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人都说:这个朝代的道观中就没有好女人?看她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4-09-06 13:13

相思的滋味,几乎每个人都有尝过。它说不清,道不明,却深深地刺在一个人的心头,随时都会滴出几滴血来。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她的相思,就像一朵鲜艳的花儿,绣在了中国的千年文化之间。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这是六岁的李冶,在自家花园观赏蔷薇时,写下的一首《咏蔷薇》。这首诗,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唯独她的父亲不这样觉得,因为,诗中的“架却”与“嫁却”谐音,误以为她小小的年纪,居然有了这样的心思,长大后,恐怕会成为一个失行妇人。

从李冶写下这首诗后,李父一直非常忧心,虽然,这个孩子聪明异常,但是,留在他们身边未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等到李冶十一岁的时候,李父就将她送去剡中的玉真观出家,并改换了一个新的名字——李季兰。李父希望女儿能像兰花一样,雅致、高洁。

然而,李父没能想到,居然是自己亲手将女儿推上了“风流女冠”的头把交椅。

道教的起源,是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但是,唐朝的李氏皇帝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有头有脸的祖先,寻根朔源到了老子那里。恰好老子也姓李,就这样,道教便盛行开来了。唐代的道教一直以来备受推崇,而且,没有特别严明的清规戒律,比民间要开放许多。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当时的社会非常支持女子成为道姑,所以,女子入道观,慢慢成了一件时兴的事儿。

历史上的唐代是非常开放的,但是,对于民间女子也是有着诸多限制。可是,她们只要入了道观,就成了自由身,所以,有不少习惯无拘无束的女子,以修道为名,自愿成为道姑,过上了自由自在的浪漫生活。所以,将季兰送去道观的选择,反而,违背了李父的初衷。

总而言之,从入观的那一天开始,李季兰的人生轨迹就被改变了。

玉真观道长看季兰才思敏捷,便对其悉心栽培多年。在琴棋书画的长期熏陶下,长到十六岁的季兰,美得不可方物。在《唐才子传》中,就有记载过她的美:“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不过,更让人讶异的是,一介女冠的李季兰,在《唐才子传》上也有一席之地,可见,她诗文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如果说,她六岁时就被认为写出了思嫁的诗,那么,此刻正值妙龄的她,心底里已有了一片旖旎情思,就像三月的桃花那样,正灼灼绽放。

她期待着,有一天会遇到一位相貌俊朗、才情斐然的男子。这一点,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兴》中,便可大略窥视她的一点小心思: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来道观的人很多,其中,自然也有轻薄之人。他们一见到这位姿容绝美的小道姑,总要勾搭一番。但是,李季兰对此并不惊慌,只是任由两腮绯红。在男人看来,她是作欲拒还迎的样子罢了,她那一双顾盼流转的含情美目,分明泄露了她隐藏在内心的心事。

于是,那些孟浪之徒们出入道观的次数越发频繁了起来,说是来修行,实际上,是来约见季兰的。在三番两次的挑逗下,李季兰越发迫切想要谈一场恋爱。但是,她还只是一名少女,看在眼里的道长,担心她会受伤害,对她也更加严厉了些。

所以,还算本分的李季兰,也只是跟他们谈诗论道,顶多也就是眉来眼去,没有发生过出格的事。

但是,日子一久,她厌倦了道观的日子,想要体验世间繁华一趟,便找个机会偷偷下山了。泛舟溪上之时,她遇到了自己认为的一场爱情,这个男人名叫朱放,是一名隐居此地的名士。他们两人一见钟情,很快陷入热恋,度过了一段浪漫、唯美的初恋时光。

然而,这幸福的日子伴随着朱放赴江西为官,就戛然而止了。从情郎走了之后,无尽的寂寞让季兰备受煎熬。或许,这段恋情在朱放眼里,只不过是赋闲期间的一场艳遇罢了,艳遇过后,他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别李季兰》赠与了她: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与此同时,李季兰也附和了一首《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对于这段感情,李季兰一直未曾放下,带着对朱放浓浓的思念,她又写了一首诗《寄朱放(一作昉)》: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朱放没有回复,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李季兰的初恋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之后,命运又跟她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就在季兰忧思难忘之时,她又遇见了自己第二个爱人。这个男人名叫阎伯钧,算得上是个文人,长得玉树临风,而且,潇洒不羁。季兰完全忘了初恋带给她的痛苦,再次投入到了这段感情当中。

