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跟父母“决裂”并非正确的原生家庭观

发布时间:2024-12-20 01:46

  原标题:拜托,跟父母“决裂”并非正确的原生家庭观

▲《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如果你们给我的起点是最后一名,你们为什么把我生下来?”在热播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中,家境贫困的刘闻钦在被现实重挫后,对常年抱病的父亲喊出了这句话。

  与其说他是抱怨,不如说是诉原生家庭之痛。

  “原生家庭”这词,这两天又进入公众视野——微博上,“如何拥有正确的原生家庭观”成了热搜话题,阅读量高达1.8亿。

  其由头是某博主发布了一则名为“如何拥有正确的原生家庭观”的视频。视频中,这位博主认为,中国的上一代父母养育孩子都是抱着功利、收割的心态,把养育孩子当成投资。而有这种投资者心态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要求回报,有的来自经济层面,有的来自情感上的顺从和生活上的控制。这种对孩子的索求,对不少人造成精神困扰。

  为此,她提出成年人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就要学会“教育父母”,给父母立规矩,做到生活上远离、精神上切割。

  她还以自己为例:因为母亲催她生孩子,她选择用“拉黑”母亲的方式来让她感觉到痛。

▲《欢乐颂》剧照▲《欢乐颂》剧照

  我们该去“教育父母”吗

  近年来,“原生家庭”是舆论场中“共鸣指数”很高的社会话题。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迫切想离开家,《欢乐颂》中樊胜美被母亲各种压榨,都将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困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因此而激起无数人的愤慨与共情。

  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不只是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不只是“输在起跑线上”的挫败感,还有失衡的父母/子女关系造成的压抑感与离心感。

  有些贫困家庭孩子从小抑郁寡欢,就因为“自己奋斗的终点可能是别人的起点”,这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有些“妈宝男”之所以成巨婴,就是因为父母过于强势、动辄包办一切,这也是原生家庭的阴影⋯⋯

  按理说,什么才是正确的原生家庭观、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这类话题因为带有强烈的私域色彩,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但这位视频博主传授给粉丝的这种通过“教育父母”来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观念,也是挺满拧的。虽然跟很多受困于原生家庭无力摆脱的人相比,她更能主导自己的人生,但她的决绝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原生家庭观吗?

  并不是。

  以拉黑母亲给其立规矩而言,也许她自以为摆脱了家庭影响,可这其实正是在复制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

  越小的孩子,家长能向其展示的权力就越大。“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往往成为一些家长威逼利诱孩子听话的最有效的手段。这是因为“抛弃”带来的是巨大的恐惧,而恐惧是比什么都强烈的心理动因。

  而“拉黑”父母、跟他们断连,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以其之道还施父母之身:父母不顺自己的意思,那就“抛弃”他们。这里面的话语逻辑也是: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此时的子女,其实已经成了“家长”——跟父母完成了强弱势角色的对调。

  本质上,这种作法就跟受过家暴的孩子长大后打父母如出一辙。

  一方面,我们应该同情有类似遭遇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知道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习惯了与家人相处的错误模式,也会反映在自身的行为模式上。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完成自我教育,而不是教育父母。

▲《都挺好》剧照▲《都挺好》剧照

  应该真正独立于原生家庭之外

  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不是要用“以往父母制造阴影的方式回敬父母”,而应该是真正独立于原生家庭之外。

  每个人都在家庭里出生长大,是父母血中之血、肉中之肉,会自然地有爸爸的眼睛、妈妈的笑容,也往往会有爸爸的暴脾气、妈妈的小心眼。这样溯源还能追溯到更远:爸爸可能承受了爷爷奶奶对他的期望,妈妈身上又有外公外婆的偏见⋯⋯想完全切割并不现实。

  尤其是女性,一般都会被教育为“以家庭为归宿”。其中的家庭也有两个,原生家庭与结婚后组成的“新生家庭”。对女性来说,她们在新生家庭里往往既是儿媳妇,也是妻子和母亲,责任远大于福利。所以会很自然地在感情上倾向于接受原生家庭,毕竟在自己的父亲母亲那里,自己还是个孩子。

  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原因:子女通常在经济上无法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这种来自感情和经济上的双重依赖,就决定了父母往往更容易干涉儿女的生活。干预越深,子女对原生家庭“一边依赖,一边想逃离”的念头就越强。

  在家庭治疗领域专业书籍《成长中的家庭》中,作者就探讨了多种家庭模式: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小家庭,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大家庭,以及两者之间的“辐射家庭”——虽然父母与儿女的新家庭并不总是住在一起,但经济与生活上的交叉,致使儿女的新家庭往往似独立不独立。

  其中,老一代往往会为新一代付出金钱或者劳动,帮他们买房子或者带孩子;而伴随而来的,就是新一代需要忍受在亲子关系中被视为“未成年人”,忍受对自尊心的挫磨。作者说,这是目前美国拉丁美裔及华人家庭很常见的模式。

  而如果儿女还是单身,他们对独立的渴望与父母的干涉,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时候,“如何拥有正确的原生家庭观”问题的答案,也会来得更明晰:如果儿女不愿意接受被束缚的境遇,很简单呀,实现经济与感情上的双重独立。

  经济上,有就吃,没有就饿着。感情上,有伴侣依靠伴侣,没有伴侣依靠朋友,都没有,“十三不靠”也可以。

  这才是独立于原生家庭之外。

  一方面与父母联系紧密,血肉相融,另一方面要求父母像你小时候服从他们一样服从你——这只能说是迟来的“复仇”,不是摆脱原生家庭。

▲《都挺好》剧照▲《都挺好》剧照

   重要的是自己走出来

  从心理学上讲,要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需要一个推倒父母权威的过程,如此才能真正消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施加给我们的痛苦。但与此同时,更要了解、要看到。

  看到父母当年的不容易,也看到他们的局限;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也了解自己将如何避免。

  可以爱,可以不爱——爱是一种不能强求的感情。法律上应尽的义务都应尽,此外的孝顺取决于你的心意。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这理应是我们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的态度:可以不甘,不必沉陷,起点低些,就凭着自己努力,往上跳得更高些。

  而对于父母带来的“遗留伤害”,我们该做的也是:尽早走出来。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懂得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也就学会了挣脱现实的绑缚。当自己的格局被生活撑得越大,走出阴影的路径就会被压缩得越短。真走出了后,我们会意识到:原生家庭阴影的存在,也在砥砺着我们的成长之路。

  最最没有必要的,就是同态复仇:父母几十年施加给自己的,自己要还回去——让他们也痛苦,也难受。

  何必呢,如果你觉得父母当年做的不对,那何必还照着他们的模式一模一样做下去?做久了,成了习惯,你也会变成他们。

  到那个时候,该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又会是你自己孩子深受其困的难题了。

  □叶倾城(作家、情感专家)

  编辑:陈静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卢茜

网址:拜托,跟父母“决裂”并非正确的原生家庭观 https://mxgxt.com/news/view/344927

相关内容

球星阿里“恶人”名号彻底坐实,与亲生父母关系彻底决裂
季羡林父子决裂事件
原生家庭真的至关重要 盛阳有一对非常棒的父母
原生家庭真的至关重要 盛阳有一对非常优秀的父母
如何正确处理,家庭中三个最重要的关系:夫妻、亲子、父母
怎样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连爱情观都要受原生家庭影响?
认为父母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
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
于文文首谈原生家庭落泪:和父母缘分尽了,10年互相不联系不打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