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才女”这个称号,而很少见人说“才男”?

发布时间:2024-12-16 20:34

不久前,鲁豫曾经采访过被誉为“娱乐界才女”的徐静蕾,对于大众贴在她身上的“才女”标签,徐静蕾表示并不接受,这和她在一档以谈话节目为主的综艺节目——《圆桌派》——上的表述基本一致,她表示“才女”的称谓乃是外界强加于她,和她无关。

如果我们仔细考虑“才女”之称谓,多多少少有一种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这一名词的构建和恩赐的意味存在,它更像是高高在上的男性,对于“卑躬屈膝”的女性一种恩赐的标签和定义。

尤其是当我们在谈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那些被后来史官赞称为“才女”之人,我们一提到李清照、一提到管道升、一提到朱淑真,脑袋中一闪而过的一个词,就是“才女”。

而我们把一个人称之为“才女”的时候,实际上就在潜意识中认同了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女性似乎不应该有才能,而他们这一小撮人,居然有其他女性所不具有的才能,所以我们会把他们单独拿出来,用另外一种称谓来称呼他们,这个颇具“男权色彩”的称谓,非“才女”莫属。否则,为什么我们不会说“才男”?因为在古代封建士大夫心目中,男子本来就应该有才能。

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的士大夫们确实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他们主张女子最好大字不识一个,但这恰恰是最矛盾的地方之一。历史上被人们传颂的女性、被人们歌咏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无一不是有才学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就跟前些年还在电视荧幕上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微服私访》等电视剧中展现的一样,整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人所喜欢的,并不是那些无才有德之的女子,相反,他们对那些才女,以及被当时社会所摒弃、看轻的名妓抱有极大兴趣。

封建士大夫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女性虽然有一定才能,但不至于超过他,不能达到”牝鸡司晨“的地步,要在他们掌控范围之内。一旦女性的才干、才能超越了他们的掌控,乃至于成为整个帝国的掌权者,比如武则天,那么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当我们谈到才女,尤其是对某些女性下这样的定义、贴这样标签的时候,应该格外小心这样的称谓、标签背后所存在的文化意义。

但是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古代的封建社会,会产生”才女“这种看似褒扬、实则透露着浓浓男权色彩的称呼呢?

我认为这是我们社会对于”性别角色” 的刻板印象——角色差异——所导致的。

“刻板印象”这个词是心理学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刻板印象的研究最早是从西方开始的,尤其是在白人黑人问题上的肤色歧视,成为了刻板印象研究的起点,而随着人们对于刻板印象的逐渐深入了解,性别上的刻板印象也随之呈现。

我们大多人或许都会承认,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归根究底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我们所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差异到底是天然就存在的,还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

近些年来,一些认知科学和脑部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虽然存在器质性不同,但是这些在认知上以及脑部构造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以往我们认为男性所擅长的东西、女性所不擅长的东西,都可被怀疑。

因此,一些科学家相信,男女差异实际上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当我们长期处在一定的环境熏染之下,这些环境本身所构成、带有的某些观念、潜意识,就会以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认同。

所以,当整个社会都会认同“男女应该不同”,甚至“女性不应该有才能”的时候,女性自己往往对这些看似压迫她的事物感到内在性的认同,并且往往朝着社会权威所希望的方向演变下去。

而人的心理并不是万能的,人的一部分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心理、心灵的,但是人的灵魂,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身体的,身体和心灵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身体疾病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的症结,是心理和身体之间的矛盾。当我们心中所想的东西和身体的感知违背之时,身体就会发出“抗议”,而患病并且体验痛苦的过程,似乎更像是一种充满隐喻色彩的苦难经历,只有经过这番痛苦醒悟之后,人才可能过的更好、更明白。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我最推崇的一部明代戏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杜丽娘其实就是一个带有上述我们所说的“隐喻色彩的苦难经历”式的女主角,她青春美好的心灵和身体均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压迫和束缚,这虽然不会让她暂时感到痛苦,但是一旦得知真相,那就是巨大的打击。

丫鬟春香有一次带她去游园,这虽然只是他们家后面的后花园,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见到过。当她看到满园春色之时,不禁暗自伤神,于园中梦遇才子柳梦梅,之后,她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梦醒之际,杜丽娘知道这一切都并未发生,不禁暗自伤神,最后抑郁而死。后来到了阴曹地府,杜丽娘据理力争,重返世间,突破重重阻碍,与柳梦梅重新回合。

“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杜丽娘身上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但是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和身体逐渐接纳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生于封建家庭的杜丽娘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于爱、欲都存在着双重的压抑,“游园惊梦”的意义就是使得杜丽娘在心理上得到了解放,但是当心理的“猛兽”一旦被释放,身体上的渴望就会越发强烈,最终受制于社会现实的杜丽娘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解脱之道,因此含恨而死,似乎在用身体上的死亡“来抗议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据传此剧一出,闺房女子无不传阅争相观看,甚至有些女性为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汤显祖对于当时社会观察的深刻、笔触的尖锐。

即便《牡丹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即便他最后还是不能逃脱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窠臼,但这一结局的促成者正是来自于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得到了他们允许的才子佳人最终在一起了,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讽刺和无奈。

所以,终究来说,《牡丹亭》还是带有很多悲剧性色彩的,而造成这样悲剧色彩的根源,既可以简单的把它归罪于无形社会的制度,也可以说这就是人性中认知的局限所造成的。

我们对于男女的刻板印象,最终作用于僵化的封建体制,就会造成这种压制和不平等。但是在一切封建制度不复存在的今天,在从没有过封建统治的欧美国家,对于人的年龄性别、肤色、社会角色的歧视、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它像一块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缠绕在现代社会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中对于男性的一种“反制”,比如男生如果出门打太阳伞、抹防晒,或者进行一些看别人看起来不那么“爷们”行为的行为,就往往会遭受这种性别角色的嘲笑。这些嘲笑往往不是来自异性的看法,而往往从性别内部开始,从性别内部的认同感危机开始,或者是对于流量小生、小鲜肉的歧视、甚至是地域黑,地域炮。

这些争论其实都非常无聊而且毫无逻辑,但是相信的人却很多,或许这就是人性,或者说它是我们认知中永远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短板,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身心,用一种自由、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那么这些被压抑的、被扭曲的东西,就会更少一些吧。

网址:古代为什么有“才女”这个称号,而很少见人说“才男”? https://mxgxt.com/news/view/229795

相关内容

盘点中国古代六对郎才女貌 才子配佳人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人物简介
为什么世人都说:这个朝代的道观中就没有好女人?看她就知道了
一个男人真的爱你,才会这么对你,别错过了
当下很火的男明星,却没多少影视作品,这是为何呢
为什么男明星留个胡子就是转型,而且很多还成功了
黄蓉靠近杨过为何脸红?为何想到男女之情?你听黄蓉自己说了什么
男神收割机的这几位女星,戏红人不红,才堪称“流量绝缘体”
她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之一,却凭通身才华成为大唐女校书
古代四大才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