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变“大厨”,《中餐厅》也搞起养成路线了?

发布时间:2024-12-20 16:38

图片

国产综艺为了不无聊,节目组各显神通,通过剪辑制造话题、强化情感矛盾、人为设置各种困难、邀请流量明星增加热度等,实则与“慢综艺”的宗旨是相悖的,不少节目实质是打着慢综艺旗号的快综艺。《中餐厅》也没能幸免。

作者| 熊怡浩

编辑| 孤鸽

“最好是这种,流量又大又会做饭,又能干又勤快的。”这是《中餐厅5》第一期里,宁静对龚俊的评价。他们在聊应该选什么样的飞行嘉宾。

通过明星制造话题、保证收视,是综艺节目的惯常套路。新一季《中餐厅》的常驻嘉宾,除了黄晓明继续担任店长,还有“霸姐”宁静、网红丁真、“华为公主”姚安娜......都是颇具热度的话题人物,人气是有了,但做饭的烟火气却没了。

因为嘉宾大都是做饭小白,匆忙上阵,开餐厅也没有规划,缺少专业度,弘扬中华美食的口号沦为空谈。质疑纷至沓来,有人直接问:“这个节目到底核心定位是个啥?” 把观众引进门后,能否留得住,还得靠节目本身有没有看点。太过刻意的流程设置,功利化的商业植入,弱化了节目该有的丰富味道,走过五个年头的《中餐厅》,还能“开”多久?

不会厨艺的美食节目

第五季已经播出了三期,作为一档主打美食文化的节目,观众最大的诟病是,嘉宾都不会做饭。 黄晓明作为五季元老,进入节目组准备的房车,便介绍了这一季的不同:没有大厨,要自己做饭。每个嘉宾来到房车,都会被问:“会做饭吗?”这也成为黄晓明打破尴尬的固定开头。

图片

姚安娜是第二个到达录制地点的艺人。面对黄晓明抛出的话题,她表示可以把东西做熟,保证大家不进医院。之后,每个嘉宾的反应几乎都是支支吾吾、犹豫不决。 根据节目安排,第一天嘉宾要准备晚餐,每个人做一道菜。黄晓明不会做番茄炒蛋,引起争议。在前几季中,他下过厨,第一季他做茄汁虾时,张亮就在一旁做了番茄炒蛋,第五季却重回小白,这种弱技能设定,过于牵强,何况他还是店长。 随即,他用AI语音搜索菜谱,此时观众才恍然,原来只是为了插入广告。 其他人的做菜问题也被节目组刻意强调:姚安娜把葱说成韭菜,在拍黄瓜时犹豫下手方式,调制酱料拿不准口味反复尝试;周也海量倒油,不小心炒糊了胡萝卜...... 美食节目的嘉宾不会做饭实在说不过去,豆瓣有网友评价说:“这确定是做饭的节目吗?黄晓明5季了,一点儿厨艺长进都没有,其他的人是来旅游的吗,这季节目连个‘能打’的都没有。” 饭桌上,宁静提到飞行嘉宾的选择,直言:“你这节目给谁看,给你自己看吗?”虽说是开玩笑,也道出了综艺的部分真相——“有人看”比“看什么”重要。

随后,宁静也肯定了龚俊与节目的契合,似乎前面都在欲扬先抑。但龚俊只在长沙站出现,一些粉丝误以为他是常驻嘉宾,这也成为节目的吐槽点。少了龚俊的吸引力,节目后劲有待观察。

图片

不同于前几季,每次都有两位老一季嘉宾作为合伙人,而第五季除了黄晓明,其余是全新搭档。嘉宾之间的熟络需要过程,缺少了前几季的放松与亲近,彼此的互动也没有产生很多话题点。 在此情况下,节目只能放大宁静的强势与黄晓明的端水大师人设,“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的老梗也已经玩烂,缺少新的火花,综艺效果乏善可陈。 虽说丁真与姚安娜都有一定的话题度,但丁真腼腆,问什么答什么,老老实实干活,存在感不强。姚安娜综艺首秀略显拘谨,既因“憨”上热搜,又强调理科学霸,话题生硬,在节目中也属于老实干活型。 另外,营业日每一餐都会有一桌节目组买单的特殊客人,首桌客人集结前几季“碗哥碗妹”,靳梦佳、白举纲、杜海涛等“老员工”来做客,之后是四个“奥运湘军”的阵容。飞行嘉宾安排过多,流于形式,眼花缭乱之下节目的初心还剩多少?

图片

在《中餐厅》豆瓣小组讨论里,一个自称老粉的网友开贴表示,第四季、第五季的设置,明显是靠明星自身光环来吸引、拉拢客人。观众应该对节目制作有高要求、高标准,而不是一味纵容。

从“有意义”到“没意思”

《中餐厅》作为湖南卫视老牌综艺,于2017年首播,定位为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旨在用美食传播文化。在节目流程、嘉宾设置上,每一季都有新的变动,力图兼顾文化性与娱乐性。 前三季《中餐厅》“开”在国外,旨在“走出去”,向外传播,将中华美食带到国外。异国元素、经营的未知性、素人与明星的碰撞,是节目趣味所在。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第四季回到中国,将餐厅设在游轮上,沿长江而行,“不忘源头”,向内挖掘。但少了在异乡的一些丰富元素,很多观众反映“这一季没有前面有意思了”。其中,搬箱子的设置更是被大量吐槽“太无聊”。 第五季延续第四季移动餐厅的模式,把餐厅开在房车上,选择了长沙、桂林、海口三个城市为驻点,主打地域特色美食。合伙人中没有像林大厨与张亮这样的厨师嘉宾,而是在每一站空降三位顶级厨师,与嘉宾组成师徒关系,教授当地特色菜。

