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关系不好怎么办?丨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
最终我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Casual Season》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探寻自己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时,会提到“原生家庭”。也有人质疑,如果把一切都归结为童年,是不是在为当下的不如意找借口?
事实上,如果抱着成长的心态去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推卸责任。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越是充分理解过去是怎样限定我们的,就越不会被过去限定。”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样面对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更多地理解自己,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什么是原生家庭?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第一个是我们从出生开始成长的家,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兄弟姐妹、祖父母、继父母等家庭成员。第二个是我们成年之后自己组建的家,包括伴侣和子女。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出生之后的十几年,我们一直在原生家庭的染缸中浸染着,直到逐渐有了独立思想之后,才发现潜意识中早已留下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我们的很多价值观、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沟通能力都是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
如果在多数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爱,会更有可能发展出健康稳定的人格。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爱与安全感,我们的心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成年后与他人的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童年与父母关系的重复,比如一些刚刚当了妈妈的女性问:“我一直努力不要像我母亲那样对待孩子,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像她?”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
1.父母长期争吵或冷战
曾听一位朋友这样说:“我爸妈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锈钢的。那时我就想,以后一定不要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
这是充满不安全感的环境导致的后果之一,孩子长期内心焦虑,对家庭与婚姻缺乏信任,认为所有关系都容易破裂、充满敌意,于是长大后拒绝与别人建立关系。
孩子往往会习得父母的沟通方式:大声争吵、发泄情绪、回避交流、互相伤害……他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也会不自觉地采用这种熟悉的方式与人沟通,直到赶走一个又一个朋友或伴侣。
2.父母与孩子角色错位
哪有什么家长,就是小孩养小孩。
Parents are just kids having kids.
——《Rick&Morty》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本身不够成熟,或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无法给孩子关心、支持和稳定的爱,甚至转而向孩子寻求爱与关注,导致父母与孩子的角色错位。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总是要压抑自己的需求,首先满足父母的需求,在心理上充当父母的父母。他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无法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为此感觉到愧疚。同时他们一直付出而不是得到爱,会感觉非常孤独,并产生疑问:“父母到底爱不爱我?”
人没有办法给别人自己从未得到过的东西,这些没有被爱过得孩子,成年后也没有能力真正爱别人。
3.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家长骂是笨鸟。
孩子:笨鸟有三种,一种先飞,一种不飞。
家长:第三种呢?
孩子: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让下一代飞。
中国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话是:“我都是为了你。”父母们自己苟且地活着,却将未曾实现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实现梦想的手段,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与自己平等、有独立灵魂的人。孩子因为在意父母的感情,愿意顺从父母的期待,却扼杀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后,他们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在乎朋友、同事、老板甚至陌生人的评价,活在他人的目光里,从未为自己活过。
除此之外,常见原生家庭问题可能还有以下这些:
单亲家庭
隔代抚养
父母意外去世
被抛弃后被收养
与继父母无法和谐相处
被同龄人欺负时得不到父母的保护
父母因自己生活不顺而迁怒甚至打骂孩子
……
上面列举的诸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童年时,我们那么弱小,对于爱的缺失无能为力。那时的我们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家本来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我在家中都得不到无条件的爱与安全感,在外面一定更得不到。这个世界多么危险而冷酷啊!”
直到后来,当年的孩子成为了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回忆依然会不时被唤起,隐隐作痛。
为什么父母伤害了我,却不承认他们错了?
为什么父母从来不表扬我一句,永远在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击我?
