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刘慈欣与作家刘慈欣

发布时间:2024-12-23 10:04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最重磅、最吸睛的嘉宾之一,非刘慈欣莫属。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刚刚开幕,大会安排了首场媒体采访,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与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共同出席。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与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刘慈欣被一群工作人员一路簇拥,快步离开,留下罗伯特·索耶坐在座位上,满足一些媒体人的签名需求。后者是迄今为止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实现“大满贯”的八位科幻作家之一。

刘慈欣的名气已经不止于国内。2015年拿下“雨果奖”的《三体》,目前在全国出版了19种语言版本,销量更是突破2000万册。罗伯特·索耶说:“中国科幻作家中,在西方影响力最大的是我旁边这位,他的科幻作品被最大的科幻出版商翻译和出版了,作品影响力很大。”甚至,“除了刘慈欣的作品在北美畅销之外,(其他作家的)很多作品其实销量不大。”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名字,更是出现在了科幻产业的各种产品里。由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22年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时代。今年,国内改编的《三体》电视剧推出,另一部科幻小说《球状闪电》改编作品也即将上映。再过两年,美国一个网剧平台改编的《三体》电视剧将推出。后续围绕《三体》这个IP开发的游戏、戏剧,都在摩拳擦掌。

在中国科幻界,刘慈欣和《三体》是里程碑似的存在。是刘慈欣,为中国拿下了第一个“雨果奖”;是《三体》,让文化人见识到科幻这个题材的产业魅力;是被译制出海的作品,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知名度。

然而,媒体采访现场,刘慈欣迎来了被“催更”的尴尬。自《三体》之后没有推出新的作品,始终是刘慈欣和幻迷们心中的一个“坎儿”。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问他:“《三体》是一本传奇,很伟大。你是否在创作下一本书了?写好后能不能寄给我一本?”采访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写作”这句话,他重复说了两遍。

“开创了一个先河”

罗伯特·索耶对刘慈欣的赞美溢于言表。采访现场诸如“中国科幻在北美反响如何”这类问题,罗伯特·索耶的回答最终都回到了刘慈欣和他的作品《三体》身上。

罗伯特·索耶称呼刘慈欣为“我的朋友”。他说,一开始北美的读者并不喜欢翻译作品,“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读者,他们不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不读法国作家的作品,不读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也不读德国、中国作家或者日本作家的作品”,这种拒绝的态度,直到遇见了《三体》,才出现颠覆性的改观。

以至于从销量上都能看出明显对比。罗伯特·索耶谈到,目前在北美科幻作品的销量越来越少,“但有个例外,就是我旁边这个男人(指刘慈欣),他的作品在美国越卖越好。”

《三体》在欧美的读者更是“有头有脸”。前段时间到成都参加活动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迈克尔·莱维特说,潜心做科研的40多年没有时间读小说,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三体》。

最“出名”的读者算奥巴马。“‘我的朋友’在北美读者中出名,正是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罗伯特·索耶提到,这本书此前也摆上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案头。

罗伯特·索耶评价刘慈欣“开创了一个先河”,“他的作品被欧美最大的出版商介绍给读者,此后有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被欧美读者熟知。”在罗伯特·索耶看来,也是因为刘慈欣的《三体》以及随后“出海”的中国科幻作品,中国科幻被全球科幻届看见、听见,让欧美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科幻题材,以及新的视角、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技术观。

“我一直在努力写作”

无论是被罗伯特·索耶盛赞的中国科幻国际影响力发端,还是国内科幻产业竞相追逐的IP源头,眼下出现了一种始于《三体》,也暂时止步于《三体》的局势。

市场渴望中国科幻届出现“下一个刘慈欣”久已,而刘慈欣也被催更“下一部《三体》”久已。现实一直摆在幻迷面前,自2010年11月《三体3:死神永生》出版后,刘慈欣鲜有新作问世。

采访现场,刘慈欣回应:“作为一个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写作。”“(新作)至少是有一定可读性的,也有一点儿意思的作品。如果出一个平庸之作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出算了。”刘慈欣解释了为何迟迟没有推新的原因,“我还是尽量想让作品能达到自己觉得及格的水平。所以我总是努力地去写,等有一天我觉得我的作品真的能让我自己兴奋起来,才有可能把它拿出去发表。”然而,他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一天能不能到来,还不知道。”

这时,他将写作威胁指向了人工智能。“大家也看到了,有一种力量正在慢慢取代我们这些作家、编剧,那就是人工智能写作。我不知道它留给我们,至少给我,留下了多长的时间。”

很显然,人工智能只是没有“推新”的挑战之一。采访过程中,他提到了近几年努力写作的一些状态:“上一部作品出版后,我一直在努力写作,但那些作品刚开始写的时候感觉很震撼,写到一半,时代就追上来了,自己都觉得很无聊了,就又重新开始去写,时间也就这么浪费过去了。”