阎伯钧的出现,填补了李季兰感情上的空虚,虽然,她经历过失恋,但是,仍然将满腹柔情都给了阎伯钧,完全没了理智。在意乱情迷中,李季兰产生了想和他长相厮守的想法,但是,阎伯钧每次总是找不同的理由来搪塞她。

恰好在这时,来了一纸任令,派阎伯钧到外地为官。瞧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为何受伤的总是女人呢?

毫无悬念,又是一场离别,再次的离别让李季兰倍感痛苦,于是,她提笔写了一首诗《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在诗中,她强烈表达了不愿与心爱之人分离,无比盼望他快点回来的心情。其实,在阎伯钧心里,与一位如此美艳的女子分别,多少是有些不舍的,但是,更多的则是赴任带来的欣喜吧。而在季兰的心中,她早已把阎伯钧看做自己的夫君,可悲的是,她投之以桃他却未报之以李。

虽然,他们后面有书信往来,但是,阎伯钧多次在信中隐晦地表明了不愿再继续交往的意思,季兰是个聪慧的女人,怎么会读不出来,但是,她还是一次次的欺骗自己:他还是爱她的,只是公务繁忙,不能来看我罢了。

李季兰虽然是个多情的女子,但对每一段感情都是认真的。而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在赋闲之时,想要找个美艳女子来打发时间,顺便抚慰一下自己焦虑的心情,直到盼望许久的任命书下来以后,就会毫不犹豫的去赴任。他们了无牵挂,绝不会为柔情蜜意和海誓山盟买单。

李季兰的两段感情都无疾而终,怎能不让她心痛。接连的失恋打击,让这个多情的女子患上了相思病,病中的她,写了后来名噪一时的《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在高楼上,有一位姿容绝美的女子在抚琴,诉说着比海水还要深的思念。这思念是渺无边际的,相思是如此的痛彻心扉。携着满腹忧思,她(李冶)独上高楼倚遍危阑,轻抚相思曲。可眼前,却已然是燕去楼空,月华深浓。想起故人,弹到相思断肠处,不禁的扣断了哀弦。

当李季兰韶华将逝时,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三个男人,他的到来,温暖了李季兰冷寂的心,也就是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其实,陆羽与李季兰是曾有一段渊源的:陆羽原本是一名弃儿,被一陆姓僧人捡起,后来,寄养在一位李姓朋友家里。

没错,那就是季兰的家。由于,陆羽年纪比她小,只能喊李季兰姐姐,后来,李季兰入道观之时,李家就渐渐的家道中落了,陆羽为了不增加李家的负担,便回了寺院。可是,陆羽始终不愿做和尚,但很喜欢研究茶道,也喜欢游历名山大川。

后来,陆羽还是很想念李季兰,于是,特意到玉真观来拜访,一看见她生了病,很是心疼,便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为答谢,其诗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陆羽一直是很喜欢李季兰的,但不敢表露出来,因为,他长相很是丑陋,而且,有口吃的毛病,在李季兰面前,他总是木若呆鸡的样子。李季兰也早就看出了他的真情实意,但是,对他李季兰更多的则是感激之情,再加上,一点点爱恋之意。

然而,就在此时,陆羽却遇到了一个“情敌”,便是他的朋友皎然,是一名诗僧。之前,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茶艺,直到陆羽去照顾自己的心上人了。皎然很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能让陆羽这样神魂颠倒,长时间不见人?

