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谈投后:投后不只是对接资源,需要系统化、体系化、个性化服务
导读
THECAPITAL
投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要前后贯通,还要躬身入局。
本文11715字,约16.7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总体不振,国内资本市场也遭遇周期性危机,股权投资市场随之受到影响,退出端估值压力依然存在;经年累积的投资资本亟需寻找流动性,同时LP信心不足募资端吃紧,募资压力大大增加。
对于股权投资行业来说,2022年可能是最坏的一个时间节点,但其中也蕴藏着机遇与挑战。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坚强的“孤勇者”;千帆过尽,再出发当是行业的“价值派”。
2023年1月10日-11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咨询、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融中2023(第12届)资本年会盛大举行。此次会议以“勇者·大道不孤”为题,此次峰会集聚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机构、经济学家、热点企业对新形势下的行业生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1月11日下午,主题为“投后管理,由接力到赋能的嬗变”的投后管理专场如期进行,本专场由正海资本管理合伙人洪林主持,行至资本合伙人陈煜、青松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峰、坚木投资执行合伙人兼总经理刘晓霞、松禾资本合伙人汪洋、天风天睿医疗投资部总经理张丹、沣西基金董事长兼总经理祖玮屹参与了本专场的讨论。
以下为论坛内容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洪林:大家好,各位嘉宾好。我是来自正海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洪林。正海资本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扎根于上海的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我们专注于三个领域的投资,包括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就投资阶段而言,早期相对较少,以中后期为主。
截至目前正海资本管理规模超过80亿,备案的基金数量28个,投资项目超过80个,已上市12个,3家已过会待上市,还有若干家已申报IPO,累计有30多个项目完成退出。
非常有幸和各位嘉宾一起探讨创投行业如何做好投后服务的话题,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募、投、管、退”,以前我们很多工作放在募资端、投资端,投后相对没有那么重视,但是从个人以及机构的长期发展来看,投后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做的工作。我这里指的投后不仅仅是法律法规、行业协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根据协议去做的跟踪性工作,更多的是如何为被投企业赋能,提升价值,共同成长的过程。
现在我们去看项目的时候,项目方往往会问我们:“除了资金以外,你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更应该是投资机构对自己的发问。投后工作关乎到项目投资的成败,关乎到项目投资的收益,更关乎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机构长期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投资实践,我认为不能赋能的项目尽量不投,当然赋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业务方面的,可以是战略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公司治理方面的,也可以是投融资等方面的。我希望通过今天下午的讨论和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接下来,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个人以及所在机构的情况,这是主办方给各位嘉宾的广告时间。
陈煜:大家好,我是陈煜,来自行至资本。行至资本是聚焦于科技、消费以及医疗医药行业的创业投资机构。
李峰: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青松资本的李峰,我个人主要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科技和大消费领域。
青松资本是青岛本土的投资机构,成立于2014年,专注在医疗健康、信息科技、大消费、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领域寻找细分行业的龙头项目进行投资。到目前为止,青松资本管理基金规模150亿,实缴出资近60个亿,已投资项目80余个,其中5家已退出,8家在排队上市中,其中包括3家已过会尚未发行,还有十几家已经辅导备案。
