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演作桥,走出“真实”的人——谢晋与他屏幕里的演员们

发布时间:2024-12-21 21:5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孔睿 阮奇炯

50年的时间、36部电影作品,诞生了无数入木三分、令人耳熟能详的角色——《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南霸天,《牧马人》中的许灵均、李秀芝,《芙蓉镇》里的秦书田、胡玉音、李国香、王秋赦、五爪辣……遇上谢晋导演,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影坛新人一个个声名鹊起,被后人奉为殿堂级表演的圭臬。

如何精准地刻画出人物角色?

在纪念谢晋诞辰100周年的时间坐标上,当我们再一次去回望屏幕里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角色,会发现,这位执着于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家,在打磨演员上不懈的艺术追求。在他“炙热视线”的牵引下,演员受到了角色人物的感召,主动承载起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人物关系,成为了时代洪流里的独一无二的“一颗沙石”。

戏中人已散,戏外人犹忆。滚滚红尘里,谢晋与他屏幕里演员们共同创作出了永不谢幕的作品。

图片

电影《芙蓉镇》剧照

1、被角色选中的演员

谢导曾说过:“漂亮不应该是选择演员的唯一标准,唯一的标准是符合角色的形象。”

在他看来,演员的确定,实际上反映了导演对剧本中角色的外貌与内心气质的理解,甚至还可以说包括对这个戏的风格的理解。

因此,谢晋导演在挑选演员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角色,符合角色形象的气质,而非演员本人。基于此,谢晋在选用演员的时候,往往出乎意料,胆识过人,敢于用新人。

在筹拍《红色娘子军》一片的时候,谢晋对于剧本中作者描写“琼花”的一个很突出的外形特征——“火辣辣的大眼”念念不忘,因为有了这双大眼睛,才能迸发、演绎出刚毅、倔强、泼辣等多层次的人物性格,用行话就是说:“会出戏魂。”

图片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以此为标准,他几乎跑遍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却寻找无果。某天,谢晋去上海戏剧学院物色演员,正好碰上了毕业班在排毕业大戏。谢晋看到,后台的一角,一个大眼睛女生,正情绪激动地与人争执。她那双大眼睛,因为气愤,好像正在往外喷火。而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祝希娟,她本人也凭借这部《红色娘子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并在2018年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牧马人》里的丛珊,也有类似的经历。谢晋到中戏去看学生表演的小品,其中一位女生总是低着头,用一种羞涩的、怯生生的眼神斜睨着身边的同伴。这让谢晋想到了剧本对女主人公李秀芝的描写,她是一位逃荒女孩,对于陌生人总是充满了提防,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白兔。这不,谢晋又找到了心目中的“李秀芝”。

“先看到角色”,谢晋的这种方法,靠的是感性、经验和直觉,算不上“科学”,却惊人地准确。而这也依托于他本人对于角色人物的透彻理解、认知和把握,所以谢晋才能从人群中一眼识别出他要找的“对的人”。当演员自身的气质与所饰演的角色之间有着很大的契合与相似,往往事半功倍。

对于新人,谢晋独具慧眼,对于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他亦有自己的一套法子,“逼”出一个“角色”来。

1982年,唐国强演完《孔雀公主》,困于“奶油小生”的形象难以突破。当时他极力想摆脱这个称号,刚好碰到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于是毛遂自荐,想通过军人的形象来改变他当时的气质。

图片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谢晋则托副导演武珍年传话,送了他八个字“背水一战,哀兵必胜”,给了唐国强转型的一剂强心针。其实,谢晋并不是因为唐国强诚恳激昂的言辞所打动,他是打心里觉得唐国强这个演员气质的确与赵蒙生相近,而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唐国强本人身上涌现的创作新角色的冲动和渴望,他正处于急于奋进的状态,所以他相信唐国强在塑造人物时必定会竭尽全力。

因此,谢晋顶着文艺界同仁和摄制组大多数人坚决反对的压力,大胆起用唐国强。事实证明,谢晋的眼光是正确的,唐国强扮演的赵蒙生“立”住了。有一个场景,目睹连长牺牲后,赵蒙生发出了近乎狼嚎般的大吼,唐国强全身心投入到角色里,脸都歪了,手还被枪栓划出了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却浑然不知。他入戏了!

