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9 04:35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形声字。西周金文作图1、2,右下部为形旁页(xié),左上部为声旁“彦”。“页”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作yè,是量词,表示书册的一张。一个读作xié,是名词,指人的头部,是字的本义。“页”(xié)是个象形字,凡是用“页”作形旁的字,意义都跟头部有关。如“颜”的本义指的是头部的一个区域。刘钊《古文字构形研究》说,金文右下的构件应该是“面”字,说明此字本义是与面部有关的。有人说,古人用“彦”作“颜”的音符,是因为“彦”指有才有德的人,也有美士的意思。而人的脸面以眉清目秀为美,所以用“彦”作声符并会意。 [5-6]

《说文解字》说:“颜,眉目之间也。”字面意思是眉毛和眼睛之间的部位。清代学者段玉裁认为“颜”的本义是指两眉之间,俗称“印堂”的部位,而把《说文解字》的说解“眉目之间也”改成“眉之间也”,他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考虑到“颜”,这个字有一个常用意义,指眉毛上到发际的部位,即前额。西汉学者扬雄在《方言》里说:“颜”在方言里表示“额”。

“颜”在“额头”这个意义上又可扩大为“脸面”之义,古人对于眉目之间的颜色特征十分敏感,所以“颜”可以引中表示脸色。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常常会在脸面上反映出来,因此,颜又指抽象意义的体面、面子,如“无颜见江东父老”“厚颜无耻”中的颜。从人的面容中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和健康状况,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气色。气色是一种色彩,由此,颜又引申指色调、色彩。 [2] [5]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án

名词

额头。即眉上发下、两额角间部分。

front;

forhead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面容;脸色。

face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

容颜;鹤发童颜

颜色;色彩。

color

李白《古风》之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颜料;五颜六色

形貌;脸上的表情。

countenance

宋玉 《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委黄。”

颜延之《秋胡诗》:“惨凄岁方晏,日落游子颜。”

和颜悦色;笑逐颜开

指脸皮。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

体面;面子。

dignity;

prestige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厚颜无耻

指堂上或门楣上的匾额。

tablet

《新唐书·马燧传》:“勒石起义堂,帝榜其颜以宠之。”

前面。

first

《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háng)。”

古代帽子的一种。其形似古皮弁,以缣帛为之。

《宋书·五行志一》:“初为白帢,横缝其前以别后,名之曰‘颜’,俗传行之。”

(Yán) 姓氏用字,参看“颜姓”。

动词

指题字于匾额或书籍封面上。

沈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迁仓米巷,余颜其卧楼曰‘宾香阁’,盖以芸名而取如宾意也。”

形容词

显著。

扬雄《太玄·积》:“魁而颜而,玉帛班而。”

名词

用同“崖”,水边;山边。

《亢仓子·全道》:“亢仓子居羽山之颜三年,俗无疵疠而仍谷熟。”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7]《现代汉语词典》 [8])

说文解字

【卷九】【页部】五奸切(yán)

眉目之间也。从页彦声。

,籀文。 [9]

说文解字注

“眉之间也”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目之间不名颜。《释言》曰:猗嗟名兮,目上名。郭注云:眉眼之间,《西京赋》名作眳。薛注曰:眉睫之间,是不谓之颜也。若云两眉间、两目间,则两目间已是鼻茎谓之頞,又非颜也。面下曰:颜前也,色下曰:颜气也,是可证颜为眉间,医经之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按《庸风》,扬且之皙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传曰:扬眉上广也。清,视清明也。扬且之颜者,广扬而颜角丰满也。毛云:颜角,盖指全頟而言。中谓之颜,旁谓之角,由两眉间以直上皆得谓之颜,医经頟曰颜曰庭是也。《国语》角犀丰盈,亦角谓旁,犀谓中。犀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故相法有骨自印堂至顶者曰伏犀贯顶。若《方言》云:頟颜颡也。湘江之间谓之,中夏谓之頟,东齐谓之颡,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此则依方语通谓頟为颜。非毛、许意也。《小雅》,颜之厚矣。凡羞媿喜忧必形於颜,谓之颜色,故色下曰颜气也。

