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靳军:如何掌握好技术资源,避免停留在展览形式上的“潮”

发布时间:2024-05-17 10:21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搜狐文化专访中央美术馆副馆长靳军教授,与他聊一聊博物馆主题的解读和美术馆的故事。

搜狐文化:靳馆长好,请您结合央美美术馆的实例来解读本次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靳军:世界博物馆日这次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也是博物馆主要的工作任务和方向,博物馆就是一个教育和研究的平台,包括我们中央美院美术馆也是一个拥有公共教育的职能部门,每年面向公众做了大量的艺术普及教育工作。

我们有公教课程、工作坊的知识系统,它能结合美术馆的展览内容以及比较广泛的艺术史知识、艺术作品的欣赏研究,包括一些对于各类美术创作的实践等。它可以针对很多不同层级的年龄段的观众,提供相应的艺术介绍和导览。

这些课程、工作坊、讲座,面向不同类型的群体,内容也会包括艺术通识,艺术实践,以及一些深度的艺术欣赏,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面向公众的教育平台。我们作为央美美术馆也是背靠高等艺术院校中央美院,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把专业的知识融入到通识性的美育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对于艺术的欣赏以及艺术知识的补充和审美的提升。

这种教育它是多元、多方面的,从艺术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以及对于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当今有成就的艺术性的展览,或者说应用型的设计,建筑的展示,都可以让大众在这样一个美术馆的教育平台上获得相应的收获。,

它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那么美术馆也跟我们的公众保持一个长久的协作的关系,形成一个学习、体验与互动的场所。我们通过会员制,年票等方式,能够与大众产生长期稳定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那么美术馆拥有很多经典的艺术品收藏,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所以我们拥有策划和研究部门——学术部,那么我们也有修复部门——典藏修复部,所以它是要对于以前的经典艺术作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包括馆藏的收藏品方方面面,从创作者,年代到历史背景到这些作品的演化。对于每一个展览展出的藏品,都是要做深入研究,并且进行比较通俗地解读和呈现,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能够去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价值,让大家能够在美术馆持续获得对于这些作品价值的感悟,这个也是美术馆作为一个研究部门所要提供的知识和学术背景的源泉。

央美美术馆作为一个研究的平台,实际上它也是需要能够广泛地和其他的科研、教学机构去协作,做一个公众都可以参与的平台。我们呈现的这些展品也是供我们公众一起来探索、交流。我们策划的展览,包括作品的呈现,都会经过校内外的专家以及美术馆相关的专家深入的研究,力争在学术上,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多维度呈现。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5-1959)》展览现场 来源:中央美院官网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5-1959)》展览现场 来源:中央美院官网

近期实际上我们也有包括《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5-1959)》这样研究性的展览,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历史性的资料,另外我们也做了很多跨界的交流和融合,比如说前一段还有一个《来美术馆跳舞——美术馆场域内的身体与编舞》展,它实际上是跟舞蹈艺术的融合,同时它和我们视觉艺术这样一个空间形成一种新的组合,还包括跟国外的很多艺术家的创作结合,形成一个新角度的探索,也是带给公众很多的启示,而且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带来文化的探索,实践,对于我们艺术的创作创新都有很好的一些帮助。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 19 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展览现场。来源:手机中国网

那么我们另外一个展《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 19 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向观众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

搜狐文化:据悉,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作品展4月30日开启,能否谈一谈本次作品展主题“心向往之”有哪些寓意?

靳军:今年中央美院毕业季,也是由学校整体策划、组织,来呈现一个大型综合性的展览,向社会展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那么这次主题叫“心向往之”,是整个学院方面所提出的主题,我想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成为一个社会人才,这样一个努力的过程。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追求,中央美院也是希望带动学生们明确自己的方向,每个人向追求的方向去迈进,包括这次展览的主视觉色彩也是一个偏蓝色,寓意让大家逐步向未来迈进,有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步入社会做好能力储备。

那么从艺术创作和学习角度,央美也是多元化的,我们有不同的院系,有传统造型的学科,也有人文学科,还有为社会服务的艺术设计的学科和建筑学科,让大家在未来的目标上都会有所发挥。

搜狐文化:您有着丰富的数字媒体艺术展览策划经验,您认为如何掌握好技术资源,避免停留在展览形式上的“潮”,而是把技术真实扩充到博物馆的展示维度上?

靳军:对于数字艺术展览,或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都是和我们信息科技的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相关联,那么它会形成一些新的创作的方式,以及一些新的表现的可能性,这个是它的一个基本的特点。

那么对于艺术的创作,我们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者要认真投入到社会中,去感受和探索,把艺术创作融合到对社会的认知上,以及对于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进行设计和创作,形成可以和公众、社会去交流的作品,这是基本的方针。

所以在初期的技术展现上,可能有一些探索性的实验,但是如果要继续发展,我们需要去掌握运用这些技术,就像我们传统的艺术创作,你要知道如何运用材料、材质,去了解你所呈现的场所场景,以及你要呈现的主题,去完成这些创作,那社会有相应的需求和认知,所以这些要和创作者去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展现好。

当然也包括我们对于不同门类艺术作品的学习、继承,那么新的形式肯定和我们社会的主题内容相关,也会和我们已有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方式有关联性,那么形成现在的数字的创作对于艺术的一种反应。

尤其对于我们传统文化,我们如何去表现,对于现实生活我们如何去表现,这种内容形式媒介能够去还原到我们整个艺术创作之中,特别是对于美术馆,它有它的空间、受众,和一些主题侧重,方向的要求,所以这些作品如何去整合,在思想上、形式上能够带给公众一些新的认知和新的了解,以及让大家通过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空间场域,通过我们展出的作品和整个的展览,形成一个交流对话,形成一个作为创作者或者策划者以及和我们的社会其他的各方面的这个观众、专业人士一起探索的一个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集合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的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美术馆。它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用“智识”服务于社会,致力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向广大公众呈现人类的艺术文明,与社会各界分享时代文化。

靳军, 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主持工作),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设计硕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1998-2002,“哈佛中国论坛”艺术总监,2003-至今中央美术学院。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责任编辑:

网址:国际博物馆日丨靳军:如何掌握好技术资源,避免停留在展览形式上的“潮” https://mxgxt.com/news/view/4599

相关内容

世界技能博物馆推出首个临展“世界陶瓷技艺展”
90岁靳尚谊批评央美毕业展引热议: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何式微?
双城联动丨长沙简牍博物馆原创展览亮相大连
近千件潮州工艺美术精品亮相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沪上的“器物记忆”: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新展:全景式呈现中国版画时代脉络
黑弓亮相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凝时聚珍》
“扇韵遗香”在成都永陵博物馆开展
“树,一直在那里”——吴文化博物馆为百余棵古树立传、办展
博物院丨白釉凭几:老祖宗的懒人“家居”好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