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在隶属于它的作品的多元性和承继性中确立了某种风格。然而,这种风格的澄清并不足以分析作为观念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本身仅是社会结构之历史演变的一个阶段。
有的艺术史家认为,当代艺术更多地由“行动”而非“作品”来界定。“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不同艺术流派的分化。欧洲“现代派艺术”的跨大西洋影响可能导致了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画派”的绘画行为的出现,这种绘画技巧标志着上一个艺术时代即“现代派艺术”时代的终结,同时又开创了它的后续时代,即人们后来称作“当代艺术”风格的时代。
也有的艺术史家认为,当代艺术缘起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史则具化为“艺术家的违规”,并趋向于按照审美的极端主义与时尚的上升混为一体。从种种催眠曲到口头奏鸣曲,从绘画中的喷射法到各种“人体测量法”,从象声诗到“心理地理偏航”不一而足。艺术家们对先锋派的否定“技巧”、对先锋派的“先驱行为”逻辑心有灵犀,某种空间被开辟出来以“抽击”公众的趣味。
还有的艺术史家认为,当代艺术缘起于波普艺术。以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们是边缘时尚“区”的制造厂,在制造厂里,艺术的微观场域和明星们、画家和摇滚乐手、商人和边缘人士、知识分子和粉丝们,都可能碰面;文化时尚或一般追求时髦、违规消费的新的潜在客户的各种表达都可以在其中相会。早期的沃霍尔拒绝创作表现主义的画作,他重新制作了汤盒或洗剂盒的包装,并且把这种包装搬到绘画和雕塑里来。于是他成了来自生产方式的视觉产品之再生产的署名者。随后,他成了消费方式之图像的复制品的生产者。这些“图像的图像”是按照某种工艺流程进行的。工作有了代理,销售成了展出的动机,展出建立了艺术。“制造厂”起到了中介关系。时尚的能指在那里机械地表达着,这就是沃霍尔“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这句话的意思所在。
我认为当代艺术的滥觞可以追溯到达达主义,原因在于当代艺术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反美学”与“反艺术”。
所谓“反美学”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反对美学与生活的鸿沟,主张美学即生活,生活即美学;反对审美对象与非审美对象的割裂,主张审美对象与非审美对象的互渗与融合;反对“非美”与“美”的极度对立,主张“非美”与“美”的转化与融会;反对美学的固化与褊狭,主张美学的泛化与拓展;反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阻隔与距离,审美主体可以参与到审美对象之中,并最终成为审美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对美学的“深度”,使之成为“无深度的平面”;反对线性思维代之以多向思维,美学的终极关怀被多元化结论所替代。
所谓“反艺术”主要体现在:
反创造,强调“仿制”与“类像”的历史演变,“类像”的最大特征就是没有原作,当代艺术中,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开始互渗,审美与生活趋于统一,由于艺术品成为批量生产,它就必然抛弃了孤本或原件的观念;反形象,“概念艺术”即是一例,“概念艺术”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对“艺术”这个概念的含义所进行的考察,另一种含义是指成为艺术的概念本身,即与任何具体体现关系中分离出来的心智模式,它表明艺术家的注意力已经从“形象”转移到“观念”,他们往往认为有形的体现本身不再重要,因为在纸上写几个句子已经与传统方法、传统材料搞成的艺术有同样的功效;反确定性,反确定性则强调艺术的偶然效果,注重艺术的过程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重视观众的参与,在这里,欣赏者、参与者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反虚构,反艺术主张艺术要直呈现实,生活与艺术是同一的关系,这样实物与日常生活用品就自然成为了艺术作品,现成品艺术、超级写实主义都是反虚构的写照;反中心,反对艺术的主流性与中心感,藐视权威与经典,艺术成为自娱自乐的情感发泄,涂鸦艺术即是其中的代表;反高雅,“恶俗艺术”即为代表,它虽然粗俗、世俗,但常常是有力而天然地撼动了“高雅趣味”的固有地位;反收藏,当代艺术反抗商业体系和收藏体系,大地艺术即是明证,对于克里斯多夫、史密逊这些大地艺术家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与外界直接的对话,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真实的泥土和石头进行创作,将艺术作品完全移出画廊,在自然的干预中创作——这似乎更合逻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