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鲍毓明事件已经淡忘,我只想和李星星说:人间很值得
前段时间,《南风窗》的一则新闻报道在全网刷屏了。
跨国公司高管鲍毓明,中美两国注册律师,性侵14岁“养女”李星星长达四年之久。
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全身冰冷头皮发麻,文中讲述的细节令人发指不忍赘述。
性侵事件在全网刷屏之后,各种报道越来越多,案件也越来越复杂,我不想站队也不想发表什么,我只想和李星星说:人间很值得。
李星星的妈妈是这么想的吗?指责她到底对吗?
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性侵案件的文章,大部分的文章都会指责李星星的母亲,甚至有些文章全是在草率和片面的探寻后,发表了所谓的“母亲卖女儿,母亲无知导致的悲剧”这样的“真相”。
我想到了在《共情的力量》那本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击案发生后,有传闻说这个凶手的母亲在枪击案过后去做了头发,于是很多电视媒体便开始报道说:正是因为凶手的原生家庭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是有个记者采访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师,让他就凶手的原生家庭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位牧师说:我对凶手的原生家庭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没法做出判断。
当一件社会热点事情发生后,大家都热衷于寻找背后的“真相”,至于这个“真相”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在乎,大家都提前发表看法去享受一种“我有先见之明”的愉悦感。
自己的角度去给李星星建议对吗?
当我们在看到一个人受到苦难折磨之后,自己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难过,这是因为我们会在内心假设:如果我是她,我一定会非常难过。
在这种同情的情绪影响下,我们会草率地做出一个判断,从而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她摆脱困境。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她27岁时,她的弟弟因注射过量毒品而导致死亡。
她的弟弟在一次吸毒后去酒吧喝酒,可能是被酒友忽悠然后一起去打劫商铺,结果弄出了人命害怕坐牢,他和几个朋友逃出了美国流落到了国外。
在这位心理学教授的书中,她是这么描写的,弟弟在躲藏的时候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她没有管弟弟在说什么。
而是说: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机票,赶紧回来吧,我已经给你聘请了最好的律师,不用担心,你坐牢的时间不会太长。
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国外,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而且爸爸妈妈都很担心你,只要你回来,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支持你。
这个解决方案不好吗?动之以情说:父母担心他,全家都会支持他。晓之以理地讲: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我已经帮你做好面对一切问题的准备了。
作者的弟弟在姐姐说完这些话后说:让我想想吧,我爱你,也告诉父母,我也爱他们。
就这样姐弟两结束了通话,然后作者的弟弟就去购买了大量毒品,给自己注射了致死的剂量。
这位心理学家后来始终在想,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如果再回到过去,她还能做些什么来拯救弟弟?
后来作者说:当弟弟在说“如果要去坐牢,我宁愿杀死自己”时,她没有听出弟弟的恐惧,反而为弟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愤怒,认为弟弟在逃避责任。于是弟弟只能一个人承受痛苦。
当弟弟最后说“我爱你,告诉父母我也爱他们”时,她认为自己当时处于愤怒之中,没有站在弟弟的角度去考虑弟弟其实也想听到一句“我也爱你”。
作者认为如果在最后的时刻,她也对弟弟说“我也爱你”,那么就会向弟弟传达了一种在如此极端绝望的情况之下,还是有人爱着他的。那么结局可能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作者说弟弟当时要的不是被分析,因为什么原因才导致如今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在被别人研究后,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更不需要的是同情,而是需要别人的共情,证明自己还没有被这个世界孤立,没有失去和他人内心的连接。
我想,李星星现在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更不需要什么解决方案,要的只是希望这个世界是爱她的。
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共情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定义:能够深入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够用当事人的眼光、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但同时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是自己。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要能够走进他人的世界,也要能从他人的世界里走出来。
所以我只想用李诞的一句话和李星星说:朋友开心点,人间很值得。
网址:李星星鲍毓明事件已经淡忘,我只想和李星星说:人间很值得 https://mxgxt.com/news/view/461922
相关内容
鲍毓明和李星星事件的...4年后,总裁幼女事件当事人鲍毓明感慨世事变迁:老婆感谢李星星
鲍毓明案反转!她不是真正的“李星星”
李星星别怕,韩红为你发声:我是韩红,鲍毓明,你记住,你等着!
鲍毓明欺负养女案超反转大结局:李星星改年龄已22岁,国外人鲍某被驱逐出境
李星星被“养父”鲍毓明性侵3年多,母亲周娟的这些表现太可疑!
送养还是包养?女生被收养时的年龄成疑 鲍毓明称从未强迫李星星
反转?高级律师鲍毓明真的是落入“李星星”母女的圈套吗?
鲍毓明“养女”事件终迎大结局,翻转剧情堪比电影,众人脸被打肿
那些说李星星动机不纯的人,你对他者的痛苦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