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月光:3个女人与徐志摩的姻缘让我们看清婚姻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4-12-19 05:59

民国才子徐志摩大家都不陌生,他曾在中国文坛活跃一时,并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才华横溢,诗情满腹,随和潇洒;他崇尚新思潮,追求自由,不畏世俗,执著追爱。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都曾经深深迷恋过徐志摩,然而,徐志摩对她们的爱确不尽相同,或冷漠残酷,或成为现实中的红玫瑰,或成为心心念念的白月光。

婚姻对女性而言,选择不同,结果迥异。

01张幼仪:坏婚姻是所好学校,不爱就放手及时止损

1915年,张幼仪在哥哥张君劢的撮合下,嫁给了从未谋面的徐志摩。

徐志摩深受当时新时潮的影响,向往自由恋爱,迎娶张幼仪内心非常不悦,只是迫于“父母之命”,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在他眼里,张幼仪是旧时女子,是“乡下土包子”,认为他和张幼仪的婚姻就如“小脚和西服“一样协调。因此,徐志摩对张幼仪一直是鄙弃的,更谈不上怜惜与爱。

婚后,张幼仪一直照顾公婆生活,养育孩子,给与徐志摩最大限度的宽容和支持,但是她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对自己有哪怕微乎其微的一点点的爱,甚至是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

在国外,徐志摩得知张幼仪第二次怀孕时,曾逼着张幼仪打胎;在二儿子刚出生不久,因为遇见自己心仪的女人,不顾一切逼着妻子在离婚协议上签字。

残酷的现实让张幼仪看清楚,徐志摩一点都不爱自己,万般无奈只能选择放手和成全。

所遇非人,因此保饱受鄙弃和痛苦,张幼仪无疑是不幸的,但张幼仪又是理性和清醒的,看清一切后果断同意离婚,及时止损,离开错误的人,用不断学习成长塑造全新的自己,一个徐志摩无法高攀的自己。

离婚后的张幼仪让自己活成了一步励志剧。在兄长的帮助下,她一边独自带着幼子在异国他乡生活,一边在德国裴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读书,后来,二儿子彼得因病夭折,她独自承受巨大的失子之痛,决定回国。

回国后,张幼仪先后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管经营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借助兄长的人脉和支持,在短时期内使银行扭亏为盈,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在上海开创云裳时装公司,引入新潮时装样式,深受名媛们的喜爱;还在金融领域投资股票,屡创佳绩,大放异彩。

张幼仪曾在她的传记里坦言:“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可见,糟糕的婚姻也是一所学校。她饱尝了最钻心的苦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但趟过这场考验,她那原本柔软易伤的心就会结痂脱敏,不再会被情所伤,人生也定将所向披靡。

02林徽因:将浪漫的爱放心间,活成人间清醒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1921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皇家学院,那时的徐志摩相貌英俊,风度潇洒,才华横溢,致力于学习和传播新思潮,一心向往自由。

彼时的林徽因俏丽活泼,聪明睿智,一下就深深吸引了徐志摩。在徐志摩眼里,林徽因既有大家闺秀的幽娴贞静,又有现代女性活泼大方的气质,言谈举止间还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这正是徐志摩心目中完美女子的形象。

于是,他为她倾心,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令他为之疯狂。在此期间,才子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很多情诗,《再别康桥》就是大家熟悉并广为流传的巅峰之作。

徐志摩为爱痴狂,为了追求心仪的女神,不惜逼着怀有身孕的结发妻子张幼仪与他离婚。

林徽因遇见徐志摩,遇见了爱情,她把这一生中最美好无瑕的初恋给了诗人徐志摩,与徐志摩在康桥渡过了一段终身难忘的的浪漫时光。

但是,当她得知徐志摩已经与张幼仪结婚,张幼仪深爱着徐志摩,因为自己他们面临离婚的真相后,林徽因的选择是理性和克制的。

她深知,凭着徐志摩的性情,完全可能抛弃世俗的一切和她在一起,但她也明白,光有爱情是不够的,大义、道德和责任也很重要。她清醒的知道,人生并非只有温暖的四月天,总还有残秋寒冬,她要的是安稳,不离不弃的同路人。

于是,她选择离开徐志摩回国,后来和梁思成结婚,成为古建筑领域的知音,成为生活中的良伴。

于林徽因而言,梁思成是她一世的牵挂与温暖,而多情浪漫的徐志摩,也仅是浪漫的灵魂伴侣。

徐志摩曾说过一句既诗情又悲情的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承认自己人生中唯一的灵魂伴侣就是林徽因,但理性智慧的林徽因让他明白他们终究是情深缘浅。从此,林徽因成了徐志摩可遇而不可得的白月光,至死不渝。

03陆小曼:月亮的光华,终究不能永恒

陆小曼作为民国时期“南塘北陆”的名媛代表,起点非常高,父亲曾多年担任民国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母亲也是名门之后,多才多艺。

