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周瑜在赤壁之战后的表现,及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分析
三国良将系列之周瑜(尾声)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三——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作为三国鼎足之势的奠基之战,意义无需多言。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千年来被演绎过无数次,充满传奇色彩。
尽管《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极为精彩,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拥有无人可比的主角光环。不过大家也清楚,与小说不同,正史中周瑜才是主导孙刘联军大破曹操的人。
之前笔者讲到,刘备与周瑜的初次会面中,周瑜的气场给刘备以极大震动,以至于见惯大场面的刘备举止有些失态。意气风发、斗志坚定的周瑜此时不仅是东吴主将,同时也在联军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年十二月,与刘备会合后不久,周瑜便领军逆流而上,行军至赤壁与曹军遭遇。当时曹操水军主力为荆州新降水军,一来磨合时间短,二来士气不高,三来并未预料到周瑜会主动出击,准备不足,双方第一次交手曹军战败。曹军退至北岸乌林修整,周瑜引军在南岸赤壁停靠扎营,恰逢曹军北方士卒水土不服大批生病,短期难以再次进攻,于是双方开始隔江对峙。
在黄盖篇中笔者对苦肉计诈降已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至于曹军将战船用铁索连起来,并非因庞统献连环计,而是曹操自己的主意。但庞统在赤壁之战时确实发挥过某些作用,等庞统单独开篇时再为您细说。
正史上的赤壁之战,并没有诸葛亮借东风,但火攻确实需要东风相助。东风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被广泛运用,如今东风二字被赋予更多的正面含义。“国之重器”东风系列导弹,便是背后寓意的最佳运用。
书归正传,既然东风不是诸葛亮施法术借来的,那么便是大自然的功劳。众所周知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冬季通常刮西北风,夏季则为东南风。但这只是泛泛而谈,在特定地区受地形影响,冬季刮东南风并非不可能。
首先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是没有的,但诈降计确有其事。《三国志·周瑜传》及《江表传》等史料都有详细记载,黄盖以书信与曹操约定投降日期、时间,那么这就要求当天要有东南风,至少不能刮西北风。
根据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赤壁的南方有座幕阜山脉,以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北方冷空气南下时,会有一部分被幕阜山脉拦住,在赤壁以南形成高压空气。积压到一定程度,便以东南风的形式逆向而回,这股东南风在长江上空与冷空气相遇,很有可能形成大雾。借着大雾黄盖的诈降部队可以更加接近曹军,这又给孙刘联军创造出更好的机会。
按照这个理论,东南风如果继续向北,夹带长江上空的水气北上,很大几率遇冷变为降雨。据《资治通鉴》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讲的是曹操从华容道逃走,道路泥泞不堪,许多人马陷入泥中,被后来者践踏而死。华容道再简陋也是条路,如果没有降雨顶多是道路狭窄、崎岖不平,但如此泥泞显然是刚刚下雨或者正在下雨,这与笔者上面的分析互相印证。
当今的科技水平,天气预报多数情况下比较可靠。但将近两千年前的古人是否能够凭借有限的知识提前预判呢?笔者认为是可能的。
周瑜凭借对地形、气候的知识、经验,对赤壁地区能够出现东南风是熟悉的,所以安排黄盖诈降的日期必然经过深思熟虑。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东南风可以预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勇气。
稍微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纯属杜撰,却又容易转向另一个极端,即周瑜很清楚东南风会出现,似呼只是欺负曹操不熟悉当地气候而已。笔者要说,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时的形势,假设即便周瑜知道东南风很可能要出现,他真的有把握东南风一定会出现?即便是现在的天气预报也常有不准的时候,何况古人的观察。