青松资本被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连续三年评为省民营私募头部机构,青松本身的特色就是赋能,我们常常说我们是一家以赋能为主,双向赋能、帮助企业、回馈LP的机构。一方面,全周期地帮被投企业,另一方面给LP,尤其是政府和国资LP做一些招商引资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给山东省一共招商引资落地项目金额超过180亿,这些项目都是一些拟上市企业新建、扩建产能的落地,以及上市总部的迁移。
刘晓霞:大家好,我来自坚木投资的刘晓霞,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我们的投资都是围绕产业基金+孵化+产业园区的模式去做的,主要投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医疗、智能制造行业。
我们与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天使基金,我们既是GP也是主要的LP。
我们在上海、重庆、北京都设有办公室,为此我们上线了一套完善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来支撑整个基金的投资、运营,流程覆盖“募、投、管、退”所有环节。
2022年我们有一个项目在科创板上市,一个项目创业板已过会,还有两个处于IPO申报当中,一个创业板项目在退出当中,两个转让退出的项目,总的来说,2022年也是蛮有收获的一年,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投后管理经验。
汪洋:大家好,我是来自松禾资本的汪洋。松禾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创投机构之一,整个公司做创投有25年的历史,对外募集资金开始做基金化运营已有15年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我们投资了400多个项目,已经上市的项目接近70个,2022年有6家公司IPO。我们的投资阶段主要以早期和成长期为主,也会覆盖一部分成熟期的项目。
我本人在松禾主要负责科技板块的投资和公司的部分运营管理工作,在投后这部分,松禾在5年前成立了专门的投后管理部门,投后也是松禾非常重要的板块。
张丹:感谢主办方,各位下午好。我是天风天睿的张丹,天风天睿是天风证券唯一的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截至目前,我们总体管理规模超过了53亿,投资项目超过170个。
天风天睿主要关注两大产业,一是高端制造,二是医疗健康。从投资组合来看,我们聚焦四个细分赛道,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医疗服务和生物医药。
天风天睿作为一家券商私募子公司,我们有两大特色:1)行业研究先行,我们研究先于投资,要求团队在投资项目之前,先对项目的行业和项目本身做一个非常透彻的研究;2)我们要求无投后服务不投资。我们希望团队在进行投资之前,把投后服务的路径先考虑好。
基于这两点,我们也有两个为企业进行投后服务的落脚点,第一个落脚点会依托整个天风证券全国性的资源,尤其是券商营业部的资源,为企业进行一些地方性的资源导入和产业链的延伸。第二个是我们会为企业提供资本路径方面的支持,这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依托我们强大的上市公司客户池,为企业IPO或并购等资本路径做规划。
天风天睿在投资与投后方面会整体以天风体系的资源,为企业提供对应的支持。
祖玮屹:感谢融中提供一个机会和各位同仁交流,我来自沣西基金的祖玮屹。
沣西基金是来自于西安市的直投资本,最大的特色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并且是城投背景。作为城投背景,我们手上有非常多除了基金以外的其他资源,我们也是创新地把拟投方向和新城的发展方向进行充分融合,城投除了资金以外的综合资源,能够在投资过程中,在市场化运作为前提的导向下进行深入导入,这也是投后服务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在2020年正式开始重新启航,通过两年的运作,获得了省市区以及社会资本的重要支持,我们的投资策略也得到了很多社会资本,尤其产业社会资本的支撑和支持。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的管理规模从5000万扩充到41亿,实现了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到产业并购基金,以及定增基金全产业链的覆盖。
大家都说西安是硬科技的聚集区,我们手上也有非常丰富的科创资源,希望在之后的会议过程中,能跟大家再进行深入交流。
01
依托机构资源优势,
分阶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投后服务
洪林:谢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
接下来进入嘉宾的问答分享环节,刚才嘉宾介绍中已经指出了现在投资过程中投后非常重要,每家机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何在投资的过程中展示自己赋能的能力拿到项目,投完以后如何为这个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这些都说明了投后非常重要。
接下来有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
第一个问题,每个项目的阶段不一样,投后工作也不一样,请嘉宾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阶段,比如说早期和中后期项目的投资,投后赋能、投后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怎么去做?
