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河南的三个州,竟因胡化而割据,抗衡唐朝中央数十年
唐朝淮西地区,位于今河南南部,包含申、光、蔡三州之地。在安史之乱中,这里作为阻遏叛军南下江淮的要冲,其战略地位受到重视,唐肃宗刚一即位,便于此地设立淮南西道节度使,又称淮西镇。到了安史之乱平定前夕,出身河北平卢军的大将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 此后,这个中原腹地的一隅之地,竟渐渐走上了割据自雄的道路,成为唐朝中原的心腹之患达数十年,直到唐宪宗“元和中兴”时,才被平定。
淮西镇位处中原,地域狭小,无险可守,也没有与其他割据性质的藩镇接壤,周边全是朝廷控制的州县。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淮西镇依然割据了数十年,其反叛朝廷的意志相当坚决,以区区三州之地,屡次挫败朝廷大军,“以一旅之师,抗天下无穷之众”,之所以如此,与淮西地区的胡化关系密切。早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淮西地区已经有了大量的胡人移民。唐玄宗开元三年,突厥十姓部落及高勾丽莫离支高文简等率其部众数千帐,被唐政府安置在了淮西。开元十年,西北河曲六州胡人造反,被朔方军平定,其残部五万余人又被迁徙到淮西。
唐朝政府的本意,是要把这些桀骜不驯的胡人迁到中原腹地,逐步使其同化于汉人。但是,这些人不可能短时间内被汉化,他们的到来反而导致了淮西地区的“胡风“强烈。史载当时淮西地“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表现出强烈的胡人风俗特征。李忠臣担任淮西节度使后,由于他本人出身于东北的平卢军,便将大量平卢军人及家属迁入淮西。其中也包含了不少胡人及大量受到胡风影响的汉人。至此,淮西便成胡化之地,民风大坏,与周边中原地区迥然不同。在时人看来,淮西之人不服“教化”,不知礼义,凶悍好斗,“蔡州地虽中州,人心过于夷狄”。淮西的胡化成为此地分裂割据的基础。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功臣,李忠臣在任时期,虽偶有跋扈之举,但并无反叛之心。到了李希烈继任淮西节度使后,开始全面效仿河北藩镇,意图叛乱。李希烈从平卢军人后裔及胡人中选取大量精锐骑兵,由于淮西缺马,便大量养骡,称为“骡军”,勇悍异常。
自以为兵精粮足,李希烈联络多个藩镇,于782年公然发动叛乱。这场叛乱持续四年之久,李希烈甚至自封皇帝。唐德宗调遣诸路唐军围攻,到了786年,在唐中央军及支持唐朝的各藩镇围攻之下,李希烈才败退蔡州,为部将陈仙奇所杀,叛乱结束。经过李希烈叛乱,淮西军主力几乎覆灭,战后,唐朝下令将淮西残余精兵五千调往西部防御吐蕃,至此,唐朝认为淮西镇已经不构成威胁。
但不久之后,由于唐廷注意力被其他藩镇牵制,淮西镇将吴少诚杀死忠于朝廷的陈仙奇,成为节度使,淮西再次脱离朝廷掌控。以淮西本地胡化的兵源为基础,经过十余年,吴少诚及后继者吴少阳重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淮西军。到吴元济时,淮西军基本兵力数量与李希烈时期相差无几,达五万之众,曾经威震江淮的“骡军”,也得到了继承。吴少阳还利用广野大泽豢养马匹,在“骡军”之外建立了精锐的“烧骑”。
唐宪宗即位后,天下形势大变,在安史之乱时期形成的各大割据藩镇,由于后继者多为纨绔子弟,其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下降。淮西镇也不例外。继吴少阳之后任淮西节度使的吴元济并无威望和军事才能,无力节制军中将领,反而被大将董重质等挟制,此时淮西镇兵虽精锐,却是内斗激烈,面对唐军进攻时各自为战。815-817 年,唐军在名将李光颜、李愬等领导下,几经苦战,终于攻克蔡州,灭淮西镇,清扫了这个中原腹地的心腹大患。这一战也成为唐宪宗“元和中兴”的标志性胜利。
但是蔡州之地的胡化特质并未就此转变,它在晚唐还经历了最后一次“崛起”。黄巢之乱中,“食人魔王”秦宗权曾以此地为基地,建立了极其残暴凶悍的蔡州军,荼毒中原数年之久,这就是后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中原腹地河南的三个州,竟因胡化而割据,抗衡唐朝中央数十年 https://mxgxt.com/news/view/377687
相关内容
中法战争,清朝虽败,却让这三座失去800年的岛屿回归中国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为何越南人与中国人长得如此相似?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也是一模一样
古代越南人的“中国心”——自认是“中国南朝”,宋朝为“北朝”
唐诗故事丨战场耕尽野花稀——元和中兴(上)
安南与我们有多近?各个朝代建国者都有中国血统
原来《唐朝诡事录》中的两个角色,竟是因一只盆而定郭靖宇 唐朝诡事录
揭秘一千年前的抗日大捷: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安徽省宿州市八大名人,你知道宿州市的哪些名人?
《细读南北朝二百年:隋唐盛世的前夜——华夏民族如何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