了解演员、熟悉演员,也正是基于谢晋对于人性的洞察,让他镜头前的演员和饰演的角色能够相融,从而自然地成为戏中人。

这何尝不是伯乐之于千里马呢?

2、走进真实生活的演员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句名言:“到剧场来,我是来听潜台词的。如果听台词的话,我在家里读剧本好了”。为此,斯坦尼晚期是非常讲究角色的外部性格化的,认为“没有外在表现的内心”是不存在的。

而演员如何才能挖掘出潜台词?用恰如其分的外在表现来填满内心丰富的独白?

谢晋导演给出的方法论是——“下生活”,像剧中人物一样真实地生活,以此缩短演员和剧中角色的距离。

《高山下的花环》摄制组在剧组正式成立后的第八天启程,即1983年10月30日,去剧中人梁三喜的故乡——革命老区沂蒙山区体验生活。沂蒙山也是《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的故乡,因此谢晋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演员体临生活的地方,是有深意的。11月15日,摄制组全体人员结束在沂蒙山区的体验生活。时间虽只有半个月,但是对于演员们而言,他们亲眼看到了山区百姓的生活现状,听到了他们的心声,真切共情到他们对于党、对于新生活浓烈的情感,这是在城里“高高在上”所不能体会到的。

同样,在拍摄《牧马人》前,谢晋让主演朱时茂和丛珊前往边远的草原,与当地牧民一起生活,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让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丛珊在《牧马人》中真正像一个健壮的农妇那样去和泥灰、打土坯,谢晋给她布置了任务——每天练习打土坯,不但要打得像,还要打得快;在院子里养了一群鸡让她喂,让丛珊去学习如何带孩子玩耍、如何做家务。

图片

《电影牧马人》剧照

正是这样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谢晋让演员不止于“知道”,必须要做到“下意识”,想都不想马上就能进入角色,这就达到了“熟练”——人戏合一。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谢晋还会要求演员们排练人物关系小品,从“一个人的准备”升级为“多个人的行为互动”,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理顺人物关系。

譬如,他要求朱时茂和丛珊在20天内编写10个短剧,展现他们角色之间从相识到结婚的全过程。内容虽不是《牧马人》剧本中的戏,但却是这个剧本中的“幕前幕后”戏,如果做好了这十个小品,就可以帮助演员整天生活在角色之中,天天都在考虑角色,让他们从“互不相识”升温成为“有了5岁孩子”的恩爱夫妻,进而不断揣摩出人物关系的变化,更好地了解自身角色,增进彼此默契。

无论是下生活,还是排小品,还是写人物小传,谢晋总是希望能够调动起演员主动贴近角色、创作人物的积极性。在他导演的戏里,演员不是“工具人”、不是“台词机器”,而是自有生命力的,他们用自己的情感触角去感受、去走进人物角色,汲取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重新打磨、塑造,让人物成为自己,让自己成为角色本身。

谢晋,作为倾心于人物塑造为宗旨的电影艺术家,他对演员们在角色塑造和人物刻画上的要求是严格的,甚至是极其严厉的。他提出,表演要留有余地,不要都演完,演过头了,最好的表演应是留有余地的。

为了拍好演员的眼神,他甚至关照演员们:“导演少睡觉可以,演员不行。觉睡得少,眼睛发涩。演员不要在汽车上看书。当演员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人物的真实决定了影片的真实,人物的深度决定着影片的深度。在谢晋导演与演员的双向奔赴里,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对于电影事业的热爱之情与敬畏之心,他们试图用接近真实的艺术方式去表达对于真实世界的真实情感与态度,并为大众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留有余味,而这也是电影本身的魅力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以导演作桥,走出“真实”的人——谢晋与他屏幕里的演员们 https://mxgxt.com/news/view/402288

相关内容

《永不谢幕》亮相上海书展,百人共忆谢晋
故事真实落地,人物有血有肉!《珠帘玉幕》导演谢泽独家揭秘创作幕后
导演谢晋,和谢天,及谢园的关系
致敬·百年谢晋|陈思诚:最难的创作是雅俗共赏
专访|导演谢泽:匠心织就《珠帘玉幕》的“真实商战地图”
谈合作: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就是“处对象儿”
导演谢艺一个行走在路上的影视制作人
导演谢泽:《珠帘玉幕》如何以匠心织就真实商战地图
付出 给予 不求回报——演员晋松的健身信条
张晋(中国内地男演员,武术指导,导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