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仅有三句,却道破她与志摩结局

发布时间:2024-09-09 13:39

1924年的春日,万紫千红,莺飞草长,似要遮住人世所有的荒凉。

彼时的上海汇山码头名流聚集,每个人的脸庞都挂着雀跃的期待。

当那个身穿棕色长袍,头戴红色软帽,银白胡须于风中飘动的老者,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众人皆是欣喜若狂,码头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便是印度著名文豪泰戈尔。

这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受梁启超和林长民的邀请,前来中国讲学。

他的到来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当他乘坐的轮船抵达上海码头时,文化界名人,各大报社记者,全部在此欢迎,据说连末代皇帝溥仪都与他会面。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应邀访华的消息时,更是欣喜无比;作为忘年交的好友,他自然而然成为泰戈尔的英文翻译,泰戈尔跨越十五个城市的演讲,徐志摩必随左右。

当然,泰戈尔的到来,也让徐志摩和林徽因再次有了交集。

林徽因作为新月社的成员,又是林长民的掌上明珠,以她的才情风姿,负责接待泰戈尔的工作自是不可或缺;也是因此,林徽因成为泰戈尔在北京讲学的副翻译,免不了与徐志摩朝夕相处。

这一年,伦敦的康桥之恋,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可对徐志摩来说:故人重逢,如历沧海桑田。

那些原本已经掩藏的前尘旧事,刹那间,如决堤之水汹涌而来,冲垮了他努力修筑的堤岸。

【泰戈尔的到来:让徐志摩和林徽因再次有了交集】

细品当年的北京招待团,会发现:命运似乎下了一盘棋;志得意满地、看着局中人兜兜转转。

除了徐志摩和林徽因担任翻译外,名扬北平城的社交名媛陆小曼,也被邀请参与接待事物。

此时的她与王赓已经结婚多年,不尽人意的婚姻,让她更加渴望拥有自己的展示平台。

举办泰戈尔讲学会时,陆小曼凭借自己接待外宾方面的工作经验,为活动进行周全的筹备,得体的风姿仪态,也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但这些目光中,却没有属于徐志摩的。

徐志摩

彼时的他,将所有的注意力和热情放在了林徽因身上,尽管他知道:林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是有婚约在身。

但偏偏泰戈尔的访华,让两人接触日渐增多;诗人那颗饱满而敏感的心,让他的心中,又燃起了与林徽因终成眷属的微弱希望。

早在1921年,徐志摩与林徽因在伦敦相识。

那年的林徽因只有17岁,一个未涉世事、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年纪。

而已经与张幼仪结婚的徐志摩,却将那场包办婚姻视为自己的拖累;为了与林徽因相守,他逼着张幼仪堕胎,又逼着刚生产完的张幼仪,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可这番炽热和疯狂的情感,却彻底吓退了林徽因。

在父亲的安排和建议下,她选择了回国,与建筑才子梁思成定下婚约。

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已经27岁了;此时的他摆脱了旧式婚姻的束缚,对林徽因依旧心心念念;物是人非的故人重逢,多少也让林徽因心中生出些惆怅的破碎感。

但两人的工作配合,是无比默契的。

以至于许多人称赞:当时陪同泰戈尔的“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三人合影

如此般的夸赞,无异于将两人比作了金童玉女;加上日日相处,外界的指点和议论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徐志摩来讲:那段时间他们最珍贵的记忆,便是排演《齐德拉》。

那是一个与爱有关的故事。戏里,林徽因扮演女主角齐德拉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在爱神的帮助下,齐德拉公主终于与她爱慕的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偏偏,在这出美丽的爱情神话中,观众们看到的不是王子与公主的幸福,而是爱神与公主间欲说还休的情谊;几乎每一次的交汇眼神,都是心的相连,也盛放了台词以外的情愫。

