如何实现?从一张白纸开始研究的众人都不知道这个答案。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黄旭华挺身而出,他是头脑风暴的带领人,也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者。

在黄旭华一个一个具有指引性问题的提出后,同事们的思路逐渐开阔。但是实现水滴线型的核潜艇外表,步骤应该三级跳、五级跳、还是六级跳?黄旭华作出最后的决定——直接一步到位!

研究就这么坚定的继续下去,在核潜艇的研究过程中,黄旭华不缺稳妥与沉着,更不缺创意与勇气。他一直秉持的理念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黄旭华坚持认为尖端技术始终只是常规技术的高级组合。

核潜艇的核心部分是舱内的核动力,然而要想在移动的船只上拥有陆上核电站一样的效果,那么它的中心部分——陆堆就变得十分关键。黄旭华的同事提出要直接将其装入船舶之中,却遭受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对此黄旭华力排众议,提出“种菜”理论。

他们将陆堆的船舶应用过程移植到陆地上进行实验,5个月、10个月,一年、两年,在“种菜”的过程中,无数基础的技术被组合成尖端的智慧软件。黄旭华带领自己的同事们研制出智慧的“胶水“,把常规组合成尖端。陆堆技术被攻克了,核潜艇的研制又前进了一大步。

黄旭华是不落窠臼的,思维固化永远不存在于他的人生字典中。在和同事攻关克难的过程中,其他国家所公布的资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干扰源。美国提出核潜艇吨位应该达到2900吨,但他没有一昧跟随对方的数据,而是经过实际计算后,提出超前思维,突破数据的枷锁。

正是这30年中一日复一日的攻关,我国的核潜艇终于在1970年面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黄旭华的步伐没有停止,1970年12月极限深潜实验正式启动,黄旭华再次成为深潜实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这是在1988年极限深潜试验成功后,他写下的几句诗。

四、妻女关怀,家人支持事业终成

30年艰苦奋斗后,当核潜艇研制工程完成阶段性胜利,他终于可以再见一次自己的家人。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自己的工作,黄旭华问心无愧。但1986年,他再次见到自己阔别30年的家人时,他的心中有浓浓的愧疚。

记忆中年轻开朗的母亲已然头发斑白,童年爱护自己的二哥也因病去世,但黄旭华因为实验正在关键时间段,却不能回家看望一眼。30年中,家人一直不知道他从事怎样的工作,也没能收到一点关于他的音讯。这次再见面,98岁老母亲无言的包容,让黄旭华热泪盈眶,他知道家人一直在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黄旭华每每提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总是心痛不已。他享受了最无微不至的关爱护,却因为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得不忽视亲情。大家庭如此,小家庭也是这样。黄旭华先后有三个女儿,但他却没能参与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研究核潜艇的日常中,他与妻子女儿聚少离多,以至于二女儿在一次黄旭华休假时,笑着打趣到:“爸爸终于回家出差了”。这种打趣不是一种谴责,而是一种爱护。黄旭华没能协调好工作与家庭,但无论是妻子还是女儿,都对他十分理解。

20世纪初,他从一线研究岗位上退休,年轻人接过他的重任,继续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身心。回归家庭的黄旭华终于可以和妻子享受家庭的温馨生活。

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颁奖典礼上,黄旭华对自己的人生这样评价道:

我此生没有虚度,我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献给了核潜艇事业……我和我的伙伴们此生无悔!

风云三十载,功名藏于心。这就是黄旭华,一个默默无闻只为核潜艇事业奉献的英雄。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他就如同其他英雄一样,是"中国的脊梁”!像这样的英雄,致敬!

网址:为国隐姓埋名,三十年不见父母,黄旭华不悔的人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522177

相关内容

为国隐姓埋名,三十年不见父母,黄旭华不悔的人生
黄旭华: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您的人生如深海中的潜艇有无穷力量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科研报国,无私无我
赫赫而无名的国家功臣:黄旭华的坚守与奉献
出生在广东汕尾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他才是广东走出的大明星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与彭士禄的传奇人生
不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家人眼中的黄旭华
1987年,广东一老人收到信,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在父兄的背弃之下,雾姬只得隐姓埋名,她的一生似乎总是难以圆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