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新浪潮”,我们在谈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25 04:57

撰 文丨刘娜娜

编 辑丨奈   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如果不是因为戈达尔的离开,生活在信息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或许已经遗忘那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叛逆的时代。

“新浪潮”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衰退,年轻人因为长期保守僵化的制度而彷徨苦闷,开始对战争和旧制度进行反思。在辞旧的同时,年轻人也开始与后现代思潮进行连接。

就在这个时期,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五位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埃里克·侯麦、雅克·里维特、克洛德·夏布洛尔、让-吕克·戈达尔“横空出世”,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语言呈现和表达个人观念,彰显个性。在《四百击》《精疲力尽》《广岛之恋》等新浪潮代表作里能看到导演们基于迷茫困惑后的强烈情绪,打破了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传统规则,在悲伤与虚无之间,也是一种意义上的解放。

如今,随着最后一位新浪潮电影“大拿”的离开,一个时代也宣告结束。敢于诚实的表达质疑,勇敢宣泄不满,用电影语言大声申诉的时代,已经翻页。

500

告别戈达尔

告别一个时代

法国当地时间9月13日,法国兼瑞士籍导演、法国新浪潮让-吕克·戈达尔去世,终年91岁。据《解放报》透露消息称,戈达尔并没有生病,只是觉得精疲力尽,所以选择了安乐死。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在亲人的陪伴下,戈达尔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至此,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五位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埃里克·侯麦、雅克·里维特、克洛德·夏布洛尔、让-吕克·戈达尔均已辞世。

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1930年,戈达尔在法国巴黎的一户人家呱呱坠地。童年时期的戈达尔时常跟随父母往返于法国和瑞士之间。1948年,18岁的戈达尔考入索邦大学主修人类学,但他却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戈达尔就结识了特吕弗、侯麦、里维特、夏布洛尔等人,五个人组成“新浪潮小组”。

500

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作品《祖与占》

1952年,戈达尔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上发表了第一篇影评文章,批判因循守旧的老派拍摄习惯,文章很快获得电影行业的关注。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当时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

500

《电影手册》

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写了两年影评文章的戈达尔,不甘于“纸上谈兵”,开始尝试拍摄电影短片。在1959年,戈达尔创作了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尽》。对好莱坞剧的传统技术流派而言,《精疲力尽》肯定是业余的、滑稽的、不可理喻的。戈达尔这个“影评人”一开始就抛弃了所谓的常理与常态。跳切,跨越轴线,银幕上,帕特莉霞的脸孔被放大成特写,观众从中看不到悲伤,也看不到喜悦。因为戈达尔在悲伤和虚无中,选择了虚无。

没想到,这部非学院派导演的电影《精疲力尽》会一鸣惊人,戈达尔凭借此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在记者采访戈达尔时,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处女作,“这是一部为了所有尚未出现的内容而制作的电影,这部电影希望去展示什么都是被允许的。”

500

电影《精疲力尽》

1962年,戈达尔凭《随心所欲》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三年后,他执导的犯罪片《狂人皮埃罗》又拿下第3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女人就是女人》《法外之徒》《狂人皮埃罗》《轻蔑》等电影相继问世,新浪潮电影的输出巅峰时期也随即到来。

500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平台悼念戈达尔时,这样评价:“他在法国电影界崭露头角,随后便成为一位电影大师。作为新浪潮电影最特立独行的人,让-吕克·戈达尔创造了一种完全现代化、极度自由的艺术风格。我们失去了一个国宝,一个天才的眼光。”

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从其本质上看,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反抗商业电影的延续,是一个反对陈规旧理,反对制片人制度、反对商业明星主导话语权,追求个性化风格,诚实的自我表达,勇于实验的时代。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的,我们要相信,一些伟大的新风格往往只能在废墟中诞生。

“新浪潮”影响了世界很多国家的电影人,它是世界电影史里不可省略的一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的垮台,历史性的审判,以及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巨大的混沌场里,年轻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但他们同时充满困惑和迷茫。由于“新浪潮”的背景与二战以后人们的彷徨苦闷密不可分,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500

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请来一批青年编辑,夏布洛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这些年轻人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这些编辑中,就孵化出了日后的新浪潮导演。

比如,新浪潮导演喜欢摄影机运动幅度大一些,用横移或其他运镜方式,在一个场景中随着人物或人物关系而运动(是不是想起王家卫了)。随着这样的需求,手持轻型摄影机也应运而生。我们在《四百下》中,可以看到主角在所住的拥挤公寓中游走,镜头跟着主角登上摩天轮,这些纪实画面就是新浪潮电影里重要的特点。

500

特吕弗导演电影《四百下》

除了特吕弗的《四百下》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埃里克·侯麦的《流氓日记》,雅克·里维特的《修女》、克洛德·夏布洛《漂亮的塞尔日》,五位导演经典的“新浪潮”风格作品,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全球各地开花。

我们所熟悉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费里尼等都受到了新浪潮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也有大批新浪潮的拥趸,尤其在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中,新浪潮导演的手法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在广泛地渗透到各国电影之后,1964年也被电影史学家们视为法国新浪潮的终结。随着戈达尔的离开,文娱价值官认为这才是新浪潮电影真正意义上的翻页。

中国新浪潮导演

只有第五代和第六代?

之前说到,法国电影“新浪潮电影”已经渗透到全球各地电影当中,中国电影导演也不例外。导演贾樟柯曾说,包括那些在80年代采取反叛姿态的电影,比如张艺谋最初的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与过去的电影语言、电影方法的决裂,并寻找一种新的电影美学的可能性;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独立电影,而独立电影又是对审查制度下、体制内电影的一种反叛。中国的每一代年代导演可能跟前辈导演之间始终处在一个反叛的关系中,我这也是一种继承电影传统的方式。

500

如果说法国“新浪潮”运动给电影工作者带来的影响是呈现一种追求电影自由精神的话,那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的是对自由的寻找。我们不停地在突破对自我内心的约束或者外部环境的约束,来寻求这样一种自由。

网址:当我们谈“新浪潮”,我们在谈什么? https://mxgxt.com/news/view/479474

相关内容

当我们谈起周杰伦和蔡徐坤,我们都在谈些什么?
北大光华徐菁教授:当我们谈论企业与公益时,我们在谈什么?
《演员请就位》:当我们谈论流量偶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刘晓庆说法国78岁在谈恋爱,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正是年华
郑恺谈Angelababy:我们都把她当兄弟,当哥们
法国“新浪潮祖母”瓦尔达:如果人们打开我,他们会发现海滩
当我们说“社交新零售”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再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终于读懂了村上春树
张艺谋谈与巩俐关系:我们现在是“哥们”
何美钿新浪访谈(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