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象学与占星术的神秘画卷

发布时间:2024-12-16 17:28

一、星象学与占星术的起源探秘

中国古代星象学与占星术的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原始社会。在那个时期,古人对 “天” 充满了崇拜与敬畏,他们认为天上星辰的运行与人间的吉凶祸福紧密相连,天象与人事相互对应,于是星占之术便应运而生。帝尧时期,就专门设置了官职来观测星象。如任命羲和等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对天象的观测,并试图从中寻找规律,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古代,观测天象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活动,更是一种与神灵沟通、预测未来的方式。古人将星辰的明暗、位置等变化与人间的吉凶对应起来,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而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这种观念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始终,从夏朝到清朝,历朝历代都设有观测天象的机构,如《周礼》中记载的冯相氏、保章氏等官职,“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后世演变为 “太史局”“司天监”“钦天监” 等机构,承担着观测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星占之术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们对天象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古代星象学与占星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古代占星术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与发展

中国古代占星术在商代以前就已萌芽。据记载,当时的先民们对天象已经开始有所关注,虽然认知较为有限,但已能在甲骨片上留下天象纪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占星术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星占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太岁纪年、十二次、二十八宿、星辰分野等星占体系得到确立和完善。各国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星占家,如宋国的子韦、郑国的裨灶、齐国的甘德、魏国的石申等。这些星占家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和解读,为各国统治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完善与兴盛

两汉时期,星占术得到了新的发展。马王堆曾出土帛书《五星占》,内容十分详尽。这份资料在中国学者的努力下,已经译成了现代文,其中按木、金、火、土、水的顺序,记载了五颗星运行的大要和占星术。在《五星占》中,一度分为 240 分,根据这个数值也可以知道木星的公转周期为十二年。此外,司马迁也将星占等内容成果写入了《史记》。两汉时期的董仲舒、刘向、扬雄、张衡等都是星占高手。他们对天象的观测和解读,为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衰落与转变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繁盛时期,占星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质变。传统以推断国家吉凶为主的占星术此时已经十分繁杂详备。在经过开元年间瞿坛悉达总结汇集的《开元占经》之后,单纯的推断国运为主的占星术基本停止发展,逐步被束之高阁而冷落。于是一些术士将星占术与推命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一全新学问:星命学。星命学何时诞生目前无从考证,韩愈曾经在自己文章中提到星命之法,可见当时星命学已经产生。星命学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变得复杂和繁琐,成为一门高端、高深的学问。宋代的鲍云龙、辽代的耶律纯、元代的郑希诚、明代的刘基、万民英、杜全,清代的李光地等都为这一时代的名家。特别是到了明代,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交流,西方自然科学成果逐渐流入中国,有一位名叫穆尼阁的传教士就写了一部《天步真理》,将西方黄道十二宫与十二辰、二十八宿衔接在了一起。明清时期,星命学已经十分成熟,成为一门异常复杂高深的学问和技术,但专门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少,逐渐成为绝学,这也决定了星命学的衰落和失传。

三、星象学在古代的应用领域

(一)国家军政大事

在中国古代,占星术在国家军政大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常常咨询星象家的意见。例如北魏太武帝欲讨伐蠕蠕,朝臣们指使星象家张渊等人用星象分析劝武帝不宜出征,而崔浩精通星象,与之针锋相对说明应该出征,最终武帝通过这场星象争论下定出征决心。东晋戴洋用星象学为陶侃分析北伐之宜施行,元代田忠良为元世祖用星象学推断南征南宋的结局及所拜统军主将,使世祖下定决心。张康用星象学劝止元世祖东征日本的计划,明代刘基用星象学佐助朱元璋四处征战,平定天下,皇甫仲和用星象学预测明英宗北伐瓦刺必败被俘,向大臣曹鼐建议预立太子以做准备。这些史实充分说明,占星术在当时人们心中地位极高,竟可作为重大军事行动的依据。

在占星术文中,星象家通过对星象变异的观测,为军事家行军打仗提供参考性意见。比如在 “太白占” 中,古人认为太白属金,金主兵、主杀、主征伐、主大将,故仔细观察太白金星的变化,在军事上颇为重要。其光色芒角、盈缩失行、变大变小、经天昼见、流动穰彗以及与其他星宿斗犯侵掩等,均预示不同的兵事情况,包括敌我双方主与将的情况、双方强弱、何方宜战、何方不宜战以及出兵时机、方式、方向、区域、战事结局等等,十分详备。古代军事家多精通星象学,用以进行战争的指导或参考。占星书中本身就有不少兵书,兵书中也多有星象内容。军事家在利用星象学为军事服务时,不仅注意直接与军事有关的因素,还注意一些间接性的因素,如敌我双方的君臣关系及政治状况和地形、气候等因素,认为掌握和利用这些间接性的因素,可使我方占据主动。此外,星象学在讨论战争时,还连带关注战争与民生的关系,认为天下兵起则民乱,造成其他灾殃,天下厌兵。

(二)个人命运预测

星命学主要通行于社会中下层的个人之中,是为个人推测其命运服务的。星命学是古人根据日月五星四余二十八宿及想象出的神煞的运行变化及相互关系,来预测分析个人命运吉凶祸福的学说和技术。以《张果星宗》为例,其基本知识包括以六十甲子纳音法、年上起月法、日上起时法来排定个人的生辰八字,然后按十二辰与二十八宿、州郡分野、五行、太阳行度、太阴行度、星曜行度神、煞位置配合成星图,求出个人的命富、命度、十二宫、行限等基本数据,然后综合分析该人的命运吉凶祸福。星命学有套独特的术语,外行人一下子很难看懂。虽然星命学主要在社会中下层流行,但也有一些士大夫相信并研究它。

