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的风吹进体育圈,最好的应援是喝彩而不是拉踩
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及优秀运动员受到观众和粉丝的追捧,但部分非理性追星行为也借此滋生,使体育领域出现“饭圈化”倾向,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眼下,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领域“饭圈化”乱象也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在南巴黎竞技场结束,陈梦4比2战胜孙颖莎,获得金牌。但比赛中看台上有些观众的表现,厚此薄彼令人诧异,许多观众朋友为了自己支持的运动员不遗余力应援,把一场体育比赛变成了“粉丝追星会”,网上也出现一些批评陈梦的声音。这些现象都是“饭圈”恶习对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侵害。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再次引发讨论。
8月3日,孙颖莎、陈梦在比赛中。新华社图
从社交媒体上粉丝之间的互撕谩骂、刷量控评,到线下追星时的围追堵截、恶意攻击,再到观赛过程中的“长枪短炮”、声嘶力竭……部分极端且失控的“饭圈”行为,正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训练甚至日常生活。
“饭圈”的风因何吹进体育
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始于娱乐圈的“饭圈文化”一般指粉丝们自发组建的一种强凝聚力、强系统性的组织,体现在有一整套运作系统,具有强大组织运营能力,流量与“饭圈”高度绑定,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孙麒麟表示,“饭圈文化”进入体育圈,一方面说明大量的观众喜欢热爱这项运动,愿意投入其中,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及优秀运动员受到粉丝追捧。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红春认为,“饭圈文化”发展至体育圈,是体育明星为国争光的天然光环和流量、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不同群体基于个人爱好的偶像选择、新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便捷信息获取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2023年9月25日,杭州亚运会乒乓球女团半决赛,现场观众为王曼昱、孙颖莎、陈梦等主力队员加油。图/新京报
受“饭圈”侵扰已久
多名运动员公开呼吁抵制
畸形的体育“饭圈文化”引发的粉群之争,不限于乒乓球项目,还广泛存在于跳水、游泳、羽毛球、女子排球、短道速滑等多个国内优势项目中。
2024年5月14日,国家乒乓球队公布巴黎奥运会运动员名单,其中,孙颖莎、陈梦入围女子单打名单。陈梦的入选与王曼昱的落选成为热议焦点,一大批王曼昱球迷表示不满,甚至上升到了对陈梦的网暴,陈梦社交账号评论区充斥着嘲讽、谩骂的言论。
发生在陈梦身上的“饭圈”乱象,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代拍”、跟拍以及其他侵犯个人隐私的“饭圈”行为不断侵扰体育圈,多位运动员不堪其扰,公开呼吁抵制这一现象。
2024年3月25日晚,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称,自己的身份证号被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恶意传播造谣,甚至利用证件号查到名下手机号并对其家人进行骚扰谩骂。2023年4月6日,樊振东还因某女士多次非法侵入其酒店房间而报警。
图源:樊振东社交平台截图
此前,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在机场怒斥跟拍的视频曾引发关注。事后他公开回应称:“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持距离,给我一些喘息的私人空间。”
王楚钦抵制“代拍”。图源:微博@王楚钦_HOPE的氢气球工坊
女篮球员杨舒予也曾发文拒绝粉丝接机、拒绝粉丝蹲守未公开训练行程并索要签名,“不希望从非法途径来获取我的个人信息以及行程,我觉得很恐怖。”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图为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台比赛后。新华社发
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夺冠,全红婵获得亚军。现场一位粉丝在看台上大吼“裁判不公”,认为全红婵被“压分”。赛后网络上也出现较多质疑“裁判不公”“故意压分”的舆论,甚至出现了对冠军陈芋汐的攻击和谩骂。奥运冠军何冲随后在社交媒体公开发声,对此表示忧虑,呼吁粉丝理性。他认为这种过度情感化的思维与言行十分危险,会对运动员产生负面影响。
谁在推动体育“饭圈化”
基本逻辑是一切围绕曝光量
“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其背后有门槛有分工,且以“代拍”运动员、卖“周边”产品等形式牟利。
“饭圈”往往是围绕曝光量,一些网站平台、社交媒体也在持续推流话题,让不良连锁反应向着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
