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追星”不需要娱乐偶像那一套

发布时间:2024-12-17 08:49

短短半年内,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相继举办,多位“顶流”体育明星凭借优异成绩频频“出圈”。不过,据《半月谈》报道,在运动员群体成为“全民新偶像”的同时,跟拍、上门直播、私信骚扰、粉丝群体互撕等侵犯运动员个人隐私、干扰运动员训练和赛事运行的不良“饭圈”行为逐渐露头,成为潜在风险。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队选手谷爱凌斩获中国女子雪上项目的冬奥会历史首金后,微博热搜榜的50个话题中有26个与谷爱凌相关,几乎“承包”了全天的网络顶级流量。而在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奥运相关上榜热词累计达3462个。体育赛事与体育明星的破圈效应由此可见一斑。但像跟拍、上门直播、私信骚扰等,说到底,还是把体育明星当成了娱乐偶像,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体育成绩之外,用一种对娱乐明星窥私的心态,去过度介入体育明星的日常生活。

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体育运动员,本身缺少足够的曝光度。一些体育项目,即便拿到了较好的成绩,运动员未必能够有很高的收入。其中的原因在于,一些体育项目和运动员的关注度小,受众面窄,市场小,赛事的商业价值天花板低。在此前提下,运动员成为“全民新偶像”,实现流量导入,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运动和赛事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运动员的总体商业价值。

再者,运动员健康阳光的形象更值得大家去“追星”。很多网友也想看看,运动员私下的生活是怎样的。不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需要破圈,更大程度地贴近大众,贴近流量,这不等于对于饭圈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可以无需警惕和担心。

相较于娱乐圈的偶像工业,竞技体育毕竟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我们逐渐淡化对于金牌和冠军的过度推崇,但竞技体育要拿成绩说话的基本原则都不会改变。

有的运动员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其赛场表现,但现实中,一些粉丝将体育明星偶像化,违背运动员们的意愿,没有边界感地去打扰他们的私生活,其实只会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正如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夺得金牌后,部分粉丝及网络主播涌入全红婵家中“打卡”甚至直播,既影响运动员家人的正常生活,也让全红婵产生心理压力。在此后采访中,全红婵曾表示,害怕自己跳不好就不被喜欢了。

饭圈的歪风,对体育运动的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其他体现。比如不同体育明星的粉丝群体之间拉踩引战,相互诋毁攻击,把讨论氛围搞得乌烟瘴气;还有的极端粉丝,对发挥失利的运动员攻击谩骂,包括对其进行网暴等……这些行为并非是基于竞技体育的理性表达。

不良饭圈行为,最终会伤害到自己的偶像。对于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知。竞技体育本身是相当残酷的,运动员的巅峰可能会比较短暂,所以没必要无限窥私,没必要刻意拉踩,侵犯隐私、干扰训练,用魔怔的方式追星,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赛场压力。

不管怎么说,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需要的流量,绝不是一种畸形和扭曲的流量。尊重运动员的意愿,合理表达,理性互动,不要让关注变成骚扰、追星变成拉踩、讨论变成互撕。只有这样,运动员的破圈效应,才能让竞技体育拥有更良性健康的网络氛围。

(原题为《体育“追星”不需要娱乐偶像那一套 作者 熊志 来源 红星评论微信公号)

网址:体育“追星”不需要娱乐偶像那一套 https://mxgxt.com/news/view/246594

相关内容

全民追星王羽佳,古典音乐需要偶像吗?
体育明星偶像化有利于体育发展
体育明星与人气偶像
快决测行业报告|Z世代追星:娱乐圈偶像不“香”了?
体育明星如何颠覆演艺圈,成为新一代偶像?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揭开那些让人惊讶的娱乐内幕
体育明星偶像认同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影响.docx
音乐偶像不需要作品 神曲不需要歌手
体育明星偶像化是体育发展之幸一辩稿
体育明星偶像化利于体育发展一辩稿(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