首先请陈总分享一下。
陈煜:我们是依托专业群体的生态圈来做投后服务的,刚才讲投后管理,我更愿意用“服务”二字。一个企业的成长路径非常长,过程中会涉及不同发展阶段,早期阶段与中后期阶段,企业的具体需求有很大差异。
从我们聚焦的财务管理及资本来讲,早期项目更关注管理体系的搭建及合规运营,特别是财务以及税务合规。到了成长期或者中后期,则更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总体管理提升、股权融资甚至IPO相关服务,这些课题企业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比较专业的顾问角色或者一个服务的角色,其实是可以真正地帮助企业去少走一些弯路。
从业务角度来讲,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优势,我们会从具体的切入点去看待早期和中后期项目,他们需求不同,我们需要有的放矢。这是我们的方法论。
刘晓霞:因为我们是一个母基金策略的公司,行业聚焦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无论是行业和阶段都比较广泛,所以在投后管理的时候,我们首先会进行行业及阶段的分类,将项目的投后需求输入预设好分析模块,寻找到项目的差异化需求。我们会也会将投资协议中的重要条款及关键数据信息加入,进行匹配监控,减少投后服务实施的偏差性。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的投后服务,我们往往会在投资之前就给项目方展示我们在数字化系统中投后服务的模块,也会提前告知企业,我们在投后会需要完成哪些目标、维度及沟通频次、输出的文件。因为投后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支持来完成,有了提前充分的交流后,在执行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地达成双方的目标。
最后总结就是,我们希望依托数字化系统,开展信息的有效提取,通过可监控的标准化投后动作,制定个性化的投后赋能,分类分阶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投后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某些人的个人经验去碎片化的为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有清晰角色的定位,不能以我们的经验去代替企业的体验,我们希望是企业的伙伴。
汪洋:从投后服务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做投后服务之前,首先应该聚合自己的资源。凭借松禾20多年的创投历史和众多已投企业,我们会去把这些企业的上下游串起来,这样能覆盖到的企业可能过千家,这过千家企业就是给新投企业提供的客户大资源池。
第二,在中国做企业肯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松禾和国内各级政府,包括国、省、市、区多级政府,都有产业合作。在帮助企业落地这块,我们聚合了很多政府的资源。
当然,我们也有常规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做后续融资等等,我们在创投行业有很多这样的合作伙伴,包括财务顾问等,这是我们手里可以去做投后服务的资源。
松禾会先明确我们有什么资源之后,按照投资企业的不同阶段,来确定介入投后服务的时间。对于早期项目,尤其是天使项目,我们可能在投资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把投后服务代入进去了。很多天使项目并不是非常全面的,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与创始人一起打磨完善出来的。我们帮助创始人完善,以创始人为主,这就是在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一些投后服务了,当然这个是针对有意向的企业才会这么做。
相对来说,我们会对早期项目的投后服务花更多的精力,服务更全面,除了要帮企业做后续轮次的融资,关键团队成员的引入,还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帮企业在哪个地方政府做落地,在企业刚刚成立品牌能力较弱等时候,帮助企业做品牌方面的宣传等等。
对于早期项目,我们等投后服务需要更完整、更全面,但对于中后期项目,很多投的时候,企业已经发展很好了,尤其后期项目,我们是帮助不添乱。往往是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再结合自己的力量帮它。正常情况下,企业没有特别诉求的时候,我们是一般不太愿意干涉企业发展,企业本来就在良性轨道上,干嘛要干扰它正常的行驶呢。
洪林:没有投后的项目有可能是最好的项目,对于成熟期项目也许适用,但早期项目确实需要我们更多去关注,这个议题最后请天风天睿的张丹总谈谈她的看法。
张丹:非常认同前三位嘉宾的观点,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聊投后的话题非常有意义,因为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对于被投企业的经营多少都产生了一些影响,作为我们投资机构也一直在刷新预期,但这恰恰也是个好机会,反过来让我们用这段时间对投后服务做更成熟的思考和布局。