因为一场戏,两人传出绯闻,俨然现代八卦新闻的桥段。

这场沸沸扬扬的舆论,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徐志摩早已麻木的爱情渐渐苏醒。

泰戈尔是饱经风霜的资深诗人,拥有极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与两人的相处过程中,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关系的微妙。

所以当徐志摩请求泰戈尔,能够为自己出出主意时,泰戈尔的反应很有意思:

他并没有接徐志摩的话题,而是吟诵了一首即兴发挥的小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意思是说:天空与大地纵然相爱万千,但是两者之间是万万不能够结合到一起的,只能留下中间空气的轻轻一声叹…

这是一首感情饱满、表现力极强的佳作;短短三句,将民国时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惊觉不已。

即便当时一切还未迎来最终结局,但泰戈尔却用他的智慧和洞察力,早早道破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结局。

【徐志摩托泰戈尔说情,他留下一首诗,暗示了两人最终结局】

在泰戈尔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注定是没有结局的。

短短的三行诗中,徐志摩被比作天空,而"大地"则是林徽因。

蔚蓝色的天空与碧绿色的大地,因颜色相近,也相互映衬着;这份比喻,也恰好说明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志趣相投。

两人都属于文艺青年,爱好文学,喜欢写诗;这种散发着生命本真的自然吸引力,也注定两人会映照在彼此生命中。

但是天空和大地,终究是不可能结合的,它们甚至连相互拥抱的机会也没有。

相互远观而不可靠近,这种意味深长的比喻,恰恰是对徐志摩和林徽因感情的预判。

两人无法相守,不仅是因为天空与大地的自然规则,更是因为彼此间还有“微风”。

这里的“微风”,也许是有多重含义的。

不管是已是未婚夫的梁思成,还是长辈林长民的阻拦,再或者是徐志摩和林徽因性格的差别…种种因素纠缠在一起,最终呈现着两人有缘无分的落寞结局。

中年的林徽因与梁思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每个外人都可以看清的事实。

唯有徐志摩还执迷不悟,他们之间的“微风”,也只能叹息。

与两人的相处中,泰戈尔也看透了两个人的纠结:一个避之不及,一个自我折磨。

所以讲学结束时,这首诗被泰戈尔取名为《赠林》,送给了故事中的女主角林徽因。

他那敏感细腻的文学特性,在这首诗中一展无余;将这首小诗赠送给林徽因的深意,也不难理解。

世间爱情大抵如此,不是郎才女貌就能在一起,也不是情投意合就能携手一生。

既然痛苦不如果断放手,决绝离开的豁达,总好过纠缠不清的自我折磨。

【林徽因与徐志摩:因性格无法相爱,也因选择走上不同结局】

就如泰戈尔所料般,徐志摩的痴心,并没有换来林徽因的回应。

太过浪漫主义的徐志摩,有时候像是活在诗歌中一样,他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就像诗歌中飘忽不定的蔚蓝天空,总是以随心所欲的活法,追逐着自由与浪漫,以及新鲜和虚幻。

而他眼中完美无瑕,宛如天上仙女的林徽因,是聪慧而理智的女子,她的性格充盈着碧绿大地的沉稳和踏实,在世间女子为情所困、飞蛾扑火的时候,林徽因却清醒而内敛,她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能看破徐志摩炽热爱情下的自我幻想。

不同世界的人,是无法相连的。

为了躲避闲言碎语,也为了切断和徐志摩的纠缠,林徽因与梁思成最终选择了赴美留学。

而情场失意的徐志摩,在林徽因决绝离开后,也跟随泰戈尔东渡日本,将自我放逐在异国他乡,企图获得心伤的疗愈。

如泰戈尔所料般:徐志摩要的是一场淋漓尽致的爱情。

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徐志摩与自己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相恋。

这场轰动北平城的夺妻丑闻,却给了徐志摩想要的浪漫爱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民国众多传奇女子中,唯有陆小曼担得起“尽欢”二字。

任何时候,任何境况下,她都只做自己,恨不得将世间百媚千红过尽,生死离别尝遍才肯罢休;她这一生只为自己而活,为心中的情爱而活,为烟火红尘而活…

这样的陆小曼,成全了徐志摩感情的归宿。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照片

可幻想中的浪漫爱情,真能支撑得住现实生活的琐碎吗?