父母总是吵架,却说为了我才不离婚,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错。
父母让我觉得,不管我取得怎样的成就,都不能让他们满意。
我一直期待理想父母,他们温柔、耐心、有修养,并且无条件爱我、理解我、支持我。
……
相信以上都是很多人内心的痛苦与渴望。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问题找到源头:童年的创伤、父母的错误。的确,现在我们的诸多问题,都是父母不够合理的教养方式造成的。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过去那个无助的、没有能力的、依赖父母而生存的孩子了。
对于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我们除了抱怨和认命,还有更好的选择。
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
1.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因原生家庭而导致的强烈痛苦或抑郁中,不必勉强自己坚强勇敢。给自己时间表达悲伤或愤怒,不管是哭泣、写日记、跟朋友倾诉、做心理咨询,还是其他适合你的方式,都可以。只有充分地释放,才有可能放下。
2.放下受害者幻想
成年后对父母的不满,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这种不满可以帮我们将困难合理化,把生活的一切不顺利推到父母的头上。想象如果父母当年怎样做,或者没有怎样做,我或许就不是今天的样子,这让我们从自己的责任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放弃了创造新的命运的可能。
心理学中认为,孩子的问题多半源于父母。而父母的问题,也源于他们的父母。这个轮回要一直继续无法摆脱吗?我们是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同时也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可以选择终止错误,传递爱。
3.试着理解父母
你知道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在那里流泪,只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你了解当一个毫无头绪的母亲所要背负的罪恶感吗?
——《爱在午夜降临前》
或许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父母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大吼“去学习”时,当父母因为工作不顺心而发脾气时,当父母毫不在意地清理掉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小东西时……会在心中暗暗下决心:等将来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好,让他开心。
“等终于有一天我也做了父母,才发现无论我曾经有多美好的梦想,依然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筋疲力尽,甚至控制不了自己,时不时情绪崩溃。当年父母犯过的错,我也开始重复。”一位刚刚当了妈妈的朋友这样说。
在这些时刻,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只是普通人,已经尽力了。而对于父母,我们却很容易采用另一种标准来要求,似乎他们没有别的角色,只是我们的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中讲过一个故事:在母亲去世十年后,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儿时的游乐园,在一辆通往黑暗鬼屋的缆车上大叫:“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对此欧文·亚隆感恐惧,他一直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与创造,然而在梦中,潜意识指出他一生追求的是另一个目标——争取已逝母亲的认可。
梦境到此并没有结束,梦中的母亲对他说:“亲爱的儿子,你以为游乐园的场景是你的梦,其实它是我的梦。”欧文·亚隆意识到,原来他从来不了解母亲,没有认同或赞美过她,不知道她的童年也有与自己类似的伤痛,像自己一样对她的母亲充满期待。原来母亲,也曾经是个孩子。
如果我们把父母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或许会发现,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他们有人性本身的弱点和局限,也有时代造成的创伤和遗憾。也许他们强势、庸俗、贫穷、无知,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第一次当父母十分慌乱……但他们已经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Casual Season》
如果你想向父母控诉童年的伤害,他们或许会悔不当初,或许会无动于衷,或许会情绪爆发:“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却这样不知感恩!”如果你面对的是后两种父母,或许会伤心和愤怒。很多父母不懂怎样去爱,又缺乏反省能力,如果一直期待他们改变,期待他们给自己当年没有给过的无条件的爱,你注定会再次失望。
童年无法重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中与父母的关系,但可以改变内心中与父母的关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孩子,TA是我们童年时受伤的部分,被我们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可能因为长久被忽视,感到愤怒和悲伤,渴望得到抚慰、陪伴、接纳与无条件的爱。
成长往往意味着放下对理想父母的渴望,不再等待他们给自己无条件的爱,而是在内心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学会爱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让内心的孩子再一次成长,最终治愈自己。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可能是漫长的,同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成长的旅程。
一切外在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不包容、不接纳,是因为内心的父母对我们自己不包容、不接纳。当内心中与父母的关系改变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跟着改变了。
图片作者/ 王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你好妈”,转载请联系加白名单。
最近我自己也开了个公众号,叫“银河系生活指南”(DanZhu_N)。关于心理学、好吃的、四处浪、转行、脱单……如果你有故事要讲,请联系我。
网址:与父母关系不好怎么办?丨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https://mxgxt.com/news/view/437331
相关内容
好恨自己的父母怎么办怎么办与父母三观不合怎么办 怎么和父母相处
跟父母怎么处理好关系?
父母偏心,如何处理好与兄弟的关系?
女儿追星父母该怎么办
星盘看父母 怎么看与母亲的关系
怎么与父母相处
熊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
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不好,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