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去世时季羡林老泪纵横,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镜头定格百姓故事,图文记录社会人生。感想您关注阅读“乾坤视觉”原创作品!
国学大师、北大终生教授季羡林,19岁那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就读西洋文学系。当时陈寅恪主讲的是该系开设的佛经翻译文学,属于选修课程。季羡林去旁听的一次之后,就喜欢上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极其认真细心,他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陈寅恪细入毫发的分析,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下子打动了季羡林。季羡林是这样评价第一次听陈寅恪的课时感受的:“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在中外众多学者中,能给我这种享受的,国外只有亨利希·吕德斯,在国内只有陈师一人。”
信其道当然就亲其师,在其后与陈寅恪的交往中,二人渐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当时的清华园,人们不时会看到身着长袍,肘下夹着一个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布包的陈寅恪和一个留着短发,面容清瘦的青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情景,这个青年就是季羡林。在季羡林留学德国十年间,他们和陈寅恪之间每年都有书信来往,季羡林向陈寅恪汇报学习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给陈寅恪看。季羡林从德国回来后,陈寅恪写信主动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
几个月后陈寅恪也来到北京,住在清华园。季羡林多次去拜见他,每次去都要带上一两瓶陈寅恪最喜欢喝栅栏红葡萄酒。师生二人就着几碟小菜倾心长谈。遇上春日的好天气,季羡林还和几个同窗,陪陈寅恪到中山公园游玩,在藤萝深处,找到一个茶桌,同他观赏紫藤,师生谈笑风生,尽欢而散。在清华园的这三年里,季羡林寅恪师往来颇频繁。季羡林每写了一篇论文,就要首先读给陈寅恪听,季羡林本想听老师的批评意见,但每次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陈寅恪还经常把季羡林的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等学术刊物发表。
文革期间,有人动员季羡林出面批斗陈寅恪,可季羡林装病不出,不予理睬。后来季羡林很为当时自己的这一举动感到欣慰,他说:“我没有出卖我的良心,差堪自慰,能够对得起老师在天之灵了。”
陈寅恪去世后,季羡林非常悲痛,觉得没有好好回报老师的知遇之恩,愧对老师的用心栽培。后来季羡林在一篇怀念陈寅恪的文章中说:“我只有努力学习先生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才对得起先生的在天之灵。我现在是‘后已见来者’,然而却是‘前不见古人’,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网址:陈寅恪去世时季羡林老泪纵横,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287012
相关内容
陈寅恪去世时季羡林老泪纵横,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季羡林日记中的人与事:真味只是淡 至人竟是常
陈流求忆父亲陈寅恪:他不愿当学术明星
季羡林与吴宓
略读王鼎钧、许渊冲、汪曾祺、季羡林有感
季羡林生平简介及部分著作
张曼菱:季羡林:“为自己不是右派而愧疚”
与真爱错过一生,季羡林与原配相守65年,德国姑娘却为他终生未嫁
陈坤和周迅是什么关系?(周迅和陈坤的友情令人羡慕,他们之间有什么趣事吗?)
季羡林的跨国之恋:用一生岁月等待,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