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介
“无后为大”:现代青年丁克家庭
的成因、压力与对策
作者:齐鑫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步入全面转型阶段以来,家庭结构和规模出现了多元化的变迁趋势,丁克家庭作为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模式类型,成为了转型社会中一种蕴含着个体化和社会思潮变革的重要家庭样本。近年来,国内一直存在着有关丁克家庭的媒体报道和社会议论,它作为一种反传统的家庭模式和社会现象,常常被人们贴上诸如不孝、自私和不负责任等标签。然而在此情况下,大批青年人仍然愿意选择不生育的生活方式,而这种丁克家庭和丁克夫妻的真实生活状况也亟待学界将其真实地呈现出来。
“丁克”即“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表达,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却主动选择不生育的群体,他们往往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当前,结合国内生育率和新生人口数不断下降的现实状况,日益增多的丁克现象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丁克的认知和评论褒贬不一。然而,现实中的丁克群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尤其是生长于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青年丁克,他们真的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吗?他们在丁克家庭中有着怎样的生活实践方式,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11位来自丁克家庭的青年男女进行的深度访谈,试图对以上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并尝试分析青年丁克夫妻在婚姻、生育和家庭方面的观念认知。研究主要采用质性方法,资料收集主要通过网上招募、熟人引荐等方式进行。此外,本文将“丁克家庭”界定为已经组建家庭并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且在接受访谈时明确承认和接纳自己不生育的想法、并认为两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仍将持续保持无子女状态的夫妻二人家庭,文中的“青年”则是指法定婚姻年龄至四十岁这个年龄区间的人群。
二、丁克家庭的研究现状
丁克家庭的出现与诸多社会、文化等结构性因素有关。个体化的思潮使得个人权益地位提升,人们开始从传统的制度和规范中脱离出来,不生育逐渐成为了人们一种满足个体需求的理性选择(贝克,2004:108)。而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家庭的核心化发展,青年人脱离了大家庭的控制,他们开始组建更加注重夫妻情感的夫妇家庭,生育率随之下降(古德,1986:153-155)。加之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女性在做母亲之外也获得了更多样化的生活选择(Gillespie,2003),婚姻与生育不再是个体的“刚需”,越来越多的同居和不育现象出现。改革开放之后,大量西方的观念和文化涌入国内,个体主义的思想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主义,青年人在价值观念上也产生了诸多变化,丁克家庭随之出现,并逐渐成为一部分年轻人长期的一种生活选择(刘倩,2002:5)。
有关夫妻自愿不生育的因素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的分析,学术界已有诸多研究。在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中,经济因素、个体主义萌芽、家庭关系变迁和心理因素等内容常常被用来解释人们主观自愿选择不生育的原因,而这四类因素在当代中国青年丁克夫妻的生育选择中也起到显著的作用。此外,受到宏观社会背景和微观个体主义等的影响,当代青年人选择丁克还有更加多元化的理由和考量。由于中国社会中的丁克家庭往往被视作是一种另类或“他者”而不被主流所认可,比起选择生育的核心家庭模式,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来自社会和同辈的“污名”、来自家庭内部的代际及亲友压力、以及来自未来养老的压力等。
三、多元化的不育因素:
丁克夫妻的共同选择
青年人在现代性和个体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起来,对于生育和家庭的认知有着全新的理解。他们追求个体自由和生命体验的满足,认为生育是一种打破原本生活宗旨的选择。加之当下“精英式育儿”和社会整体环境所带来的外在压力,促使他们中部分人在成立家庭时便与另一半达成了不生育的共识。
首先,自由与生活体验感的满足是青年丁克夫妻的重要共识。进入现代化以来,个体化和新自由主义开始蔓延与发展,人们被激发出了越来越多基于个体主义的选择,标准化的人生逐渐演变为了选择性的人生(贝克,2011:3)。生育由此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视作一种成本高收益小的“内耗”,他们渴望浪漫爱情和良好的亲密关系,却不愿因此落入生儿育女的传统定式中,而更愿意将有限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在追求个体自由与生命体验上。