“从,彦声”注:五奸切,十四部。

“,籀文”注:钮树玉曰:各本篆体右作〔⿱儿〕,误也,此从古文。 [10]

广韵

五奸切,平删疑 ‖彦声元1部(yán)

颜,颜容。亦颜额。又姓,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又邾武公名夷,字曰颜,故《公羊传》称颜公,后遂为氏。五奸切。二。 [11]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部】 颜;部外笔画:9

《唐韵》五奸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奸切,眼平声。《说文》:眉目之间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毛传》:颜,额角丰满也。《左传·僖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黄帝素问》:心热者,颜先赤。扬子《方言》:頟、颜,颡也。汝颍淮泗之闲谓之颜。

又帻颜。《舆服杂事》:汉桓帝延熹中,京师作帻,皆颜短耳长,以为服妖。

又那颜。外国语,犹华言大人。

又商颜,山名。《前汉·沟洫志》:引洛水至商颜下。注:商山之颜,犹山额也。

又孱颜,山高貌。欧阳修诗:空碧更孱颜。

又姓。《姓苑》:出琅邪。鲁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颜,《公羊》称颜公,后遂为氏。

又古通真韵,音银。苏轼《祭韩忠献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颜。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12]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4]

书写提示

颜字书写笔顺

“彦”“页”宽窄相当,顶部“彦”高,底部“页”高。“彦”居左半格,“产”从上、左包围“彡”;“产”,右侧横笔抵竖中线;下横写在横中线上侧;三撇起笔点垂直齐平,撇势平行,第一撇从横中线起笔。“页”,居右半格;“ㄇ”的顶部在横中线上方;竖撇从横中线起笔,收笔于竖中线,撇、点收笔持平。 [3]

书法欣赏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an

王力系统

ŋ

ean

董同龢系统

ŋ

an

周法高系统

ŋ

ran

李方桂系统

ng

ran

西汉

东汉

ran

r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寒桓删

rɑn

北魏后期北齐

寒桓删

rɑn

齐梁陈北周隋

a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an

拟音/王力系统

ŋ

an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an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an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an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an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二十七删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五奸切

ŋan

集韵

平声

上平十三佳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宜佳切

ŋɪæi

平声

上平二十七删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牛奸切

ŋɪɐn

礼部韵略

平声

牛奸切

增韵

平声

宜佳切

平声

牛奸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寒山

齐齿呼

全清

ian

中州音韵

平声

寒山

移间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删

次浊

牛奸切

ŋan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iɛn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iæ̃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iæ̃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iɛn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iɛn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iĩ

55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iæ̃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ie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jiɪ

24

阳平

文读

ŋᴇ

24

阳平

白读

吴语

温州

ŋa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iẽ

13

阳平

文读

ŋan

13

阳平

白读

湘语

双峰

ŋa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ŋan

45

阴去

客家话

梅县

ȵian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ŋan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ŋan

43

阳平

闽语

厦门

gan

24

阳平

闽语

潮州

ŋueŋ

55

阳平

文读

ŋaŋ

55

阳平

白读

闽语

福州

ŋaŋ

52

阳平

闽语

建瓯

ŋaiŋ

21

上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4

]、汉典 [13])

网址: https://mxgxt.com/news/view/313393

相关内容

姓颜的明星 姓颜的名人
32位男女明星颜盘点,来看看你吃浓颜or淡颜
“又一波颜值暴击” 颜值
颜值
绝美侧颜 光渊 裴溯 张新成 侧颜杀 侧颜 张新成
处处修罗场,颜心记绝美镜头大赏 颜心记 颜心记
加更礼 全世界都要知道 颜心记 加更啦 颜心记 颜心记
颜辛高中状元,颜家躲过此劫…
张颜齐
颜心记:揭秘这把卡颜局的台前幕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