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任侠习俗”的起源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196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上)
关于作者
增渊龙夫(1916-1983),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教授。1940年东京商科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在福岛高等商业学校任德语讲师。1950年入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曾担任一桥大学社会学部部长,一桥大学附属图书馆馆长。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历史学家的同时代性考察》。
关于本书
本书在继承和反省战前各种学派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基础上,主张站在中国社会的“内面”、“历史地”理解中国社会。本书从社会史的研究立场,展开了对任侠习俗、官僚制的性格以及专制主义经济基础成立等方面的精湛研究,成为学术研究之典范。
核心内容
古代的“任侠习俗”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
前言
本书作者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增渊龙夫,他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专攻先秦秦汉史。在这本书中,他反省了当时西方与日本史学界对中国史研究的弊病,比如说生硬地套用“农奴制”“封建制”这样的普遍概念,并认为这是远远不够准确的 。所以,他带着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深入中国古代社会的内部,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那么,这个关键词是什么呢?这就是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任侠习俗”。这个脱胎于战国时期“游侠”的名词,和我们理解的“侠”并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延续到汉代,乃至后世的人际结合关系机制,更通俗地说,就是在中国古代,无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建立起联系,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个“任侠习俗”。
增渊龙夫认为,研究中国史不应该局限于制度、法规这样的外部表象,而应该把研究视角转换到中国社会的内部,探索社会中最小的原子,也就是人。搞清楚人与人之间是怎样互动和产生联系的,才能明白中国古代社会、地方组织,以及官僚制度底层的运作原理,这就像造汽车要先搞懂它的动力装置,造火箭必须要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一样。增渊龙夫提炼出“任侠习俗”这一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运作机制,并论证了从古代中国底层到顶层,这一机制都在发挥作用,也就是从社会的细胞到器官,再到整个机体,通过这样的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态与性格便呼之欲出。
全书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探讨了三个课题,分别是“任侠习俗”、“官僚制的性格”与“专制主义经济基础成立的研究”,我们主要聚焦于具有开创性的“任侠习俗”来讲述这本书。
“任侠习俗”的起源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说的“任侠习俗”这个关键词,代表的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以及它是如何出现的。
殷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氏族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作者说,那个时代的人建立起来的势力集团,叫做邑共同体,基本上就是由亲族,比如说子女、叔侄、兄弟姐妹等组成的大家庭。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贵族家庭开始依靠非血缘的“士”族阶层的帮助,这时候,士人指的是“封建”贵族之下氏族社会中最下层的武士阶级。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在社会阶级秩序中享有固定的位置。
但到了春秋末期,战乱频发,贵族依靠血缘关系已经完全不能维持地位了,所以氏族关系开始瓦解,位于氏族社会最底层的士人阶层脱离旧有秩序。作者表示,他们中的许多人变成了无业游民,不努力从事工商业,也没有自己的经济地盘,为了寻求保护,只能依靠各自的才能在有实力的人身边结成新的团体,组成自卫性的强者秩序。
比如说,知识分子就作为文学游说之士,而以武力取胜的人则作为所谓的任侠好勇之士,被吸纳到新的势力关系之中。另外,氏族社会的崩溃也让诸侯贵族们急于招揽新的人才,从而形成更大的势力。所以,这种新型的人际纽带的形成不仅是时代变革所决定的,也是双向驱动的。
