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屋顶追星”透视明星追星族

发布时间:2024-12-18 20:18

从“屋顶追星”透视明星追星族(图)

2017年05月09日 11:30   来源:东方网   

  今年50岁的安海人颜明哲,在知命之年梦想枝繁叶茂,自制了直径400毫米的牛顿反射望远镜和星体跟踪系统赤道仪,安装在自家民房4楼屋顶,努力追星。央视新闻微博也转载媒体报到,引发关注,颜明哲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5月8日《东南早报》)

  颜明哲在欣赏美妙天体、探索星空奥秘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让生活更有趣。屋顶追星的颜明哲,是那么执着和坚定。这是对科学探索的执着精神,是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不由想到一个词“追星族”。所谓“追星族”,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顾名思义就是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体,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追星族还有另外一种称号,那就是粉丝。追星是个人自由,但是,万事过犹不及,一旦追星走向极端,变成了“脑残粉”,就让人无语了。

  脑残粉通常指对于名人以及不同品牌极度痴迷,疯狂追求甚至失去理智的人。几乎每一个明星都有或多或少的脑残粉。现在的网友也将其作为一种自嘲。媒体曾发布的《明星脑残粉研究》中称:“脑残粉”这个称谓已不涉及褒贬,而成了一个群体的统称。脑残粉的疯狂举动包括为偶像自杀、为维护偶像不惜与亲友绝交、不吃不喝也要买偶像的产品,与偶像见面能激动地哭晕过去。盲信、迷信与狂信,是脑残粉的三个共有特征。

  从“屋顶追星”的颜明哲,到疯狂追星的脑残粉,同样是追星,但意义完全不同。颜明哲是仰望星空,带着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追寻浩瀚的星空世界,让生活更有趣,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脑残粉则是关注另一个“星空”,带着向往明星的盲信、迷信与狂信,追寻虚幻的明星世界,让生活更糟糕。“屋顶追星”与明星追星族,是两种不同生活态度,不同价值追求,体现的是两种科学素养,两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不管是从个体成长层面,还是从社会发展层面,乃至国家进步层面,颜明哲的追星都比脑残粉的追星,有意义的多。置于现实,仰望星空的“屋顶追星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与此相对,明星追星族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由此,从颜明哲“屋顶追星”透视明星追星族,需要反思的显然远远不止是哪些脑残粉们。特别是我们的教育要反思,为何“屋顶追星族”稀少明星追星族扎堆?为何有那么多脑残粉?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从“屋顶追星”透视明星追星族 https://mxgxt.com/news/view/301226

相关内容

多位顶流明星中招,4名追星族被抓
古人也有追星族
追星族消费报告.pdf
追星族(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体)
追星族到底在追啥?
美国超级追星族与上万明星合影
从“追星族”到“饭圈”,有什么差别?该倡导什么样的追星文化?
古代的娱乐明星,受不到万人的追捧,但是追星族也有他们的挚爱
追星地推是什么?——揭开追星族的神秘面纱
“追星族”字的解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