我个人认为,投后服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以平台化的方式运作,这个平台化不仅需要把过往投后服务部门需要做的,比如说法律、财务、风控合规等事情做好,更要把对企业的赋能能力提升到投后能力的重要位置,而且后者的重要性有时更甚于前者。我们实际在做的对企业的支持包括了帮助企业进行下一轮募资,对行业上下游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帮助早期项目在关键阶段确定发展方向是否存在偏差,后续资本化路径的安排等等,对于我们来说,这方面能力的打造恰恰是我们这一两年的重点。
对于天风天睿的被投企业来说,我们会在早期项目投入更多的精力。举个例子,我们在天使轮投资了一家肿瘤医疗服务企业,经过两三年时间,它已经从20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肿瘤领域的整建制医生集团。在这个项目上我们的差异化赋能是非常显著的,我们从投资项目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它顺利IPO进行很多准备工作,包括下一轮募资、包括经营合规,包括企业上市主体的股权结构优化,以及其他必要的行业资源支持。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催着企业尽快上市,而是让它少走弯路,能够在一条正确的资本化路径上面发展业务。
在中后期项目上我们介入相对较少,但服务的优势会更明显。天睿对中后期项目投后服务的态度是多帮忙少打扰,通常我们在投资企业之后,会与被投企业保持定期业务沟通,在周期性的沟通中对公司的业务及需求进行了解。我们的帮忙有两个抓手,一是在企业想去哪个地方政府落地或者延伸业务时,我们会依托券商营业部的资源提供支持,二在选择资本化路径上面,我们会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也及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周期和大环境来为企业提供退出规划。
总体来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投后平台化能力,从之前单纯以券商的资本能力为企业提供帮助,到现在是以整个券商体系的综合资源对企业进行扶持,这是天风天睿的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坚持对被投企业持续地赋能和提升,让企业通过自身的成长来创造收益,而不是靠资本市场的波动。这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天风天睿对投后服务的态度和未来要坚持的事情。
02
发挥各自优势,
使市场化基金与产业化资本相辅相成
洪林:我个人感觉,我们所投的企业不管它在什么阶段,早期、中期、成熟期,每家企业一定有它所擅长的地方,也一定有它的短板,对于机构来说,我们要像做尽调一样,有能力挖掘这些企业的需求和短板,针对这些短板,如果利用我们的资源帮助企业,让他们少走弯路,走得更顺利一些,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的话题跟产业基金有关,市场化基金跟产业化资本竞争的过程中,市场化基金如何体现优势,如何吸引企业来选择我们呢?
这个问题先请沣西基金的祖总来分享一下。
祖玮屹:我觉得市场化基金与产业化资本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话题,现在这个投资时代,纯说自己是财务投资人,其实是挺不切实际的事。
沣西基金作为城投背景的基金管理机构,以我们的理解,首先自身的定位不能只是定位为纯的财务投资人或者简单的投资机构。首先,我们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判断,确定自己手上有什么样的资源。我刚才介绍沣西基金的投资策略非常清晰,就是把拟投企业方向和城市建设方向相融合,这样逻辑就变得非常简单。沣西新城建设方向就是“双碳”,它是很长的产业链,我们在“双碳”的储能领域进行布局,比如我们会布局上游的材料,在材料发展的过程当中,城投有自己的“双碳”园区,园区上的14万平米的光伏订单,我们会优先给到拟投企业去。
为什么投后非常重要,尤其早期的硬科技类企业,我认为,它估值的成长一定是很多政府资源的变现。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点非常重要,你得知道自己手上有什么牌。
我们的优势有三点:
第一,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需要的,无论是早期企业还是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使企业能活下去,不断获得成长的订单。
第二,作为国有背景的机构,我们资源整合和动员能力是很强的,比如我们跟中金资本成立了双GP基金,同时跟省政府、上市公司也进行非常深入的联动和合作,在这样平台化思维下,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丰富的投行资源用于产业发展中。
二十大以后,我们不少拟投企业认为以后资源会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政府手里,而政府手上掌握的资源需要地方城投去转化,去利用,其实地方城投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可以辅助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资源,我们非常愿意把这些资源分享出去,因为从城市建设来说,分享这些资源是一个从城市建设发展到优质资产导入的过程,而作为资本投资机构来说,城投又是一个天然的优质资产的抓手。这样来讲,有丰富投行经验和资源的机构与我们城投是一个天然的融合。