说穿了,笔者认为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固然重要,但战争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即主将的指挥。如果不是周瑜,而换成程普或其他人,战争极有可能是另一种走向。对于东南风,谁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周瑜也在进行一场豪赌。
当时的曹操完全不把东吴放在眼里,没有等到北方士卒训练好就匆忙东进,水战经验不足就以荆州兵为主力,导致初战失败,士气受挫。北军云集于乌林,又发生瘟疫,战斗力再打折扣。曹操自恃人多势众,不顾火烧危险将战船连在一起,他已不是官渡以少胜多时的心理,曹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
周瑜正是抓住曹操错误的人,从而一战得胜。从两军在赤壁初次遭遇战取胜,就能看出周瑜并未将所有希望压在东南风上,他依仗的除了自然气候,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指挥水平的自信,对东吴将士水战能力的自信。
准备充分的东吴将士在周瑜指挥下,凭借火势攻上北岸,不仅将曹操战船烧毁殆尽,而且登陆后乘胜追击,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当然华容道中并无关羽,曹操完全因为自己跑得快,加上孙刘联军兵力实在太少,才得以脱身。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四——南郡之战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的延续,曹操惨败后留曹仁镇守江陵,徐晃、乐进、文聘等大将分别镇守周边军事要地,自己便退回北方。
周瑜、刘备的联军随即攻入南郡,扩大战果。
南郡位于荆州中部,北接南阳、东望江夏、南连荆南四郡,西通巴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共同领兵,与曹仁隔长江对峙。
南郡之战前后足足打了一年,曹仁、徐晃、乐进、周瑜、甘宁、吕蒙、关羽等三方大将都有出战,主要经过笔者在曹仁篇已有详细介绍,结局大家也都熟悉,曹仁困守孤城许久后被周瑜击败,江陵被周瑜攻占。
笔者重点讲一下战役前后的相关事件。正式开打之前,周瑜与刘备还做了“进一步加深战略互信”的合作,根据裴松之注引《吴录》载,具体内容为刘备派张飞带本部一千人随周瑜出战,服从周瑜指挥,周瑜则分两千兵给关羽,由关羽带领北上扰乱曹仁后方。
根据史料,这种安排是刘备主动提出的。通常的分析都认为这是刘备向周瑜借兵,以实现孙刘两家货真价实的联合行动。
事实真的如此吗?
非也。要知道赤壁之战,周瑜精兵三万,刘备加刘琦约两万,即便经过一场大战有所减员,也没有如此奇怪的借兵方式。拿关羽、张飞出来配合周瑜,两相抵消后只借得一千士兵,而且借的水兵是用来配合周瑜对曹仁的进攻,对刘备没有直接好处。那么刘备为何如此提议,周瑜又为何答应呢?
我们分别从双方的战略考量来思考。
第一,先看刘备。赤壁之战基本是周瑜主导下,三万孙权军精兵打败的曹操军,刘备只能算辅助角色,这点毫无争议。随着曹操北退,南郡这块战略要地便成为周瑜进攻的必然选择。如果拿不下南郡,江东上游仍是曹操势力,这是孙权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所以周瑜首要目标只能是南郡。但刘备不同,他连块地盘都没有,第一要务当然是寻找根据地。既然周瑜进攻南郡,那么荆南四郡就成了决定刘备究竟是独立的诸侯,还是沦为孙权附庸的存亡关键。
随着周瑜大军来到南郡,荆南四郡便与北方断了联系,何况曹操还未在这里建立有效管辖,这使得刘备无需苦战即可收入囊中。刘备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亲自率领诸葛亮、赵云及本部兵马南下,而将关羽、张飞留给周瑜。刘备将手下最得力两员猛将借给周瑜,一来是凭诸葛亮、赵云应付荆南四郡已经足够,二来自己兵力少,却借出关张,以此表明自己已经尽力配合周瑜的行动,避免落下“有难同当、有福独享”的口实。
第二,再看周瑜。上面分析了为何周瑜不去荆南四郡,而偏要啃曹仁这块硬骨头的原因,所以即便周瑜眼看着刘备狼吞虎咽地吃掉荆南四郡,他也没办法。一座江陵城就让周瑜打了一年,哪有兵力去占领荆南呢。所以当刘备懂事地主动提出派关羽、张飞来帮忙,周瑜当然愿意答应。
周瑜是打算将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张飞留为己用的。在后来刘备到东吴求借南郡时,周瑜、吕范便建议孙权将刘备软禁,借此驱使荆州,特别要迫使关张二人听命于东吴。如果说刘备主动送上门,周瑜提此建议很正常,那么即便早在南郡之战时期,周瑜也动过类似的心思也无可厚非。毕竟与鲁肃不同,周瑜的战略规划中从来就没有刘备的位置,如果有机会,迅速吃掉刘备才符合周瑜的战略。
