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的少年时代
1968年,年仅16岁的陈嘉映离开北京,来到内蒙古突泉县插队。
在广袤辽阔的土地上,那个动荡时代的青年如何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学习读书?一个受到中国古典文学滋养、创作古体诗词的青年,后来又是如何走上理性追问的哲学之路?
少年时代的陈嘉映同今天的青年读者一样,有过彷徨和奋争,也曾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摇摆中思索人生的意义。
今天分享首次出版的《少年行》(陈嘉映著译作品集 第7卷),这本书收录了陈嘉映于1968年—1983年创作的旧体诗词、新体诗、书信、散文等作品,大都是陈嘉映老师青年时代的思索,以前少有读者关注到过。
一起看看文学青年陈嘉映的另一面,相信青年朋友可以从陈老师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人生经验。
辞京赴内蒙插队绝句
风吹岸柳叶鳞鳞,
秋到京城气象新。
难得天公哭三日,
又将萧飒送征人。
1968年9月20日
浮云
坐看浮云聚,
浮云复又分。
浮云本无定,
何必叹浮云。
1968年7月16日
水调歌头·送嘉曜返京
荒岭连天际,四野走狂风。
乘风万里南去,挥手送飞蓬。
我处逃河地远,兄住九衢星近,
谈笑自相通。
弹得高山曲,会与子期逢。
西湖水,天山雪,桂林峰。
涛来浪去,留得几个是真雄?
漫道青门瓜老,坐待风云际会
万卷贮胸中。
昊天有成命,莫叹物华空。
1969年4月27日
少年时喜读旧体诗词,读得多了,自己也胡诌起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后来在内蒙古突泉插队,乡野生活,塞北风光,少年意气,都适合写诗。后来哲学越读越多,很少再写诗,少作也多散失。插队务农得闲时,曾把自己写的诗词集在一起,题作《京泉稿》,因为大多数是在北京、突泉两地写就。今仍因此名。
——《少年行·京泉稿》
管它懂不懂,先记在脑子里再说
初到农村的那几年里,生活很艰苦,最苦的时候,连续多少天没有一点儿油水蔬菜,就用辣椒粉干烤大葱下棒茬饭。
士志于道,恶衣恶食没什么感觉。白天干农活时在地头读书,晚上更是在油灯下读书。用当时的话说,我和嘉曜把“ 生命的理由奠立在铁一般的学习之上”。
身边的人,在我和嘉曜的带动下,也加人了读书学习的行列,参与讨论、争论。一开始,很多时间用来钻研马恩列的“ 经典”,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那个时候在读书人眼里都是经典的经典。
1970 年 5 月开始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这是第一次读到“ 纯哲学著作,第一遍就整整读了一个月,以后几年又读过两三遍。最早读到的还有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此后,凡能到手的哲学书无所不读: 狄德罗、休谟、培根、孟德斯鸠、亚里士多德,朱光潜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同时继续读马恩列、普列汉诺夫之属。
那时找得到的书少,尤其是外国人写的书,能到手的都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说不上哪一本对熏陶精神最有价值,但我愿提到歌德的《浮士德》,这部诗剧是古典全盛时期的巅峰之作,多方面结晶了西方文明,充满了开明精神,却不像很多启蒙时期作品那样武断,自青少年以来,这部诗剧就成了我灵魂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和嘉曜两个,我比较偏于认识——逻辑这一方面,他比较偏于社会——历史方面。此外,中国的古书、诗词歌赋,他一向不大问津,我则一直喜欢,《论语》《庄子》《老子》《史记》,几回回读仍不愿释手。虽然那时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深度和系统性远不及西方思想家,但这些书读得早,又是自家文字,对性情和学问境界的陶养其实深过西方著作。
1972 年,嘉曜和我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用功最勤,1973 年,我们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用功最勤。这两套书的对照就像那两个年份心情的对照:《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那种老气横秋的现实主义,渐渐取代了康德的理想主义启蒙。
时代使然,我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开始读哲学的,往后开始读西方古典哲学,其中读得最多的是黑格尔:《小逻辑》《哲学史讲演录》《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我的同龄人学哲学,多半都是这么个顺序。
当时读黑格尔,读康德,读得很认真。
然而,回过头来看,当时读懂的很少。
我甚至觉得,那些年的哲学阅读和思考,大一半是浪费。自己脑子里有一大堆错误的或浅薄的概念,整体的思辨水平太低,没有高师指点,不能从西方历史和西方思想史深入到这些哲学家的关切所在,而是用自己的概念框架去生硬理解他们。这些都是一般的原因。
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 这些著作都是用中文读的用汉语语词来理解、思考西方概念,这从根本上就走了大弯路,几乎无法避免望文生义。
二十啷当岁花了那么多时间读大部头的哲学,是我学习生涯的一个大错。
柏拉图主张三十岁以后研读哲学,我从自己的经验教训深表赞成。青少年从学,应以实学为主,读一点儿哲学,更多当作精神陶养,大可不必深究义理。我一贯主张取消本科哲学,固然由我后来的教师经验验证,但这个想法实缘起于自己从学的教训。
当然,大部头的阅读不可能全无益处。义理虽然没有弄通,但还是受到了熏陶。年轻时读书,读懂没读懂,很多内容是记下了,现在课堂上时不时引用黑格尔、康德,大一半是那时记下的。
眼下有人在争论学童该不该读经,我的经验支持读经派,那些流传几千年的经典,管它懂不懂,先记在脑子里再说。
——《少年行·初识哲学》
以上文字整理自《少年行》,段落、小标题有调整
《少年行》(陈嘉映著译作品集 第7卷)
陈嘉映 著
本书收录了陈嘉映于1968年—1983年创作的旧体诗词、新体诗、书信、散文等作品。书中收录的25首旧体诗词,大部分是作者在内蒙古生活时创作的,诗里既有对乡野生活、塞北风光的生动描摹,也有少年凌云志的情感抒发。书中收录的书信是作者1981年春游历时写给亲友的信,这些书信也是他的旅行随笔。这些随笔不但摹景状物,开出疏朗境界,又杂有作者于自然、人生的感悟,与草木山水相映成趣。
不同于学术文章的严谨,这些书信笔调清新明快,既描写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联想。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追忆其青少年时代求学经历的文章《初识哲学》。
《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全18卷
第1卷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第2卷《存在与时间》述略
第3卷简明语言哲学
第4卷哲学·科学·常识
第5卷说理
第6卷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第7卷少年行
第8卷思远道
第9卷语言深处
第10卷行止于象之间
第11卷个殊者相应和
第12卷穷于为薪
第13卷存在与时间
第14卷哲学研究
第15卷维特根斯坦选读
第16卷哲学中的语言学
第17卷感觉与可感物
第18卷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责任编辑:
网址:陈嘉映的少年时代 https://mxgxt.com/news/view/5017
相关内容
哲学:求真 |《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全18卷)格非×陈嘉映: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时代少年团第三张专辑「叁重楼」 -L2 「楼间楼」Track3《那些我没说的话》
陈可辛回应《酱园弄》入围戛纳 透露该片将于今年上映
少年向上 合川新华小学千余学生展现新时代青少年风采
误入平行时空的少女——《沧溟》新书分享会
《彷徨之刃》首映礼现场,张宥浩介绍自己的角色:和父母沟通不畅的青少年…
嘉兴,勾勒金庸一生的底色
田馥甄被封杀,陈嘉桦粉丝希望划清界限
刘嘉玲曝梁朝伟酒后很任性:他就像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