第二,“丁克不需要理由,生孩子才需要理由”成为了多数丁克夫妻信奉的观念。个体主义的发展使得家庭主义的生育行为逐渐弱化,个体主义不仅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追求,同时也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动机(陈滔、胡安宁,2020)。许多青年丁克在婚前就明确了自己不会要孩子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生育是一种缺乏性价比的选择。他们不认同生育孩子是家庭生命周期中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认为生育是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的决定,是需要一个好的理由才能进行下去的选择。据此,青年丁克夫妻在商讨衡量之后,更愿意选择维持“二人世界”的理想生活方式。
第三,“养不好还不如不养”构成了青年丁克全新的养育观念。“生育”包含着“生”与“育”,而重点则在“育”,时下“精英式育儿”文化的出现也使得青年丁克对生育一事望而却步。现如今,养育压力已经逐渐成为了抑制生育意愿和阻碍“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因素(刘庆、蔡迎旗,2022)。在这种“你追我赶”式的紧迫型养育理念之下,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一方面成为了一种社会结构性压力,另一方面更成为了许多青年人在面临生育与否时纠结的问题。青年丁克认为在自己的物质财富等资源不足以支撑起新时代养育标准时,他们宁愿选择放弃生育,以此来规避可能出现的压力。
最后,社会整体环境的“内卷”也让丁克夫妻认为不生育是当下更为理性的选择。社会整体在现代性的挤压之下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结构性问题,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不确定性和消极情绪,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努力程度与向上流动之间的张力使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环境渐渐产生不信任与焦虑(朱慧劼、王梦怡,2018)。加之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甚乐观,使得青年人不确定是否可以在如此背景下中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更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对一个新生儿的生命负责。
四、现代青年丁克家庭的压力与对策
丁克家庭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家庭模式,其相较于主流家庭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与压力。对青年丁克夫妻来说,代际间的对抗与博弈是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而意外怀孕的风险则时刻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此外,可能出现的养老压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估也制约着他们的计划与选择。
首先,青年丁克不生育的选择带来了代际之间的摩擦与张力。当代青年丁克的父母多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父母们更多地秉持着较为传统的生育观念,倾向于家庭或家族中“多子多福”的孝道伦理(徐俊,2008),认为生育和养老是密不可分的生命事件。与此相应的,成长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人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将自己人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看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父母坚持认为传统的生育观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因而同样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生儿育女,但青年丁克们往往难以接受这样的安排,两代人之间进而出现了在生育观念上的张力。面对此种压力与境况,一部分青年丁克夫妻会先尝试弥合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试图让父母尽可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和选择,从而能够实现两代人之间的“和解”。但也有一些青年丁克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意识到观念弥合的难度较大,他们会选择尽可能地在言语上敷衍,行动上反抗,从而与父母减少往来并逐渐疏离。
其次,意外怀孕也是青年丁克家庭内部长期存在的日常风险。性生活作为夫妻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夫妻维持情感和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的重要生活互动方式。然而,性生活实践对于丁克家庭而言却具有着不同的意义,丁克夫妻想要更好地维持不生育的生活,就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性生活,避免意外怀孕现象的出现,这直接关系到丁克家庭的稳定与存续,而意外怀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视作是影响丁克家庭稳定与否的“安全阀”。针对性生活和意外怀孕所带来的此种风险与压力,青年丁克首先会在性生活方面更加注意安全措施的采取,甚至会因此而刻意控制性生活的频率,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因意外怀孕而影响夫妻情感和家庭稳定性的状况。同时,更加坚决的丁克夫妻可能会采取结扎手术的方式进行充分地避孕,而结扎的对象往往也是双方经过讨论达成共识的。