只是没想到,南郡之战打得太久,这段时间刘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南郡之战的同时,孙权从东线主动出击攻合肥,同样久攻不下撤兵。双线作战的孙权军消耗巨大,周瑜去世后,孙权终于无力控制刘备的扩张,为确保刘备能协同防御曹操,最终将辛苦打下的南郡让给了刘备。此举标志刘备从孙权的小弟变为平起平坐,《三国志·先主传》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第三,关羽张飞的态度。刘备、周瑜对南郡、荆州的战略都很高明,但周瑜在一件事上过于自信了,那便是关羽、张飞对刘备的忠诚。张飞在周瑜帐下一年,出工不出力;关羽带着两千水军一直神出鬼没打游击,也没有直接听命于周瑜。抛开演义中的夸张成分,正史上的关、张与刘备同样亲如兄弟,又刚猛至极,笔者认为即便刘备真的被孙权软禁,这两位也不会服从周瑜。
总结下来,刘备与周瑜在赤壁之后就迅速开始暗斗,由于曹仁的顽强防守拖住周瑜,使刘备在这一轮荆州争夺中成为大赢家。
南郡之战结束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兵江陵。刘备则以左将军领荆州牧身份,将治所设在公安。江陵、公安同在南郡。有关借荆州的详细经过,笔者将在鲁肃篇中重点分析。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五——谋取巴蜀
建安十五年(210),经过休整,周瑜提出西取巴蜀的战略。益州牧刘璋为人宽厚但缺乏威信,北方又有张鲁为敌,是公认的弱者。
周瑜赶到京口拜见孙权,当面建议道:“现在曹操刚吃败仗,忙着整顿内部局势,暂时还不会与将军您再次交战。我请求与奋威将军孙瑜共同进攻益州,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孙瑜在益州镇守,同时与马超结盟,我则回到荆州与将军您一道抵御曹操。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取中原了。”
一如笔者前述,周瑜的战略中,从来没把刘备当做真正的同盟,只看做附庸而已,他的规划根本没有刘备的发挥余地。如果不是南郡之战拖得太久,极有可能周瑜会以强硬手段夺取荆南四郡。
以周瑜的雄才大略,认为孙权独占荆州一样可以抗衡曹操,而不必非联合刘备。即便联合外力,也该联合西北的马超,刘备世之枭雄,太难掌控,容易养虎为患。假设周瑜真的拿下益州,刘备就彻底包在孙权势力之内,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
孙权同意周瑜的计划,让他回江陵去做准备。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途中病故,时年三十六。消息传回京口,孙权悲伤不已,亲自穿素服举哀,并来到芜湖迎接周瑜灵柩回吴郡。后来孙权专门签发命令:已故将军周瑜、程普,其下属的佃户,都不得征收赋税。《周瑜传》原文:“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可见周瑜、程普在东吴地位之高。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六——与孙权关系的浅析
网上关于周瑜相关的战略战术分析已经汗牛充栋,笔者不必再详细去解析,接下来重点讲周瑜与孙权的个人关系。
第一点,演义中兄弟般的情谊并非史实。笔者之前的文章已详细讲过,即便与孙策有“总角之好”,周瑜仍在袁术帐下做了足足三年县长后才来到江东,并且孙权原本的首席辅政只有张昭一人,是周瑜带兵奔丧才争得与张昭同等地位。直到赤壁之战,周瑜也不是绝对权威的主将,而是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参军事的三人指挥团队。在《三国志·吕蒙传》中清楚记载,由于程普地位与周瑜同级,两人经常意见不合而影响全军,差点酿成大祸。直到南郡之战,东吴军仍然为周瑜、程普两人共同指挥,可见孙权明知其中弊端也没有改变。这种现象打破了演义中理想化的君臣兄弟般情谊,但从历史角度无可厚非,反倒体现孙权对于权谋的熟稔。
第二点,伐蜀战略的可行性。许多文章认为周瑜孤军深入巴蜀,中间还要越过刘备地盘,不仅兵力少、补给线长,还要受刘备的威胁,可行性不高。这点笔者并不赞同,相反伐蜀计划尽管看起来大胆,实际上非常可行。公认的一点,该计划最大的威胁不是刘璋,而是刘备。那我们来看当时局势:如若刘备在周瑜西进时与孙权撕破脸,那么周瑜回军、孙权西进,刘备就将被包在中间,当时的力量对比也是孙权明显强于刘备。
所以当周瑜从南郡西取巴蜀,刘备即便再不满也不会对孙权动武。一是实力不允许,二是局势不允许。假设刘备真的动手开打,而且双方没有迅速分出胜负,曹操会坐视不理?他可不是曹丕,一定会来收渔翁之利。所以周瑜若西取益州,刘备面临的就是死局,只是死的方式不同而已。