图片

由此,这一季企图走“厨房小白”升级成“厨神”的主线。第二期的两天学厨日,合伙人实践厨师教授的菜谱,黄晓明做剁椒鱼头,第一次被厨师指出少蒸两分钟会更好,再做一次恰到好处,得到夸赞,后期花字配上“厨艺小白剁椒鱼头成功进阶”。

最后,各位合伙人独立做菜,得到师父一致好评。字幕配上“六位学厨成功出师,从厨艺小白到拥有自己的‘拿手菜’”,一切都套路满满。 《店长手册》写道,从学徒到厨师,从练习生到上岗,是这一季最有魔力也是最厉害的挑战。但这种小白成长的套路是否适用于《中餐厅》?两天就能出师,也太速成了。

图片

私房菜环节,宁静、龚俊、丁真都展示出自己的厨艺,与前期故意塑造的整体“厨房小白”形象颇显矛盾。上一季的“搬行李”已被吐槽无聊,这一季的“厨房混战”也没能展现出更多趣味。 在餐厅经营模式上,之前的开放性经营,变成了设计好的模式。每一站营业三天,都有设定好的揽客须知、揽客标准。第一个揽客地点在湖南省博物馆,揽客目标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揽客标准以一家人为准,强行与文化嫁接却没能合理兼容。 节目也企图进行文化表达,文案下了不少功夫。比如,第一期开头介绍房车基地的设计,借“圆”来寓意美好;选取的三个地点,旨在以“地地道道中国味道”为半径层层扩圈。但这些概念没有与正片产生联系,成了单薄的口号。 同时,人物关系突出“师父带徒弟”的方式,第一期请来的三位厨师号称“长沙美食三巨头”,剁椒鱼头、辣椒炒肉、小龙虾、臭豆腐这几道湘味特色首先亮相,这一安排既是亮点,也是槽点。毕竟不是做菜节目,只是草草展示每道菜的步骤,显得空洞。

图片

前几季节目里,采购、订菜、试菜都是开放性的流程,合伙人要考虑客源、竞争等问题,有经营理念的碰撞和生活的感悟。如今,从经营变成了走流程、完成任务,或许中餐厅也“开”累了。

慢综艺慢不下来

如何创新,是综N代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对于从强劲到疲软的慢综艺来说,困境尤其突出。 所谓“慢综艺”,指主打日常生活、情感治愈的综艺风格,试图以慢节奏的生活态度,抚慰快节奏社会中的浮躁人心。《尹食堂》《三时三餐》《孝利家民宿》等韩综,带动了国内一批民宿类慢综艺出现。2017年开始,国产慢综艺霸占荧屏,《中餐厅》借鉴的便是《尹食堂》模式。 从第一季做到第五季,《中餐厅》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但口碑其实并不高,且下滑明显。最高评价是第二季,豆瓣评分接近7分,接下来两季都只有5分左右。

图片

慢综艺不具有强设定性,没有竞技类综艺刺激,没有选秀类综艺吸引粉丝,如何保持新意? 观察日韩的慢综艺,始终围绕“治愈人心”主题,重在情绪共鸣。人与人的互动也具有趣味性,相同模式下不同的人之间能产生新的故事。镜头也注重展现慢生活状态,在空镜中释放舒缓与放松的情绪,观众自然会从中获得平静。 拿《尹食堂》来说,前两季分别去了印尼、西班牙,因为疫情,今年第三季改名《尹STAY》,邀请在韩国工作、念书的外国人到韩屋里体验韩国文化生活。三人固定班底,加入两位新嘉宾,始终专注经营与日常生活。嘉宾都是优质演员,74岁的尹社长给节目平添岁月悠长的沉静感。

图片

相比之下,《中餐厅》嘉宾更加丰富,前两季嘉宾关系熟络,在国外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明星光环。但到了后面几季,飞行嘉宾频繁换人,更多是为了吸引粉丝,进行宣传合作。 在商业化方面,韩国对公共电视台监管严格,不允许在节目中出现明显广告宣传语、类似实际广告画面等误导消费者。因此,韩综里看不到明显的广告植入。另外,韩国明星片酬低,节目组不需要太多的广告商赞助,而国内整治“天价片酬”问题还在进行中。 国产综艺为了不无聊,节目组各显神通,通过剪辑制造话题、强化情感矛盾、人为设置各种困难、邀请流量明星增加热度等,实则与“慢综艺”的宗旨是相悖的,不少节目实质是打着慢综艺旗号的快综艺。《中餐厅》也没能幸免。 归根结底,国产慢综艺的症结是慢不下来。平台太过追逐短期利益,缺乏打造长期作品的匠心,往往过度娱乐化,失去了做内容的初心。 作为一档文化娱乐类节目,如果缺少娱乐,必然不够吸引观众;如果没有文化,又会失去灵魂。如何更好地将文化性与娱乐性兼容,是《中餐厅》能不能继续“开”下去的关键。

网址:“小白”变“大厨”,《中餐厅》也搞起养成路线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368359

相关内容

国宴厨师还不如个三线艺人?林大厨和张亮或成《中餐厅》最大矛盾
中餐厅第二季
《中餐厅》第四季国内录制,张亮与林大厨回归
中餐厅第三季
姜妍真会做菜,虞书欣社交大牛,《中餐厅8》或成几季节目最好
《中餐厅》综艺简介 中餐厅剧情介绍 中餐厅参演嘉宾
《中餐厅5》黄晓明首次谈不清林大厨和张亮的原因!
原创《中餐厅》中杨紫为什么在前厅干的风生水起,到了后厨就手忙脚乱呢?
《中餐厅第三季》全集高清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中餐厅》林大厨晒照为黄晓明庆生两人关系其实没那么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