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土豆=贫困?化“薯”为“粮”助力精准扶贫
“土豆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中的一个特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统计显示,中国马铃薯生产地与贫困地区分布高度重合。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549个以马铃薯为主要作物。借助国家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一个以政府扶持引导、市场积极跟进,化“薯”为“粮”,使“土豆变金豆”的马铃薯精准扶贫新格局正在形成。
贫困县的“新名片” 有农户收入增加数千元
洁白、嫩黄、淡紫……几十万亩土豆花开了。在淡淡的清香中,山西吕梁国家级贫困县岚县举行的“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引来了全国多个省市的专家与游客。
这已是岚县第二年举办这个旅游文化节,期间有的农户收入增加了数千元,这对许多家庭年收入处于2800元以下的贫困村来说,是笔可观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岚县扶贫,一方面是对那些缺乏劳动能力者的“兜底扶贫”,直接发放扶贫金;更重要的是带动那些贫困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脱贫致富,当地主抓的是特色强项——土豆产业。“岚县土豆——产自没有雾霾的高寒山区”这句广告语已经在市场打响。
由于经济放缓,原来在城里打工的不少年轻人现在回到家乡。“要让这些年轻人找到新的创收之路,扶贫才有后劲,”岚县县长乔云说,“土豆产业还要继续在科技含量、产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着力,把产业化做大做强。”
亩产距发达国家有差距 全产业链有待升级
可以说,岚县是中国马铃薯扶贫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认识到马铃薯在扶贫攻坚战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的地区不在少数,而国家政策支持也给薯粮扶贫带来巨大机遇。
内蒙古、山东、云南等地近年相继举办了“薯博会”,山东滕州举行的“薯王大赛”连续数年吸引市场关注。去年7月,在北京延庆举行的世界马铃薯大会,引来全球专家共话中国马铃薯产业机遇。农业部今年2月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贫困地区的马铃薯扶贫带来重大政策利好。
不过,应当看到,使马铃薯由“薯”变“粮”,帮助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并不是件容易事。
农业部和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以种植面积看,中国是全球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总产量约四分之一,但中国的单产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1.5%。发达国家马铃薯亩产最高可达8000公斤,而我国的多数亩产量仅是其四分之一。
农业专家称,我国主产马铃薯的贫困地区多是传统粗放的自留薯种种植方式,因病毒积累传播使得品质呈退化趋势,影响了潜在产能的发挥;而提高产量只是马铃薯扶贫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要使马铃薯在种植、加工、销售、创新产品等各个环节获得增值,改变国人的健康饮食习惯,还有很大差距。
化“薯”为“粮” 土豆也会变成“金豆”
中国马铃薯文化研究专家马达飞认为,“薯”和“粮”是两个概念,“薯”是仍处于第一产业的作物,而“粮”才是打通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商品。真正化“薯”为“粮”,土豆也会变成“金豆”。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马铃薯馒头、面条等形式的主粮化产品。在马达飞看来,要发挥马铃薯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餐饮方式,例如薯片、薯条的出现引发了国外的薯业革命;把中国餐饮的优势和薯粮结合,倡导“世界主粮,中国味道”才可能掀起中国的薯粮革命。
专家建议,要抓住“可持续性”这个马铃薯精准扶贫的牛鼻子,就要调动市场力量投入,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在北京的一处新建小区的商用区内,大学毕业不久的小黄放弃了稳定的公司职员岗位,成了新创时尚餐厅“艺薯家”的管理者。这家餐厅主打马铃薯焗饭,马铃薯原料全部来自贫困县。
业内人士表示,综合借用国家政策优势,“互联网+”技术优势和文化产业优势等,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有机联动,多地可以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薯粮扶贫之路。
网址:种土豆=贫困?化“薯”为“粮”助力精准扶贫 https://mxgxt.com/news/view/366227
相关内容
助力明星扶贫“星光行动” 京东引领电商扶贫升级3.0版本《我们在行动》众星零片酬助力“精准扶贫”
“5321”政策助力全域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助力大同攻坚贫困
江苏省农科院助力“启明星”计划 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直播带货:为扶贫下单 为脱贫助力
胡凯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实施精准扶贫
将明星的流量转化为扶贫的能量
脱贫攻坚战,十六位一线影人凝心聚力助扶贫
电影人参与“星光行动” 将明星流量转化为扶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