第三点,周瑜是否会拥兵自重。笔者在搜集资料时,也读过某些阴谋论文章,说周瑜攻蜀成功后很可能拥兵自重,即便有孙瑜跟随,以周瑜的威望自立也不是难事。
有这种观点的并非仅仅是当今过度解读历史的人们,在当时便有这种议论。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刘备在京口与孙权会面时,就曾感叹:“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赤壁战后,曹操在给孙权的书信中也写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刘备、曹操都对孙权表示周瑜名望实在太高,恐怕会自立一派。竞争对手这种言论当然有离间之意,但孙权恐怕即使不怀疑周瑜,也难免暗自吃醋。
毕竟赤壁之战后周瑜名扬天下,接着在南郡包围曹仁,指挥江东将士们在荆州打得风生水起。年轻的孙权自然不甘心,于是亲自出马进攻合肥。可主力战将都在周瑜那边,孙权实在无人可用,竟然让张昭带兵进攻,结果自然无功而返。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孙权带兵能力实在不行,被戏称“孙十万”、“渣权”。一个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一个常年没有胜绩,将士们更愿意跟谁打仗不言自明,孙权对此是不会开心的。
但孙权毕竟是权谋高手,吃醋归吃醋,对于周瑜的人品还是信任的,所以最终批准了伐蜀计划。当初周瑜舍弃家乡投奔孙策,后来蒋干来劝降都没机会开口,已经足以证明周瑜对孙家的忠诚。笔者认为,周瑜如果攻蜀成功,会回到孙权身边,不会拥兵自重。
第四点,周瑜之死的阴谋论。有些观点,通过各种捕风捉影的猜测来指证孙权暗杀周瑜,笔者认为这实属过度解读。当时的人平均寿命比较短,尽管周瑜这种高级将领、官员能得到较好的生活、医疗条件,但也避免不了疾病突发。周瑜在南郡之战中曾身受箭伤,又不顾伤痛巡视军营,很可能埋下了后来疾病的隐患。
周瑜临死前曾给孙权写信嘱托后事,说明尽管病发突然,但也不至于瞬间暴毙。如果是孙权谋害,有把握周瑜不会说出去?有人认为周瑜在信中有所暗示,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解读过度,逻辑上也说不通。
孙权年老后确实非常暴虐,滥杀无度,但那时天下局势已经稳定,所谓“狡兔尽、走狗烹”。但周瑜去世时,孙权正是用人之际,正欲攻取益州一统南方,怎么会甘愿自断臂膀,并将南郡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独占地盘是A计划,与刘备共享只是B计划,无奈周瑜死后江东没人有这种能力,孙权只能退而求其次。
周瑜有两子一女,后来孙权让太子孙登迎娶周瑜之女,若孙权是幕后黑手,他巴不得周家影响力赶快消失,又怎会做如此安排?
总结下来,笔者认为有关周瑜死亡的阴谋论可以休矣,不能为博取眼球而生造不合逻辑的观点,适当地深入解读历史很有必要,但一切阴谋化也不可取。
结语
周瑜作为三国最耀眼的一颗将星,被两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诗篇所赞颂,承载了古人理想化的雄姿英发、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正史上的周瑜也确实形象光辉:长得英俊潇洒,迎娶小乔佳人,精通琴曲韵律,与孙策意气相投,对孙权忠心辅佐,不仅能征善战广受拥戴,还得到敌人、盟友的尊敬。
周瑜近乎完美,可惜天妒英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网址:正史中周瑜在赤壁之战后的表现,及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分析 https://mxgxt.com/news/view/412572
相关内容
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关系如何?周瑜:我不认识他!周瑜与孙策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为何在孙策时代周瑜并不被重用
周瑜是个怎样的人?他与孙策的关系如何?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周瑜和孙策被誉为“江东双壁”,他们的关系如何?
周瑜打黄盖
原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用诗歌智激周瑜,周瑜大笑:“正合我意”
是亲如手足还是塑料兄弟——说说江东豪杰孙策和周瑜的真实关系
三国正史猛如虎,一到演义就成鼠,捋一捋罗贯中笔下最冤的3个人
【新闻】 《赤壁》再变阵 延期开拍【刘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