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袁书菲:《小说之物:晚明至清中叶中国文学中的物象》

发布时间:2024-05-05 07:44

原标题:新书推介|袁书菲:《小说之物:晚明至清中叶中国文学中的物象》

《小说之物:晚明至清中叶中国文学中的物象》(The Substance of Fiction Literary Objects in China, 1550–1775),袁书菲(Sophie Volpp)著,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内容简介

“小说中的物象”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之外,该书提出了新的观照可能。袁书菲认为,小说中的物象应当被视为虚构性的标志,而非历史文物的相应例证。文学物象的历史共鸣说明了明清时期个别小说的修辞策略,以及更广泛的小说观念。

该书聚焦于晚明至清中叶时期的白话小说,以《金瓶梅》《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夏宜楼》与《红楼梦》为例,讨论蟒袍、龟壳、百宝箱、望远镜等物品在小说中的呈现。

该书对晚明至清中叶的文本和阅读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国文学研究、历史研究、艺术史研究、以及人文学科的物质转向均具有意义。

目 录

致谢

简介:小说中的物质

第一章 《金瓶梅》中的蟒袍

第二章 凌濛初的龟壳

第三章 杜十娘的百宝箱

第四章 李渔的望远镜

第五章 《红楼梦》中的平板玻璃镜

第六章 《红楼梦》与倦勤斋:凹陷的历史化

结语 文学中的物象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前 言

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我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他们促使我将我们共同进入的小说世界更具体地概念化。在阅读冯梦龙(1574-1645)的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时,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卖珍珠的小贩说“银水要足纹的”1。在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发现裂纹图案显示了合金中银的百分比),我发现了发掘失落的历史共鸣的乐趣。想到冯梦龙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对十七世纪珠宝盒的材料特征有更详细的了解,是否能更好地理解杜十娘和她的百宝箱之间的隐喻关系?

连环画《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小说之物》一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首先,如果能够还原小说中物象(fictional objects)的物质历史,我们对晚明至清中叶白话小说的解读会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物质文化研究对文学文本有何启示?

第二,作为文学所描绘的对象,小说中的物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们作为文学物象(literary objects)的性质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明清时期虚构性的概念化?

我认为,在面对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物象时,存在着两种读者体验。一方面,这些小说中的物象促使我们将其看作是说明性的,并联想到历史上的类似物;另一方面,它们以相当复杂的方式表述了虚构性问题。

一旦我们深入研究小说物象的物质历史,就会发现它们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不一致的。这种混乱可能源于作者的粗心大意,也可能是无意中将新的文本缝合到已有框架中造成的文本插增。

一些对象在不同角色的眼中差异极大,以至于这些表述变得不可调和。无论是什么原因,不连贯的表现手法将文学中的对象与潜在的历史类比对象割裂开来,让我们知道小说物象在文本之外实际没有任何可类比的东西。

这些微妙的不和谐之处给读者造成了片刻的疑惑,使得小说中的虚构物象超越了文本的描述。这些间隙性的怀疑时刻让读者认识到读者感知的局限性,矛盾的是,也赋予了读者一种真实感。

1991年艺术史学家柯律格(Craig Clunas)出版的《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引起了人们对晚明鉴赏话语的关注,明清中国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物质转向2。

《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责任编辑:

网址:新书推介|袁书菲:《小说之物:晚明至清中叶中国文学中的物象》 https://mxgxt.com/news/view/2848

相关内容

新时代文学理想的中国式表达——读彭学明长篇纪实散文《娘》和长篇小说《爹》|书评
漫谈《书剑恩仇录》的瑜中之瑕
知书 | 在10本书中,寻找中东乱象之源
茅盾文学奖得主带民众文化走读 沉浸体会书中杭州
观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 山西博物院推出新展览
在380年古城中品书香,宛平博物馆之城“旧书部落”开张
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中新人物丨莫言:获奖十二年后
接力出版社《鄂伦春的熊》获评2023年度“中国好书”
大有书局推出“梁晓声谈中国”系列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