这有段时间,皎然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之后,出于好奇,皎然坚持要和陆羽一起去看望李季兰。当李季兰见到陆羽身边的皎然时,一下子被皎然的翩翩风采所吸引了。皎然比起陆羽,虽然,已是僧人,但也算得上翩翩美公子。

而且,李季兰的心思压根就没有在陆羽身上,现在,又来了这样一位长相俊朗的小和尚,于是乎,她的春心再次荡漾了。她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写诗,隐晦地向皎然示爱。

皎然虽然年纪轻轻,但早已心如止水,所以,在面对才貌俱佳的李季兰时,他并没有接受,而是写了一首诗拒绝了她。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答李季兰》

就这么一句“不起禅心”便将李季兰的情意关在心门之外。谁知,他身上的这份气定神闲,反而更加的吸引季兰。

既然不能在一起,做朋友也好。季兰在这个事情上想得很通透,很快就把这份思慕化为友情,他们三个人常常一起吟诗作赋,煮雪烹茶,俨然成了玉真观一道别样的风景。

由于,在道观中一直过着开放的生活,导致李季兰的性格越来越豪放。

此时的她,已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她就像一朵艳丽的交际花,游走于文人骚客和达官显贵之间。她喜欢组织诗会,而且,才思也令那些文人们自愧不如,同样,她的豪放也让他们叹为观止。

或许是恃才傲物,她喜欢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偶尔也会有一些大尺度。

在诗会当中,她与诗人刘长卿来往比较频繁,刘长卿对她很是欣赏。

有一次聚会,众人开了刘长卿一个玩笑,说他患有阴重之疾,李季兰也开口说了一句,“山(疝)气日夕佳”,心有灵犀的刘长卿,很快明白她的意思,回复了一句:“众(重)鸟欣有托”。惹得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他们的一问一答,正是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戏说了这上不了台面的疾病,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才思敏捷,虽有些涉黄,但是,对得很是巧妙,完全挑不出任何破绽。

要知道,刘长卿既是官员又是诗人,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却甘心被这样一位女道士当众“调戏”,可见,他们的关系不简单。

女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变老,连美艳的李季兰也不例外。

当岁月如白驹过隙之时,李季兰也感受到了美人迟暮的哀伤。就在她进入不惑之年时,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唐明皇李隆基听闻这个女道士不止颜美而且才佳,于是,便拟旨召她入宫。

唐明皇与杨贵妃比翼双飞的爱情故事,天下皆知,而且,杨贵妃也有在道观待过的经历,多情的李季兰觉得:自己也可能像杨贵妃那样嫁给皇上,但是,为何偏偏是在她韶华渐逝之时,才说要召见呢?并且,在她西上长安之前,她还留下一首《留别友人》诗云: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实际上,李季兰想多了,唐明皇只是欣赏她的才气,没有其他想法。

那时候的唐明皇与杨贵妃很是恩爱,眼里哪容得下其他的女子。但是,李季兰还是遐想了一番,对着镜子一遍遍梳妆,但是,都怎么都化不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妆容。她意识到:自己真的开始变老了,但是,无论怎样,能被皇上召见是一件高兴的事儿。

抱有幻想的李季兰终于见到了唐天子,唐明皇虽然年岁已高,但是,风流倜傥依旧。唐明皇见到她后,送了一句评语:

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

在唐明皇眼中的李季兰,不再年轻了,但是,好歹风韵犹存。面对唐明皇的评价,李季兰有些高兴不起来,毕竟,她曾经可是拥有盛世美颜的大美人啊,如今,在唐明皇眼里,不过是一个还算好看的老太太罢了。

古代那个年纪的女子,若是保养不当的话,很显老态。所以,按照唐明皇的说法,季兰保养得还算不错,而且,她本身就是修炼之人,也懂得一些养生驻颜之术。

唐明皇只留她在宫中住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李季兰在宫中见证了唐明皇与贵妃的恩爱,然而,一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以出众的才情和艳丽的容颜,周旋于众人之间这是常态,虽然,后来又得到了“大唐第一女冠诗人”的声名,但是,正是因为这声名蹉跎了她前半生的光阴。“貌也好,才也罢,一切都是浮云。如今,即将要出宫,我该何去何从?”