所谓的“时代追上来了”,说的是科技的爆发。科学的“神奇感”是科幻小说的基石,但近些年来科技的爆发、与生活的融入,让它逐渐失去了这种“神奇感”。“至少对传统类型的科幻小说打击很大”,刘慈欣提到,“科幻文学发展到现在,需要有一些重大的变革才能恢复它的活力。但至于这种变革是什么样的,只能等时代来回答,我真的不知道。”

“我不愿意成为新闻中心”

写作不亮,产业亮,刘慈欣的作品已经改编出叫座、叫好的影视作品,更多的文化产业衍生品也希望从中找到灵感。以一己之力将科幻产业发展往前推动的刘慈欣,却对科幻文学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有一条给年轻科幻作家的建议是:“尽量不要专业地去写科幻。现在的科幻市场,也能养活作家,但可能会让你的生活吃力,反而浇灭你的创作热情。”

事实摆在面前。一份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其中科幻阅读仅占30.4亿元,占比只有3.5%。

在刘慈欣看来,年轻科幻作家可以采取的“比较现实”的写作状态是:“作为一种爱好,业余地去写。等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维持自己生活时,再变成专业(写作)。”

采访现场,刘慈欣还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烦恼”。有记者问刘慈欣,有没有比较关注的新科技?刘慈欣回答,最感兴趣的领域是探索太空技术的发展,他期待“航天技术也会走向市场发展的这条道路”。

其实,刘慈欣在过去多个场合表达过希望进入太空的愿望。但这次他却说“情况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他无法以一个普通科幻迷、科幻作家的身份去领略太空了,“现在我要进入太空,肯定成为一个新闻事件,大家都在报道,我不愿意成为新闻中心。”刘慈欣说,“我想等进入太空变成很平常的事,再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买一张票进入太空。”

刘慈欣估计要继续“烦恼”下去了。因为世界科幻大会今日首次来到中国,中国科幻在全球的影响力方兴未艾。单说这场他与罗伯特·索耶出席的采访活动,“以前这么多的媒体集中采访科幻,那是不可想象的”。

谈论科幻小说,肯定是时代所需

刘慈欣:我们时代肯定需要科幻小说,因为我们的时代本身就是在被科技快速改变的,科技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科技和想象力这两个结合起来,就能够为我们描述出一种未来的图景,以及能够让我们到达我们到达不了的那些遥远的宇宙空间。就像一位历史学家说过的,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创建文明、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能用想象力创造出我们现实中所没有的世界,科幻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文学题材,所以我认为这个时代很需要科幻小说。

谈论科幻文学,引发人类共鸣

刘慈欣:总的来说,科幻这个文学题材比较特殊。在科幻小说里,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都是一个整体,都生活在这个尘埃上。所以,科幻文学是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共鸣的一种题材,因为它里边所描写的梦想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描写的危机也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危机,它确实是一个连接起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一座桥梁。在科幻这个大背景上,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文化、信仰的人们,在面向未来、面向宇宙的视角上能够充分地交流、融合,让我们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思考。

谈论黄金时代的到来,来自中国发展本身

刘慈欣:虽然现在中国科幻很受关注,从很边缘化的存在走到一个聚光灯之下,以前这么多的媒体集中采访科幻,那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整体的科幻创作还处于一个有待发展的阶段,我们真正的科幻读者数量,还有科幻作家的数量,其实还是比较小的,特别是我们也缺少那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这是科幻文学的现状,它还是有待发展的。那么,真正推动科幻发展最深层次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科幻未来发展的机遇并不取决于科幻本身,也不取决于科幻作家、出版人、出版方,中国科幻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国发展的本身,当你看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最快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科幻黄金时代到来的时候。

谈论科幻大会,碰撞文学的未来

刘慈欣:中国科幻文学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取得快速发展,由一个边缘存在,发展到现在有着大量的受众,成为受到关注的文学题材,而且现在中国科幻走出中国的范围,拥有了很多读者,这也是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我认为,这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和以往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一样,让来自世界的人们,包括科幻读者和作家能够充分交流、融合碰撞。在世界科幻文学现在面临着深刻变化的节点上,能够对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作出深刻的探讨和规划,也让科幻文化能够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

网址:明星刘慈欣与作家刘慈欣 https://mxgxt.com/news/view/437470

相关内容

明星刘慈欣与作家刘慈欣
刘慈欣与《三体》背后的故事
刘慈欣:建筑科幻文学王国
吴岩: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刘慈欣的出生日期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三)
刘慈欣与一群师生的“十年之约”
刘慈欣谈《三体》:和《星际穿越》二者有相通
刘慈欣: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向外拓展
刘慈欣作品首次变身系列漫画,背后有哪些故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