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孵好中国音乐剧这只“蛋”
作者:吴桐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内地音乐剧市场正迅速扩张,2018年至2019年,市场规模从4.48亿元增加到7.21亿元,这得益于《猫》《西区故事》《摇滚莫扎特》等西方原版音乐剧的接踵而至。
狭路相逢,起步较晚的国产音乐剧很难在竞争中突出重围。随着综艺节目将阿云嘎、郑云龙等音乐剧演员捧为明星,他们主演的中文版音乐剧一度溢价10倍。然而热闹之余,中国音乐剧似乎仍缺一部立得住的代表作。表面繁荣的背后,有许多被掩盖的困境。
如今,引进音乐剧正处在市场空窗期,看似市场赠予了国产作品一个莫大的机会。由此,对中国音乐剧的孵化和成长的渴望,愈发迫切。但究竟怎样的温度、湿度,才能孵好本土音乐剧这只“蛋”?
明星是把“双刃剑”
“中国音乐剧应该再来20个郑云龙,50个阿云嘎。”音乐剧导演、作曲樊冲说。
随着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将阿云嘎、郑云龙等音乐剧演员捧为明星,他们主演的中文版音乐剧一度溢价10倍。音乐剧市场“兴奋”了,有制作方认为:只要手握明星这张王牌,中国音乐剧再撞上引进大戏时,不一定败下阵来。
与此同时,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学校音乐剧表演专业报名人数持续创新高。不少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说明人才储备更扎实了。明星效应,似乎让音乐剧迎来了“春天”。
事实果真如此吗?冷静下来,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即便有20个音乐剧明星,我们能拿得出20部中国音乐剧来提供他们发散“星光”的舞台吗?就好比仅有蛋黄,没有足够质量与容量的蛋清,怎能诞生一颗好蛋?
2013年,郑云龙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毕业后,有4年的时间一直在原创音乐剧的舞台上摸爬滚打。《爱上邓丽君》巡演120场,郑云龙在舞台上逐渐积累起一个音乐剧演员的信念感。但真算一算,市场上这样“长龄”的原创音乐剧并不多。原创风险高,即使在百老汇,能盈利的作品也不足30%,何况我们这个市场还非常稚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出炉,同样走不出行业规律,制作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精品概率小,实际上,就算郑云龙这样的“大牌”,也已经好几年没演过原创音乐剧了。
有明星,但一时找不到那么多中国音乐剧怎么办?制作国外音乐剧的中文版,成为一个讨巧方式。引进剧目本身的故事和音乐都相对成熟,此前已经历过别人的市场检验,又有知名度,变成中文版,制作周期短,投资回报高,显然更受制作方青睐。
比如近期,郑云龙在上海演出的中文版音乐剧《小说》,版权来自韩国,开票首日票房超300万元。音乐剧明星刘令飞主演的中文版音乐剧《危险游戏》,版权来自外百老汇,也在开票首日突破100万元票房。
2018年底,在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火起来的同时,中文原创音乐剧《白夜行》在上海首演,成为当年上海音乐剧票房冠军。迄今,《白夜行》已演三轮六十多场,票房口碑不俗。主演之一、影视明星出身的韩雪认为,明星可能是吸引观众进入剧场的一大因素,但一定要靠整体制作水平的提升,从剧本、音乐、舞美到演员,都不能有短板,中国音乐剧才能走得更远。“音乐剧只把票房寄托在明星效应上,太危险了。”她说。
来自豆瓣上的评价,佐证了这个观点。大部分观剧网友以“冲着《白夜行》小说”“为东野圭吾来的”“看明星”作为开场白,紧跟其后的是评价演员表演、舞台布景、剧情呈现,甚至有人挑剔“歌词写得太俗”,也有人表扬一些配角唱段“印象深刻”,还有人刷了几版,感叹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显然,尽管许多人冲着明星“噱头”进了剧场,但看完后,观众更在意的是音乐剧品质“值不值回票价”,以此决定是否“二刷”“三刷”。有些第一次进剧场的网友,也由此决定要不要从此“入坑”音乐剧。
同样,本是冲着阿云嘎买的票,但月初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看完原创音乐剧《在远方》后,观众赵涵感叹,剧本身“好看”,才让他感到中国原创音乐剧有了希望。