陆小曼作为家中独女,备受娇宠。从小家里就按名媛标准培养她,耳濡目染之下,陆小曼精通英文、法文,会弹钢琴,擅长油画国画,曾在外交部实习。

徐志摩认识陆小曼时,陆小曼外貌俏丽,性格直爽,反应灵敏,才华横溢,是当时外交部的社交明星。

胡适曾这样说过:“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梁实秋也在文章里写过:“北京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欢。”由此可见当时陆小曼的魅力和受欢迎程度。

1922年,从学校毕业的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北洋政府高级军官王赓。王庚成长进步很快,荣升国民野战部队将军,几年后又出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

由于陆小曼不喜欢北国冰城哈尔滨,王庚迁就陆小曼继续留在上海,还拜托好友徐志摩照顾陆小曼。

徐志摩对林徽因爱而不得,在苦闷忧伤之中结识了陆小曼,二人相互钦慕,很快陷入爱河,即便当时的陆小曼已经是王庚的妻子。

正如郁达夫说的那样:“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还顾得上伦教纲常,更顾不得宗法家风……”她们顶各种压力和流言蜚语,最后结婚在一起了。

徐志摩拆散好友王庚的家庭,毅然不管不顾和陆小曼结婚,双方父母都很生气,徐志摩的父母也因此断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

陆小曼沉迷于十里洋场的追捧和簇拥,痴迷于众星捧月的感觉。与徐志摩婚后生活依然散漫奢侈,不喜欢做事,家中雇佣人,喜欢打牌、跳舞、看戏,还喜欢吃鸦片膏。

在陆小曼的世界里,她需要的是爱和婚姻,不需要自己努力,也不去追求自我成就。

她只希望成为一个名人的太太,得到热烈的爱情,住宽敞的房子,穿华丽的衣服,有体面的朋友,她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她觉得享受这些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她不愿为此付出努力和作出任何妥协。

失去家庭支助的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纸醉金迷的生活,需要兼职好几份工作,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和大学去上课赚钱。

婚姻于陆小曼的期许是美好的,但婚后的生活是很现实的,结婚后,两人的很多幻想泯灭,热情耗尽,生活开始变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二人经常吵架,那些曾经浪漫的爱情终究被拮据的生活消磨殆尽。

期间,徐志摩一直与林徽因有联系,或许在徐志摩心中,陆小曼是眼前那朵艳丽的红玫瑰,而林徽因始终是内心深处难以忘怀的白月光。

陆小曼与徐志摩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徐志摩赶去北京为林徽因捧场、乘坐免费的飞机失事而告终。

余生,陆小曼用懊悔和追忆度日,致力于收集编写徐志摩文集,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她对徐志摩的爱。正如她书桌玻璃底板下压着的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04婚姻之于女性,选择不同,人生迥异

张幼仪是旧时代女子,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徐志摩是两个家族的选择,她选择顺从。

传统思维和善良让她对徐志摩倾注了全部的爱,对徐志摩的家人悉心照顾,但她始终没有得到过一丁点儿徐志摩的爱。

经历太多痛楚和委屈后,张幼仪看清徐志摩不爱自己的真相,同意离婚,及时止损,致力于自我成长,离婚后的她坚强而独立的,活出了晚年的精彩。

林徽因无疑是最幸运的。她生的好,长得好,学得好,做的好,活出了女性的完美。她最值得称赞的选的好,嫁得好,经营的好。

她知道什么样的婚姻更适合自己,聪明如她早早明白了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个家庭。

正是理性智慧的选择成就了林徽因成功的婚姻,也成就了她热爱的事业,成就了她幸福的人生。

陆小曼是贪婪的,她想要很多很多的爱,还想要很多很多的钱。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

幼年依赖优渥的家室,陆小曼像一朵靓丽的紫罗兰,始终引人注目。

嫁给务实的王庚,享受王庚带给她的关爱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享受奢靡的生活,但是她不满足,又想得到很多浪漫的爱。

不惜背负世人的唾弃嫁给挚爱徐志摩后,却发现徐志摩给不了她想要的大房子和优渥的生活,徐志摩赚的钱的永远无法满足她奢靡挥霍的需求。

终其一生,陆小曼更象月亮,需要依赖太阳的光华才能发亮,但她却奢望太阳只照耀她的生活但不能限制她的自由,这个真的太难了,因此她的痛苦也是命中注定的。

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完美的另一半。

对于婚姻,理性选择,用心经营才能收获幸福。

网址:红玫瑰与白月光:3个女人与徐志摩的姻缘让我们看清婚姻的真相 https://mxgxt.com/news/view/315549

相关内容

徐志摩:两段婚姻与三段感情,谁才是他心底里的白月光?
民国才女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姻的凄凉结局
《玫瑰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步入婚姻…
徐志摩与陆小曼:他看到了她身上作为“人”的光华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两次婚姻一位红颜,最爱还是林徽因,林徽因:他爱的不是我
徐志摩年仅34岁离世,独子102岁仍在世,谈起父母的婚姻更多释怀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为何不选择徐志摩
徐志摩与陆小曼:多情诗人,为稻粱谋
说真的,被气笑了~连玫瑰都要吃婚姻的苦,谁能品到甜呢? 《玫瑰的故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