出了宫的季兰一时也不知道去哪里好,就在长安滞留了下来。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明皇带样贵妃出行避难,没了主心骨的长安,很快陷入到了一片兵荒马乱之中。李季兰辗转流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躲避战火。

过了几年,李季兰再次回到长安。此时的大唐没有了昔日的繁华,随着安史之乱的开始,杨贵妃就在马嵬坡被迫自缢了,唐明皇也退位做了太上皇。如今,八年过去了,唐明皇已作古,长期承受战火混乱的长安,已经是满目疮痍。

此时的李季兰已经年过半百,对于人间的悲欢离合感触颇深,她也明白了:世间的人情百态,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曾经有过艳遇也好,迷情也罢,都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罢了。为此,她写了一首《八至》,从这首诗中,也颇能感觉到李季兰的心性: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多情的她谈过很多恋爱,但是,终生未曾嫁人,经历的感情不是无疾而终,就是始乱终弃。其实,她经历过的那些所谓情爱,只不过是满足男人们的猎艳心理罢了。因为,在那些男人看来,猎艳的对象若是才貌俱佳,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些被人羡慕的资本。

唐朝的道观,是很少有贞洁烈女的,那些男人不是不明白,但是,他们还是会跑去道观猎艳。说白了,就是找个红颜知己填补自己内心的情感空虚罢了,并非是挑选妻子那样。李季兰这一生,几乎都在谈情说爱,经历过太多合合分分,最终,也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唐德宗和当年的唐明皇一样,也慕名召见了李季兰,盛赞李季兰的才情和在她身上依稀可见的美貌。

虽然,安史之乱已落幕,但是,朝政依然不稳。直到公元783年,发生了一起泾原兵变,曾经的节度使朱泚突然自立为帝。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信,他就把一些文化名人召集起来,命令他们写诗为他歌功颂德。

不幸的是,李季兰的名字也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只因为之前她与朱泚有过来往。不知道是否出于胁迫,李季兰还是为朱泚赋诗了。其实,能写的无非是万物祥瑞、天下归心之意。然而,朱泚实力不够,很快被唐德宗的兵将平复了叛乱,最终,朱泚死在唐德宗的刀下。

唐德宗回归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肃清叛臣。一得知季兰曾为朱泚上诗,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将其乱棒扑杀。就这样,一位被誉为“大唐最风流、最浪漫的女冠诗人”,最终,惨死在乱棒之下。

后记:李季兰是一个天生感情丰富的女人,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走了朱放,还有阎伯钧,前有陆羽,后有皎然,甚至,还有刘长卿等等。她玩得起高雅,也搞得了戏谑。说她薄情吧,但她也深受感情的伤害,说她多情吧,她却以真心对待每段感情。

她并不想游戏人间,也渴求真正的良人。无论是朱放还是阎伯钧,一走了之以后,她都是痴情相望的。可惜,历史不会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她父亲当年没有送她去道观,她的人生轨迹是不是会不一样?如果,她遇到了一个与之相爱终老的男子她的人生轨迹是不是又不一样?

自古红颜多红颜薄命,在时代的剧变前,任何个人都很渺小,每一个微小的个人,都无法如事变平定后的结论般,选择自己的人生,由此,或被认定为一种叛逆,就要以你的生命来偿还,本该由时代承担的罪责......

责任编辑:

网址:为什么世人都说:这个朝代的道观中就没有好女人?看她就知道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32865

相关内容

林保怡没有拿影帝太可惜了,只要看了就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女人是不是对你“有意思”,请她吃顿饭,观察她的这4个细节就知道!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格局,看一点就知道了
女人要知道,一个男人的人品好不好,注意观察这4个细节就知道!
你为什么改变不了命运,看看林则徐的《十无益》就知道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说白了就是这“4个字”,你知道吗?
一代艳星:有这么好看的脸蛋和身材,不就是要脱掉衣服给人看的吗
要知道上镜至少胖十斤,见过本人的就没有说她不美的…
难怪金庸不敢写唐朝的武侠小说,你看李靖、李白都干了什么?
湖南:女子和男同学开房,结果却什么都没发生,有点怀疑人生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