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林:艺术都有生活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20 23:02

吴思林

1992年出生于中国重庆,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201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

2024北京当代艺博会的展览现场将展出艺术家吴思林的作品,她同时也是“艺述”单元“返场时代”参展的艺术家之一。她的绘画创作既包含着东西方绘画的经验与传统,又混合着她的奇思妙想与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共情与省思。在她的绘画中,丰富的色彩在出人意料的线条与笔触中流转、具象的人物身姿则在转瞬间幻化为抽象的图景。于她的笔下,透视随心绪恣意地变换、不受束缚,而情感则落实到每一处细微的起落笔尖。人物与周遭共构成出人意料的剧场,并在不断累积的创造过程中,形塑出一个属于艺术家自己丰富、完整而迷人的世界。

吴思林笔下的人物都是纤细的,一方面是她个人喜爱纤长的身形,一方面是纤细缥缈的身体更接近虚无的灵魂本身。而五官则被她隐藏在面孔之下,不会写实的描绘出来。她的笔触轻盈,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我想画的状态还是跟灵魂相关。五官并非刻意隐藏,仅仅是在画面当中,五官没有这么重要,所以自然而然它被弱化下去了。就像中国画一样,不需要像写实的作品把明暗交代得很清楚,意到了就可以了,我更注重的它的形状和线条组合。”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思林

Q如何理解“ 返场时代”的主题?

A我们都是年轻的艺术家,返场的含义就是你一次性可以看到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优质的作品,然后用这种返场的形式,做的一个合集。

Q介绍一下你在“返场时代”中展览的作品。

A我虚拟了一个“ 鲁滨逊”的形象,想画一个人脱离现代社会,在孤岛上的生活状态。我认为人都是孤独的,都是不停地在四处漂流。我也是这样的,从高中开始,再到上大学来到北京,我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所以特别想画一些这样的内容。

作品《向死而生》中,我认为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就像一艘孤帆,在向着死亡行驶。“向死而生”来自于海德格尔的话:人是向死而生的。要过完怎么样的一生就需要建立在对死亡的认知下。这幅画的主人公正是在思考,如何理解死亡这个问题,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或许是平凡的度过,也或许是攀登高峰,不论如何,只需要最后踏入坟墓时可以无悔自己的一生。

《向死而生》,2022,布面上丙烯、密度板,161×226cm,空白空间

作品《悬崖上的牡丹花》的来源是我妈妈在儿时也是一个画画高手,她曾画过一副牡丹花,是那种80年代挂画的风格。虽然作品完善丰满但技法样式各方面都非常的普通,在普通的样式和笔触下,作品又是生涩而专注的,这正是那个年纪才有的特殊美感。或许是我作为女儿的滤镜让我对那副画记忆深刻,所以我也画了一副牡丹花。

《悬崖上的牡丹花》,2022,木板上丙烯,,80×102 cm,空白空间

作品《茕茕》讲述了前几年我总是独自一个人度过,时间过得很慢,但回过头又觉得过得很快。我就独独站着,看着身边的花朵萌发又枯萎,小猫吃了睡睡了吃,我感觉自己逐渐变成了一棵树,画中的格子是每一天不同的天空,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不停地轮转,河流终会有尽头,但在这幅画里没有。

《茕茕》,2022,布面上丙烯,密度板,布料121x169.5 cm,空白空间

作品《餐桌》讲述的是原始人并不需要桌子,他们围着用树枝烧熟的猎物直接用手把食物塞进嘴里,只有文明出现人们才会把食物摆在木板上,从此有了桌子。所以我将文明的产物画在餐桌上,这里面有土豆、缝纫机、自行车、枪炮、火箭等包含着人类复杂本性的物品。主人公是离群索居的鲁滨逊,他身处于孤岛,确也从未真正脱离文明,ta坐在桌子边,是一个大写的人。

《餐桌》,2022,铝板上丙烯,密度板,156×157 cm,空白空间

Q独处对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A我们做艺术创作的人很需要独处,要在一个只有自己的环境下去思考、去想象。我很喜欢卡夫卡说过的一句话:我的愿望就是在一个地下室里,有人每天给我送一日三餐。我觉得这种状态特别好,进入创作的状态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笔随心动就像庄子哲学里的物我合一,庖丁解牛那般,这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最幸福的状态。所以我希望一个人的时候,我除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就是看书和胡思乱想,但是更多的是画画,画更多的画,画更好的画。

Q你的绘画作品和你的现实生活都是相关联的吗?

A肯定是的,创作都有生活的底色。虽然看上去我的创作都比较超现实,但我认为我的创作内容都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是在日常中的一瞥,有的是某部小说中的一段文字,有的是网络上零碎的资讯。他们就像太空中的物体漂浮在脑海中,慢慢的物与物之间产生了相互的左右,集合在一起,就有了作品。

Q你对艺术有野心吗?

A野心自然是有的,但我时常告诫自己最求的并不是是市场上的表现,而是对于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这对于日复一日的绘画生活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自省。所以必要的时候停止,避免陷入麻木。去看那些优秀的伟大的创作者的作品,不论是文学还是视觉艺术,成为那样的优秀的创作者就是我的野心。

Q什么样的创作状态是你向往的?

A随时都能保持一个敏感的创作状态。你在画画的时候,自己就认为所画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返场时代”展出的作品“向死而生”,对我而言的意义就是:人活到最后,要 死了的时候,你会觉得这辈子我画这些作品我值了。

王祯

编辑韩哈哈

资料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

网址:吴思林:艺术都有生活的底色 https://mxgxt.com/news/view/5157

相关内容

林峰、林夏薇、杨怡、吴卓羲同框亮相新片宣传活动,看看有你喜欢的艺人吗?
东西问丨吴静: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
逛展|穿越艺术展品与生活空间的壁垒,体验独特生活美学
“中国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主题活动在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举办
嘉兴,勾勒金庸一生的底色
生命的流响——徐华亮《野岸集》新书首发暨有声语言艺术分享会举行
第八届首都师大艺术季初教院“杏坛筑基”师生书画展开幕
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马田:让交流自然发生
四季艺术汇首届“声色艺术节”,体验沉浸式艺术感官之旅
苏州市艺术学校昆曲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从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都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