为什么一开始我说并不矛盾,我们自身也是产业资本,而产业资本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同一个行业、垂直领域当中给企业进行支撑和支持,其实给企业提供包括产业+基金+园区到发展空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资源。
所以,我认为产业资本的定义要更开放,而不是简单聚焦于自身能做什么事。
第三,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个点,作为国有资本,我们赋能的方式还包括用国有资本背书给拟投企业做支撑。
举个例子,我们在西安交大投了一个软磁项目,我跟创始合伙人一直在聊,作为一个早期企业,资金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只占30%,剩下的70%由谁补?由政府出面,我们来帮助它在产业上进行团队式的整合,我们从华为挖了一个团队过来,帮它进行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综合赋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城投平台也会对它进行强链、沿链、补链的支撑。
这个问题就是两点:
第一,打牌要知道手上有什么牌。
第二,投后不是简单对接资源,在我看来,它的落地性和时效性比较低,直接介入资源进行赋能才是最有效的。
洪林:对产业资本、产业资源的理解大家各有不同,各个基金的背景也不同,市场化基金可以更多地跟产业方以及政府平台去合作,为企业赋能。
接下来请青松资本李总谈谈他的看法。
李峰:我们现在管理着一支20亿的医疗产业基金,这支基金我们就是和一家医疗器械产业方共同管理的,现在已经做了两期,双方团队也合作两年,对于产业基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产业基金投资这个企业以后会做什么,我还是有点经验的。
首先,我认为产业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的投后能力的区别,本质上是特长不同。产业基金能带给企业更多的是渠道资源,原材料、客户对接,帮助企业打开营销网络。我认为,他们双方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像市场化基金以财务投资为主要目的。
另外,他们的合作往往集中在生产经营领域,产业基金对被投企业的投后赋能、投后服务,往往是在投资以后才开始的。
青松资本内部不叫投后,而统称为“赋能服务”,我们这种赋能服务从接触企业,关注到这个企业,就开始了。我们投的不少项目,往往跟踪了两三年,即便是企业没有融资需求,我们也要从关注它那天开始就要创造机会为企业服务。
这样,通过长时间全周期无怨无悔的帮助,我们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企业有融资需求时,我们就会顺利拿到投资额度,这种项目往往也是我们的明星项目。我们经常说投比较好的项目就是两个one,一个是only one,即这个企业只有我们投进去之后,别的投资机构才跟进,另一个就是last one,最后一轮融资的时候,企业希望我们参与进去。
产业基金天生就有优势,有些企业希望依靠这些大的产业方,借助产业资源快速发展。而作为市场化机构,我们要做的就是锻炼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能力,能够跟产业基金相辅相成,大家一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
我认为未来跟产业基金赋能能力的补充,可能是每个市场化机构要认真思考、去着力的地方。
洪林:最后这个问题请陈总也说两句。
陈煜:刚才听了青松的李总讲了非常有感触,有很多点是共通的。
不同的机构背景从业人员都有自己原来的职业背景,不管从原来做产业转做投资人,还是从其他行业转做投资人,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以我们自身为例,我们原来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再到投行,再到企业的内部管理,我们能够为企业的合规运营,IPO判断、投资决策等赋能。
目前A股刚超过5000家上市公司,其中超过3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董秘或者战略投资管理人,原来都是四大背景,这其实是最近这10年能看到的一个变化,像跨境电商行业80%以上公司CFO来自于四大背景,比如说安克创新等。我们紧紧抓住自己本身的禀赋能力、专业优势,去做投后工作。
李总讲到两个点我觉得非常有共鸣:
第一,我们讲服务不应该只在投后,在投资企业过程中,我们需要接触很多企业。我们经常把它比喻为大漏斗,假设接触100个企业,最后能成为投资标的的可能只有一个,但其实另外的99个企业如果能用服务体系去持续跟进,在某个时点他们也可能成为投资标的,而且通过持续服务对企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形成更科学的投资判断。这是我们这些年来的深刻体会。
比如我们有个项目最早是在新三板挂牌,我们跟进了六七年后这个企业准备申报科创板,我们以比较好的估值参与了它Pre IPO轮融资,而且是唯一一家机构投资人。这个不能靠最后阶段去跟进,而是六七年时间的积累。
第二,每个机构有自己的特点、特长,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能做到有特色的投后服务。
03
投后是系统工程,
需要制度安排与技术辅助