(三)其他领域作用

星象学在历法、航海、农业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法方面,星象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星象,总结出了一套严密的历法系统,如黄帝纪年法、夏历、殷商历等。这些历法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运动规律的认知,还为国家农业生产、祭祀仪式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航海方面,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航海上的应用历史悠久。先秦时期,人们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风力航行,将中国东部外测的不同水划成 “北海”“东海”“南海”,并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航海知识与技术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天文导航技术也已采用。隋唐时期,航海技术趋于成熟,人们已能熟练运用季风航行,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唐代人对海洋气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已能利用赤云、晕虹等来预测台风,还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进行定位导航。宋清时期,航海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使海上航行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明代的牵星术更是利用天文状况进行测位的航海技术。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研究天文现象和运动规律,古代农民能够更好地把握季节变化、农作物生长和害虫疫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历以月相变化为基础,将一年划分为 12 个月,每个月以农月初一为起始,不仅方便人们记录农事活动,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农民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象,预测天气和丰收情况,星象与气候、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星象学在中国农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星象来判断天气变化,制定农事计划,预测作物收成等。比如,根据观察到的星象,决定春耕、夏收、秋收等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和方式。这些观察和应用帮助中国古代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四、星象学与占星术的关系辨析

星象学作为一个复杂的学问和方术体系,包含了占星术与星命学两大类别。占星术主要依据天空中各类星象的性质、位置及异常变化来占卜预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及人类社会中政治、军事方面的异常事变。其观测对象广泛,包括天、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二十八宿、流星、客星(今称新星)、杂星、妖星、彗星、云气(以极光为主)等。例如,古人观测到 “天裂” 这一天空现象的异变,在占星术中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京氏易妖占》中记载:“天开见光,流血滂滂。” 意味着人世间将要发生战争和大屠杀。汉惠帝二年和汉景帝三年发生的天裂现象,随后都出现了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如诛灭诸吕的政变和吴楚七国之乱。

占星术不仅对星象异变进行观测记载,还拥有一套相应的阐释理论。以 “天裂” 预示兵变战乱为例,按占星术的理论,这是因为宇宙天地间阳气不足,阴气太盛的缘故。天和君主属于阳气,地和大臣则属阴气,当阳气不足阴气太盛时,就会出现天裂,表示君主势弱而被后妃或大臣欺凌。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都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主宰之下,所以天与人的事变都基于同一原理。

而星命学则是古人根据日月五星四余二十八宿及想象出的神煞的运行变化及相互关系,来预测分析个人命运吉凶祸福的学说和技术。以《张果星宗》为例,其通过六十甲子纳音法、年上起月法、日上起时法来排定个人的生辰八字,然后结合十二辰与二十八宿、州郡分野、五行、太阳行度、太阴行度、星曜行度神、煞位置配合成星图,求出个人的命富、命度、十二宫、行限等基本数据,进而综合分析该人的命运吉凶祸福。星命学有一套独特的术语,对于外行人来说难以理解。

占星术与星命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起的作用和范围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占星术主要用于国家朝廷的军政大事上,在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盛行,社会上层受占星术的影响最深。可以说,占星术是封建统治者的治国工具之一。而星命学主要通行于社会中下层的个人之中,为个人推测命运服务。当然,也有一些士大夫相信并研究星命学。占星术与星命学分别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层次上流行应用,共同承担了神秘的天命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支配任务。

综上所述,星象学的内涵及外延与天文学、古天文学、历法学均有不同。星象学不是天文学,更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星象学的占星术部分,可以看作中国古代天文学,但它又不同于古代的历法学。星象学的星命术部分,则以古代算命术为基础,其中又掺杂有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学的因素。因此,由占星术和星命术合成的星象学是一个成分复杂、牵涉多种的学问和方术,只能以星象学命名之,使用其他名称均不能统括其全部内容。

五、古代星象学的现代思考

古代星象学虽然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被认为带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历史长河中所反映出的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

从探索宇宙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星象学体现了古人对天空中各种天体的细致观察。例如,古人通过观测太阳、月亮的位置和运动,确定了 24 节气,用于指导农耕生产;对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观测,认为它们代表五行,反映了古人对天体与自然元素关系的思考。此外,古人对二十八宿、四象等星座的划分和研究,展现了他们对星空的系统认知。这些观测和研究虽然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天文资料和观测记录。

在认知方面,古代星象学中的一些观念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比如,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天体的运行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这种观念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现代生态哲学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古代星象学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在现代仍有一定的意义。在文化传承方面,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座、星官等概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北斗七星被视为天命之星,代表着吉祥、长寿和权力。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灵感。

在科学研究方面,古代星象学的观测记录可以为现代天文学研究提供参考。例如,中国古代的星图和天象记录被用来研究历史上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彗星等。同时,古代星象学中对天体运行规律的一些认识,也可以为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提供启示。

此外,古代星象学还可以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宇宙的奥秘仍然无穷无尽。古代星象学中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想象可以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兴趣,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探索。

总之,古代星象学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它也是古人对宇宙探索和认知的结晶。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古代星象学,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网址:中国古代星象学与占星术的神秘画卷 https://mxgxt.com/news/view/225774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60
你知道星象学与占星术的起源吗?
《古今星象之辨:〈甘石星经〉与后世星象学著作差异探究》
《楚艺术全集•绘画与纹饰卷》:一幅瑰玮奇谲的楚艺术画卷
古代中国星象学:天人合一的智慧与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星象学
从零开始学占星系列01,星象学的起源与发展!
印度占星学系列:吠陀星象学与西洋星象学的不同
星占数术︱建星与南斗:中国二十八宿的星象组成与星占内涵
占星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