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 唱响天籁之音——寻访宝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

发布时间:2024-12-20 05:54

  你听过这样的歌唱吗?推开房门,空气沁人心脾,扯开喉咙高扬一曲;农田边,累了,吆喝一嗓子;村寨里,思念爱人了,深情唱上一句…… 没有任何伴奏的一曲清唱,却情真意切、余音袅袅。

  这是来自大地的声音,这是宝兴硗碛藏族人心灵的歌唱。

跷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传承人之一杨明星

  10年寻踪 山间民歌令人心醉

  生活在有着纯朴藏族民歌文化的硗碛腹地里,享受着民间文化的滋养,杨明星自幼就对民族文化怀有独特的情愫,民歌一唱就是50多年,老年时,又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抢救这一民间瑰宝……

  74岁的杨明星是宝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发源地藏族乡的村民,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温暖的光晕给崇山峻岭环绕的寨子镀上一层璀璨的金黄色。

  这位七旬老人不顾年迈身躯,带着对民间文化的膜拜之情,已然踏上了搜集整理民歌的山间小路。

  “每个部落,每个山寨,每处村落,都有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当地音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杨明星背着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走遍全县几乎所有村寨。每到一个寨子,都要先打听哪些群众歌唱得好,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听他们唱,然后记录、录音。有时候,一首歌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录好音、记好词、译成汉字;有时候,为了要等一个好歌手,他就得前往好几次;有时候,为了研究编成一首好歌,他还得重新找这些歌手反复试唱比较……

  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大山僻壤到另一个大山僻壤,从一个歌手家到另一个歌手家,杨明星风餐露宿,吃住全部在农家。

  每次疲惫地赶回家,杨明星来不及休息一下,又接着熬更守夜把收集的大量原生态民资料进行藏、汉语翻译,并从内容上对每一首歌进行分类。日积月累,他搜集到了不少濒临失传的民歌。

  不遗余力地收集,再把这些当地地道的民歌进行改编创作传唱,传唱多年久盛不衰,这是杨明星给硗碛民间的回报,这样的劳动成果也使他增强了对硗碛民歌继续挖掘的信心。

  10年来,杨明星坚持山间采风,看民族地区各寨子和原生态民歌的变迁。杨明星告诉记者,他所知道的硗碛多声部民歌至少有五六十首,他如今能唱的也只有二三十首,而且由于这种音乐是口口相传,歌词也不明其意了。在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之后,杨明星也带了些学生,“但一首多声部要教一个多月,唱得还不像。尤其是一些滑音、颤音的发声技巧,很难唱出韵味。”

  “硗碛文化扎根于田间,保留、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杨明星说道。

  走出大山 传播是最有效的保护

  2006年,央视民歌盛典。杨明星带着杨明春、杨建芳、杨泽英、咔西拉母等16位民歌演唱者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让电视观众聆听到那天籁般的歌声。这16位演唱者在央视演播大厅唱起部落千年古歌时,整个山寨人高兴得用喜悦的泪水来庆祝。

  多年前发现咔西拉母时候,杨明星并未对外界说起,他不想让外界的纷扰打破一种平静。但是,他逐渐发现传统音乐还是越来越弱态,“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濒临灭绝,甚至彻底消失。”

  怎样保护才最有效?杨明星认为,在当今信息发达时代,传播是一种最有效的保护方式。通过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原生态民歌,也能让各个山寨从中找到文化自信,从而主动学习和传承原生态民歌。

  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咔西拉母,曾经以为参加民歌盛典和种插秧没什么两样,也是打工,参赛时还念念不忘回家去务农。比赛结束后,咔西拉母应邀参加了多台演出,并推出了歌曲光碟。2010年12月,宝兴县第一支女子组合亚西拉姆组合成立,作为首唱的咔西拉母唱响了原创歌曲《传奇宝兴》,迅速在当地和省内得到广泛传唱并获得极大好评。