洪林:谢谢各位嘉宾,我总结一下各位嘉宾的观点,第一,今天在探讨投后,投资的赋能服务其实已经从投后延展到投前,投前怎么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为企业做服务、做沟通,能让企业认可我们投资机构,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其次,我们要认清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优势去对接企业,服务企业,即便是产业机构也不能把企业所有的短板补齐,我们还是要依据自身优势帮助企业成长。
最后一个话题,科技如何赋能投后管理。这个问题首先邀请坚木投资的刘总分享一下。
刘晓霞:投后工作是工作量又大、又复杂、又是具体的事物性工作,比如为了帮助企业进行新一轮融资,我们可能要帮助他们修改PPT,重新调整逻辑,培训路演,也可能亲自上场给他做几十场的路演,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很多。
因为我们有产业基金,也有政府的资源,我们在重庆拿了引导基金的钱,拿了区里的钱,也拿了园区的钱,所以我们天然要有一些前置的投前工作,会先有落地项目。我们在服务上会做得很深,比如帮企业找房子,谈条件,在当地储备人才,比如为医疗企业对接医疗资源,客户、经销商等一系列都会帮忙。
整个投后工作压力如此之重,团队该如何建,制度该如何建,也是我们坚木一直在思考的,怎么样把投后做得更好,怎么用科技的手段赋能投后。
我认为赋能投后先要赋能自己,自己有了思想、有了能力,加上数字化这个工具,才能赋能被投企业。
2015年时,我们就想上一个投资管理系统,来管理整个投资运营,但因为当时项目数量不够多,基金规模不够大,软件系统可选择的产品少,一直没有落实。直到2022年,得利于整个数字软件行业的发展,我们通过PAAS+混合云的技术,上线了我们第一版自主设计的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此我们还招募了专门做数字化系统实施的团队。
我认为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前后贯通,还要躬身入局。我们在投前尽调的时候问了很多问题,每个项目在不同阶段都会有自身所缺少的东西,不论是资源,团队,技术等等。这些信息在投前的时候我们都会登记下来,并上传系统。而这些关键信息在完成投资之后,自动成为项目经理所需要进行投后赋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是数字化系统上线后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其中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通过内部的投后制度,再建立一个与项目方有效的沟通机制,我们会约定好沟通的频次、沟通的目的、沟通需要输出的文件以及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还有一个反馈机制,在双方互相配合之下,将投后服务不断完善,每一次沟通的关键内容,核心数据,我们也都会在系统上做更新,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更新的内容,查阅整个赋能的进展。
最后,为了更好的做好投后这件事,我们把过往已投的项目进行分类,设计了41个功能模块来对应投后环节中的各个细节,配置了1000多个字段,针对了83个A类项目,进行完整赋能周期回顾。我们把企业的发展情况、舆情监控、同行信息等持续更新,不断的优化,再标准化,也会输出内容反馈给企业,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也减少了企业的工作量,帮助企业形成可复制化的资料,减少了与其他投资机构沟通的压力,聚焦痛点,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在数字化运营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聚焦痛点,资源融合,价值共创,比如跨产业协同,我们投了工业机器人公司,可以跨产业对接给我们的医疗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比如供应链协同,有一个早期医疗企业,产品正在小批量生产,它有一个重要辅料部件它找不到合适供应商去做,我们项目投后小组在日常维护跟踪当中发现的企业的痛点,在将信息发布到系统后,协同组的同事关注到了,直接给推荐了合格供应商,减少了企业试错成本,加快了量产的进度。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输出有效的资源,给企业提供行业洞见,帮助企业提高商业认知。我们找到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投后赋能,推荐基金生态中可以互相协同的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不仅仅在渠道营销供应链等环节深度合作,同时我们也保持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合适的阶段提供有效的帮助,不会越俎代庖。
洪林:谢谢刘总,松禾资本是投资行业的老兵,投过的企业很多,您简单说两句。
汪洋:投后在松禾是体系化的工作,除了独立的投后管理部,系化的工作,会有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也会涉及到公司多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比如风控团队还有专门的投后风控组,也会参与到投后管理工作当中。同时我们还有HR团队、品牌团队,也会参与到投后当中。
为什么要设立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呢?