在徐志摩为养家四处奔波,最终因乘坐免费飞机而遇难的悲剧宿命中,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反观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现实之恋,两人因志趣相投,有了琐碎烟火的惺惺相惜。

不管是国外求学,还是回国致力于建筑保护事业,两人始终以势均力敌的方式,在温馨的爱情中自由生长,也相互依偎。

当民国许多佳话已经黯淡,世人依旧羡慕两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姻缘。

这是林徽因最为理性的选择,她的通透与清醒,也浇灌了属于自己的浪漫和幸福。

【放在最后的话】

不同于陆小曼的张扬和肆意,林徽因的一生始终是清醒而克制的。

所以也有人评价她:一生活得太隐忍,太谨慎,太认真,以至于失去了烟火情味。

可这份清醒自如的选择,值得世间太多女子学习。

总结林徽因的一生: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她几乎都做到了从容随意、无多瓜葛;这种任何时候都收放自如,不落爱恨的活法,恰恰是深陷泥淖、为情所困的女子们,最该选择的救赎出路。

世间多少无理的情缘多为劫数,来来去去总是别无他法。

在被执念囚困的时候,不妨删繁就简、消解杂念。

心意澄明,才会收获真正的大自在。

所以,也强烈推荐大家走进林徽因的人生。

了解她的童年和过往,见证她的才华与信仰;便懂得她一生为何清醒克制、为何温婉而传奇。

最近读到的这套民国女子传记中,很喜欢对林徽因的那句评价:

“女性常常夸大自己的脆弱,认为自己是一株藤蔓,必须缠绕在一棵树上,其实如果内心强大,女性本身就是一棵树;林徽因用脚去丈量,用心去写作,用病体去工作,不管身边是什么样的男人,都不必去依附,她赢得了他们的爱和尊重一辈子。”

我想,这也是林徽因的最大魅力。

林徽因所处的时代,传奇佳人无数。

如果林徽因是清醒明澈的,那么陆小曼则是风流灵巧的,张爱玲是直率细腻的。

在这套民国女子传记中,三个人皆有自己的故事和岁月。

她们在纷乱中登场,以或清醒或落寞的方式,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浮生旧梦。

林徽因的清醒或许饱受争议,陆小曼的张扬或许不被认同,张爱玲的痴恋或许备受疼惜…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真实的活着;一颦一笑,皆是传奇。

每一场传奇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萦绕着独特的人生智慧。

当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拧巴纠结时,不妨读读她们的故事。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以旁观者的角度走进这些女子们的人生,看她们的种种经历和选择,便有了新的感悟和收获。

喜欢的话,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看看】

最后也愿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能够永远坚定且澄明。

————END————

其他推荐——

林徽因爱徐志摩吗?病重执意见张幼仪,3个细节揭露她的隐秘心事

作家余华:在太平间长大,成名却遭误解29年,直言靠《活着》活着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责任编辑:

网址: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仅有三句,却道破她与志摩结局 https://mxgxt.com/news/view/33311

相关内容

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点破她与志摩结局
原创泰戈尔离别时,赠予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道破徐志摩的结局
民国女神 1924年,泰戈尔访华留影…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的灵魂挚爱
徐志摩死后很多人都写悼亡诗,却都敌不过林徽因的这首,才女厉害
泰戈尔到访法源寺100周年 专访泰戈尔家族后裔
现代诗人徐志摩,诗歌风格虽然独特浪漫,感情生活却多变苦涩
原创林徽因的作风如何?钱钟书的一段话,写出了她的“不干净”
丁香诗会丨以诗为会,“香”聚法源
冰心、鲁迅、钱钟书的三句评语,揭露林徽因其实是一朵“浪”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