  2012年9月,这支四人女子组合通过雅安市评选后,参加了四川省首届传统民歌大赛唱响山歌总决赛,喜获铜奖,也是雅安市参加此次比赛获得的唯一一枚奖牌。“比赛曲目是《依瓦让巴》,汉语意思是‘歌唱家乡”。“ 咔西拉母告诉记者,得不得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们想通过歌声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雅安民歌,知道雅安市宝兴县不仅是熊猫故乡,还有一个会唱歌的民族。

  2014年,咔西拉母又同三个民歌音乐爱好者成立了尕十吉组合。尕十吉组合频频亮相荧屏,不声不响中,宝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已悄然走出大山。

  咔西拉母说:“我们都是农民,最朴实的梦想就是让悠扬、美丽的原生态民歌走出大山,走出雅安,唱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里,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载歌载舞 何海洋 摄

  世代传承 让原生态经久不衰

  挖掘、传播、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步伐从来都是步履维艰。

  “难以学唱,加上现在大家忙着挣钱,对原生态民歌有兴趣传唱的人不多。”而今,杨明星最担心老人们相继去世以后,这种音乐就没人会唱了。

  “如果一个民族的民歌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就很难保存了。”杨明星告诉记者。然而,和大多数非遗一样,硗碛多声部民歌也面临失传。

  民间艺术的传承,主要靠言传身教、心领神会。面对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倾力打造民族文化,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发掘、传承活动。

  宝兴县将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保护知识、组织表演、收集整理等方式,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方面有了进展。2006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2007年原生态多声部合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硗碛锅庄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年初,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定,宝兴县被评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乡”;在原生态民歌传承之路上,当地音乐人还不约而同地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学校,还把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相关知识作为乡土教材……

  “原生态民歌是在地里、在水里、在山上、在树上都能唱的歌,还有什么艺术的生命力比得上这种来自泥土、来自心灵的歌声呢?”

  宝兴县文新广局相关负责人说,原生态民歌是一个民族的魂,蕴含着民族的柔情万种,抒发着荡气回肠的民族气节。原生态民歌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传播,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去探索、实践。

  2014年6月,为更好地保护宝兴县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传承技艺,宝兴县文新广局投入大量人力和经费,特邀专业制作团队就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遗)、硗碛锅庄(省级非遗)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记录,之后拍摄成纪录片《唱响民族天籁》。

  2015年6月底,文化部将在江苏举办“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活动。四川省仅有两支队伍参加本次展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名列其中,届时,宝兴歌手将带着质朴的原生态民歌《仁空耶尔雀》赶赴江苏参加展演。

  ……

  “我们生活在金山银山上,人生情意留人间。我们幸福是一家,饱满金谷堆满仓……”记者驱车开始了蜿蜒曲折的返程之路,一路歌声嘹亮,悠扬婉转,高昂处如隔山喊人,低吟时又如独自倾诉,一咏三叹,别有一番情调。杨明星说,“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世界的这样一个角落里,在大山深处,还有这样美妙的声音存在。 记者 石雨川

  记者感言:

  原生态民歌,是当地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形态,原生态是一切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这些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歌声,每一首原生态的歌声都是由心灵歌唱出来的,它的魅力不是撩人的旋律,而是都市人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亲闻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歌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对人的震撼,这是源于自然的声音、来自生活的旋律。

  对民间文化艺术抢救、发掘、传承……一个小县城,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对山民歌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这需要当地领导者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一个个质朴善良靠种地为生的村民,能走村入户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完全是凭他们对民族文化最朴素的爱。

  相信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一定会魅力再现!

网址:大山深处 唱响天籁之音——寻访宝兴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 https://mxgxt.com/news/view/351609

相关内容

“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唱响深圳
《云岭天籁》震撼北京 观众请“原生态”明星签名
专访歌手马丽:唱响海峡两岸的“天籁之音”
原生态民歌最好听现场
回顾《歌手》节目中传承的民族音乐之声,坚定文化自信
盘点《歌手》节目中传承的民族音乐之声,坚定弘扬文化自信
《原声天籁——中国民歌盛典》
明星唱作人助阵寻找“天籁童声”
宝藏歌手相约《时光音乐会》 轮番唱响暖心旋律
《天籁之声》音乐风席卷蓉城 潮男酷女个性大比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