一名行业人士介绍,“饭圈”是新的明星制度、新的明星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无论哪种“饭圈”,其运作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一切围绕曝光量。其分工也是以曝光量为导向的分工。比如,机场接机、剧组或运动场探班等可看作是直接曝光;而衍生的“周边”产品包括“卡牌”、签名照等,则可看作是间接曝光。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门口,常年有代拍者和粉丝聚集。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体育“饭圈化”是把双刃剑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协同共治
有粉丝的地方就有“饭圈”,如今“饭圈化”也成为各个圈子中不断被讨论的议题。其实“饭圈”本身无所谓褒贬,只是近年来娱乐圈某些领域无序发展,也让“饭圈”文化逐渐走向了妖魔化。有媒体认为,“饭圈化”对体育界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体育市场的热度需要“饭圈化”来添砖加瓦,大批的粉丝到场观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比赛的上座率,热搜、刷屏、持续上升的关注度还引来平台流量支撑,最终吸引赞助商纷至沓来谈合作。这样的“流量法则”,为体育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度与话题性。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防造谣、拉踩、网络暴力、道德绑架这些“饭圈”惯用的恶劣手段侵蚀体育圈。
不少专家建议,对于畸形的“饭圈文化”,除了体育系统发力之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协同共治。
实际上,有关平台和部门,已经注意到饭圈文化的问题。
早在2021年9月,中国奥委会就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坚决反对利用“饭圈”从事营利活动。
2024年4月23日起,多家互联网平台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开表态,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2024年8月4日,微博平台对乒乓球女单决赛过程中“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的300余个违规账号阶段性或永久禁言处置。
追星需理智
最好的应援是喝彩而不是拉踩
体育“饭圈化”除了让公众的关注点发生偏移,给当事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造成困扰,更深层次的危害则是打击了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社会各界努力打造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道德、风格、干净”的赛事环境被视而不见。
也应该看到,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发展,完全没有“饭圈”是不现实的。体育项目具备一定的文化性、娱乐性,球迷、粉丝的关注可以让体育项目更有市场,有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要抵制“饭圈化”向体育领域的渗透。
首先要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价值观引导。比如,有关部门应对一系列新的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管,如粉丝追星的组织团体等。同时,也要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论评价体系,及时引领相关追星组织团体的价值观。让体育明星与粉丝之间建立正向联系和健康互动,活跃产业经济,推广相关项目,带动群众体育,恐怕才是“追星”应有的价值所在。
作为球迷,最好的应援方式应该是先了解这项运动的观赛礼仪,然后再以合适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选手送上欢呼和鲜花,哪怕最后赢的不是自己的偶像,也可以大度地给予掌声,而不是一刻不停地喧闹。
8月3日,陈梦、孙颖莎在比赛后拥抱。新华社发
体育运动员这颗“星”不是不能追,关键是怎么追。要追的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敢打敢拼的意志,为国争光的精神。
奥运会还在继续,运动健儿们正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所有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最响亮的喝彩,至于那些不和谐的饭圈杂音,该从看台内外清出去。
(参考资料: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政协网、川观新闻、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杂志、潮新闻、微博管理员等)
话题丨记者 梁泽铭
编辑:吴方舟
网址:“饭圈”的风吹进体育圈,最好的应援是喝彩而不是拉踩 https://mxgxt.com/news/view/240268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界 粉丝线下应援陷集资争议为什么体育应当特别警惕“饭圈化”?
潮声丨制造骂战、树立对家,是什么让“饭圈”滋生畸形
半月谈:要“出圈”不要“饭圈”,警惕“饭圈文化”侵袭体育
半月谈丨要“出圈”,不要“饭圈”:警惕“饭圈文化”侵袭体育
资深体育经纪人许绍连:中国体育圈还谈不上“饭圈化”
饭圈的粉丝对自家爱豆的土味,沙雕应援不得不说都是真爱啊
饭圈,请与体育保持“美好距离”
学者晏青:体育饭圈乱象不一定是饭圈本身的问题
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界:乒乓球成重灾区,粉丝戾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