如果说以上两种家庭内部压力是一种明确存在的挑战,那么丁克养老问题则更多是一种“莫须有”的风险。“丁克老了会怎样”是人们在谈论丁克时经常会提及的话题,也是社会大众不认可丁克家庭这一家庭模式的重要理由。中国传统中向来有“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的说法,但相关研究也发现,子女数量的增多只是使父母更可能获得充足的经济支持,而在照料和精神层面则不存在显著增长效用(张栋、郑路、褚松泽,2021)。事实上,青年丁克夫妻普遍认为“养儿未必防老”,他们认为靠自己养老仅算作一种经济上的压力,并不会在情感和照料上存在担忧。随着个体化崛起和家庭结构的不断变迁,更多的人将希望寄托于个人养老或是市场化的社会养老等现代化方式(彭希哲、王雪辉,2021)。由于养老问题对于青年丁克群体还属于“远虑”,因此他们并不会过分担心可能存在的未来压力与风险。但即便如此,一些丁克夫妻仍然做好了相关的计划与打算,如为将来养老进行储蓄、以及在年轻时就强健身体等,做好个人或夫妻二人共同养老的心理准备。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丁克,就该承担丁克带来的后果。
五、丁克家庭的特征与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流动和家庭结构变动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演进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自由主义思想使得人们在决定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时更多地依托于个体感受和利益进行考量,加之社会整体环境的压力与“内卷”,不生育的选择和丁克家庭的组建随之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性的现象。与此同时,丁克家庭的出现揭示出了当代家庭中代际关系存在着冲突与矛盾的面向,以生育观念为首的观念差异成为了转型期代际关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和谐的代际关系迫切地需要两代人的观念弥合或求同存异。值得注意的是,丁克家庭由于面临着包括代际冲突在内的多种压力与风险,其本身也是充满着“流变性”的一种家庭模式,夫妻之间不生育的共识存在着受意外怀孕、家庭内外压力和情感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分歧或改变的可能,这种“流变性”特征使丁克家庭模式其实缺失了明确的边界,它可以随时转化为核心家庭,而当丁克家庭转而生育时,其结果与晚育家庭面临着共同的处境。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的家庭已经从人们追求价值目的载体转变成为了实现个人幸福的工具(阎云翔,2016:237-257),尽管丁克家庭具备着许多青年人所向往的自由等方面优势,但同时它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风险,现阶段的丁克家庭依然是一种充满争议并优劣并存的家庭生活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化及社会现象,丁克为我们理解当代青年人的观念和认知提供着重要的“窗口意义”,透过这种个体家庭模式类型,我们不仅可以把握青年人生育观念、婚恋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还可以看到亲密关系和情感在社会及家庭中的重要性变迁。针对我国青年丁克家庭的生活实践研究更多只是一个尝试,目的并不是为了鼓励人们去过一种无子女的自由生活,也不是为了给丁克群体“洗白”,而是想依托丁克一族的主体性表达与立场,原滋原味地呈现出丁克家庭的真实生活面貌以及背后的观念变革,进而尝试从丁克家庭这一“窗口”推及现代性和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未来将要通向何处。
原文出处:
齐鑫《“无后为大”:现代青年丁克家庭的成因、压力与对策》,《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2辑):非常态家庭与亲密关系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201-220页。
轮值主编:吴小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项江南、唐姝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
审核:罗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编辑:廖怡芸(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网址:论文推介 https://mxgxt.com/news/view/406065
相关内容
新书推介——《竞争论》英文版《中山传》 推介香山文化魅力
上体新传推荐论文|体育赛事报道中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建构分析
危机公关论文(推荐14篇)
2024明文化论坛北京昌平开幕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言情推文」推荐8本男女主双娱乐圈超甜宠文!强推《吻痣》!
理论介绍|现代传记理论:理论内涵、应用场景与代表论文
明星推介宣传方案.docx
日本媒体推介田曦薇
“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2024日照(首尔)文旅推介会在韩国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