第一,松禾所有的项目投资完成之后,会给每个项目分配A角和B角,投资团队就是天然的A角,因为项目是你投的,你要对项目负责。松禾会安排B角,有些项目可能没有团队在管,这种情况下,投后团队的成员必须顶上去,要做A角的角色,要以投后为主做投后。
第二,对于即使有投资团队的项目,我们也希望从投后团队的角度,看到另外一种声音,从他们的角度来反映这个项目的情况。我自己也是做投资出身,所有的投资团队都会对自己投的项目,天然有一个“护”的心理,往往到项目救无可救的时候,才说这个项目不行了,其实这当中会错过很多拯救项目的时机。
我们希望除了投资团队之外,公司还有一个独立的团队,从他们的角度看到项目的情况,综合大家的意见,去得到这个项目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还有风控的团队呢?松禾的风控团队可以越过投资团队,直接对项目提出处置意见,风控团队更多是做项目风险的管理,公司赋予他们的权利是即使投资团队不认同,风控团队依然可以提出对项目处置的意见,也是从项目的安全性考虑,给风控团队这样的权利。这会涉及到三个团队。
在投后的职责上,除了日常的项目管理之外,我们主要提供五方面的增值服务。
第一,客户的对接。刚才我也讲了,松禾资本能链接到1000多家企业,帮助新的被投企业,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客户进行业务合作。
第二,后续融资的对接。早期项目很多是需要我们帮它做后续融资的。
第三,帮助企业关键团队成员的引进,尤其是早期项目团队并不完善,这时候你需要帮助被投企业做一些核心人才引进的工作。
第四,我们会帮助企业做政府资源的对接,各个阶段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诉求,希望从政府那里得到助力。
第五,帮助企业做品牌的宣传。更多的是帮助一些早期企业,在他们没有自己品牌团队的时候,来协助他们做这个事情,一般来说后期项目,我们是跟项目方联合处理,帮助他们做公关危机等方面的工作。
在工具上,我们有独立的数据库和OA系统,在这上面有独立的投后模块,帮助投后团队对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提供各种各样的赋能和增值服务。因为我们会要求所有项目的A角(可能是投资团队,也可能是投资管理部的同事),要求他们在每个季度更新企业的最新情况,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情况等,以方便我们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
洪林:总结一下刚才汪总所讲,作为一家大机构,投资的项目很多,用制度化的手段和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投后管理和赋能,能够化解风险,也能更好陪伴企业成长。
最后邀请每位嘉宾给投后这块做个总结或者表达一下自己对2023年的期望。
祖玮屹:从机构的角度来说,新的一年对投后有更高的要求,用我们自己的投资策略和slogan来说,就是“两链融合,多项赋能”,除了资金以外,机构真正变成企业的合伙人,这点在我看来至关重要。
张丹:天风天睿一直把自己作为企业的长周期资本合伙人,我们常说一句话,我们既是投资者也是服务者,从我们投资进去的那一刻开始,就会向被投企业倾注整个券商体系资源,也是从投资那一刻起就以服务者的心态做投后服务。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愿景。
汪洋:在一起才能了不起,要和LP在一起,和行业合作伙伴在一起,和被投企业在一起。
刘晓霞:我们机构希望能够躬身入局,共同成长。
李峰:帮助不添乱,双向赋能,双向服务。
陈煜:接下来的一年里各种业务可能更加活跃,希望在更加广阔的业务场景里,让我们的专业能力能够帮助到不同类型的同行,或者能够产生更多的合作与协作。
洪林:投资以及投后是一件道阻且长的事情,我们不管做投资还是做投后或是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收获成长,收获陪伴。
网址:投资人谈投后:投后不只是对接资源,需要系统化、体系化、个性化服务 https://mxgxt.com/news/view/233843
相关内容
明星跨界PE/VC投资退潮:私募投资趋于规范化、专业化创业风向标,七大明星投资人谈2015投资热点
演员高圆圆化身投资女神:投资30家公司,资本版图大起底
曾获高瓴创投、源码资本等投资 尘锋信息抢滩SCRM市场
粉丝文化是如何被异化的?从“倒奶打投”谈起
国家药监局:系统构建中药监管制度体系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资本追逐、政策加码、技术升级,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关键期丨投资者早报
女主播“变脸图”引热议 基金投资娱乐化是良方还是毒药?
起底投资圈明星势力:胡海泉曾投资美腕,杨颖是papi酱“金主”,白敬亭化身LP
什么是资源对接!资源对接需要注意些什么?
公募等机构积极构建个人养老投资良性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