到了战国时期,民间任侠好勇的风气逐渐蔓延,作者说,我们所称为“侠气”的这种身怀匕剑、慷慨赴义的精神已经从“士”人阶级深入到下层百姓,特别是游民阶层之中。所以,作者认为,这些依附于权力者的游民有很多都是具有“游侠”性质的人,而这就是“任侠习俗”的开端。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到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没错,作者认为,号称“养食客数千人”的战国四公子和他们的势力集团的关系就是“任侠习俗”的完美体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主家是如何对待宾客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卑礼厚币”,用谦卑的礼节和丰厚的报酬来拉拢这些游士,并且不论出身,让他们全都成为自己的门客。
举个例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招揽了几千名门客,其中不乏罪犯和逃亡者。 但孟尝君对他们非常礼遇,招待他们的伙食,不分高低贵贱都跟自己吃的一样。有一回,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挡住了灯光,就有宾客以为自己的饭和孟尝君的规格不同,便发怒离开了。孟尝君只好把自己的饭食亲自端过去,和大家的做对比。这位宾客才看到他们的饭实际上是一样的,因此深感惭愧,自刎而死。
不过,这样的礼遇和优待并不是无偿的。门客在主人需要的时候,也要充当主人的爪牙,甚至是打手。有一次,孟尝君到赵国去找平原君,经过一个小县城。要知道,战国四公子就是那个时代的明星,所以听闻孟尝君来了,这个小地方的人都出来围观,想看看孟尝君到底长什么样。可惜,不凑巧,孟尝君长得并不高大,也不魁梧,所以这些人就有些失望,说:“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观之,乃眇小丈夫耳。”意思是说,他们本来以为孟尝君是个身材壮硕的贤人,结果今天见到了,却是个身材矮小的男人。”
这下好了,居然敢笑话孟尝君长得矮,这还了得。结果就是,孟尝君大怒,下令让宾客和手下击杀了数百人,甚至把整个县都抹去了,这才平息怒火。
可见,给人当宾客也并不容易,还得不时看主人心情,做杀人放火、违法乱纪的事情。
作者说,除了主家的优待,门客还获得经济上的保护。这些门客平时为主人干干杂活,但好处是他们被免除了政府的赋税,经济压力得到了缓解。
好,重点来了,“任侠习俗”的核心,在于宾客对待主家的一套重承诺、以死相报、看重信义的行事标准。作者认为,相较于经济的隶属关系,这种任侠式的关系才是真正连接战国四公子与他们宾客的纽带。
举个例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大意就是,魏国和赵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秦国在长平之战击败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把赵国打趴下了,接着长驱直入,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只好向魏国求救。但魏国受制于秦国,不敢出兵相助。魏王的弟弟信陵君十分焦灼,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他在看门人侯赢的建议下,串通魏王的妃子如姬,偷来兵符,然后在屠夫朱亥的协助下,击杀魏国援军将领,夺取指挥权,一举为邯郸解围,解救了赵国。
在这个故事中,侯赢、朱亥都是身份低微的游侠阶层,一个是看门人,一个是屠夫,而信陵君把他们奉为上宾;作为回报,侯赢、朱亥为信陵君舍身取义。最终,侯赢也以自刎的方式,以死报答信陵君的恩情。
要注意的是,这种主家与宾客之间的任侠式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持的,按照增渊龙夫的话来说,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赖基础上对等的关系。 如果说有一方不尊重这种关系,另一方也很可能毁掉这个“契约”。比如说,平原君就“爱色而贱士”,就是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喜爱美色,而轻贱他的门客,所以结果就是,他大部分的门客和舍人都失望地离他而去了。
所以说,当战国著名刺客豫让为主公智伯奋不顾身、舍命报仇时,说的那句话:“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意思是,如果你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也当你是普通人来报答;如果把我当“国士”看待,我也当你为“国士”来报答你。用来形容主客之间任侠式的情义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关注、推荐是最大的鼓励。
参考资源:得到听书·《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金燕西解读。欲读原文或电子书请移步得到App。
网址:古代“任侠习俗”的起源 https://mxgxt.com/news/view/291827
相关内容
解读“春牛首”的习俗与文化内涵,文化学者薛冰携新书走进牛首十二讲堂必看婚嫁习俗
漓江上扒龙船:千年习俗走龙亲祈丰年
俄罗斯风土人情——文化、饮食与习俗特色
说起十大古装男神你会想起谁?以前的男明星古装有多惊艳?
花芷是真正拥有现代思想的古人,自由平等,不受世俗束缚…
《七夜雪》由任海涛、梁胜权共同执导,李沁、曾舜晞等联袂主演的古装武侠剧
共情力的起源
40年前的武侠电影,导演楚原的代表作,古龙最好看的作品
逍遥再临,李逍遥与赵灵儿勇斗深渊水怪,彻底碾压俗套剑侠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