有人担心,一部剧没有明星,票房号召力如何?急功近利依赖明星红利,会不会炮制出一堆快餐式的作品?还会有更多影视明星或流行歌手出现在音乐剧舞台上吗?从现实因素来看,演音乐剧的收入和拍影视剧、上综艺相比就是个零头,但凡年轻人外形好、业务能力不错,做影视明星才是首选。“国内音乐剧市场体量仍然不够大。”韩雪说,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有10个乃至更多《白夜行》可供选择的时候,市场才算真正的繁荣,类似的担忧或讨论才有空间。没有一定数量,一部剧的成功可能只是“偶然”,一个明星的闪亮或许只是他(她)离开本行去娱乐市场发展的前奏。缺了一定数量且能长线演出的优质本土音乐剧产品,市场饥渴下的哄抬,必然只是喧嚣一时。
从《声入人心》走出来的音乐剧明星,面临的是综艺、晚会、影视剧等更“诱人”的选择,想把他们继续留在音乐剧舞台上,首先得有更多优秀的音乐剧。“如果音乐剧行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影视行业,明星也可能会离开,观众也可能会流失。”韩雪说。
明星流量短时间或许会带来新的行业契机,但长远看,好作品仍然是市场繁荣的根本,是真正舞台剧明星的核心支撑力,放眼国际,莫不如此。
金曲能否单独“活”下来
原创音乐剧《在远方》上海站末场,在观众的热情呼喊中,返场持续了20分钟,除了剧中曲目《兄弟》,演员们还演唱了《钢的琴》《欢迎光临》《纳斯尔丁·阿凡提》中的曲目。这些原创音乐剧都曾在全国巡演,但剧中曲目的大众知晓度和传唱度依然不高。
音乐剧,以音乐为灵魂。提起《猫》,人们脑子里会自动播放《Memory》(回忆)的旋律,提起《悲惨世界》,许多人都能哼两句《I Dreamed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去年《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演出,返场时甚至出现观众们用法语合唱《大教堂时代》的场景。
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剧金曲如何诞生?看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樊冲最有名的一首歌是为话剧《驴得水》所作的主题曲《我要你》。但这首歌真正被传唱,是作为电影《驴得水》推广曲,被老狼、任素汐演唱之后。一时间,全国各地的酒吧歌手都在唱这首歌。
“写戏剧音乐其实是有技巧的,《我要你》在剧本之外、人物之中,它好像跟剧情毫无关系,但听完,观众可以想象任素汐扮演的张一曼曾经的生活。”樊冲解释,为音乐剧作曲,有点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需要完成叙事、塑造人物、抒发情感。但他意识到,剧场的影响力是有天花板的,电影和电视才是更有效的大众媒介。如果《驴得水》只有话剧,《我要你》不一定能被传唱。与之类似的还有樊冲作曲的音乐剧《我AI你》中的《如果遇见你》《寂静无声》,也是因为李健和老狼的演唱才有了知名度。
在打造金曲上,法语音乐剧很有一套。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介绍,法语音乐剧上演前一般会先出唱片,为音乐剧造势。上世纪90年代末,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首演前,概念碟就已经发行,单曲《美人》一炮而红。同名原声唱片销售达3000万张、DVD销售近1000万张,创造了法语音乐剧销售纪录。《摇滚莫扎特》的原声专辑也十分成功,在发布5周之内成为全法销量冠军,剧中单曲《纹我》在2009年法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位居第一。
三年前,《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曾一票难求。5位法语音乐剧明星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星幻》《唐璜》《摇滚摸扎特》等十几部法语音乐剧中的精选曲目唱了个遍。
发唱片、开演唱会都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可借鉴的“让音乐传开”模式。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阿云嘎、郑云龙们也曾演唱《爱上邓丽君》《金沙》《蝶》等中国原创音乐剧中的曲目,对于这些作品的经典化有所裨益。去年,文化广场户外舞台演出季,成功策划了“小而美”的音乐剧双人演出和音乐剧版音乐会。
但仅作如此理解,就够了吗?如果缺失了优质音乐剧这个“大本营”,那些所谓的金曲,是否真能走得远、红得久?或者说,如果多年后作品没有在一代代观众中留下记忆,这样曾经传唱的一首“金曲”是不是会遭遇换代观众的认知困惑?毕竟,你是“选曲”,还只是一首歌曲,你是音乐剧舞台上的一只蛋,还是寄生在其他平台上的一曲“网红”,观众还是会对“金曲”问一下出处。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蝶》作为三宝多年前的原创音乐剧,当时影响不可谓不小,也曾让三宝获得“中国音乐剧教父”的称号,其中的曲目一度“出圈”,举办过类似的金曲集锦演唱会。不过多年以后,观众心中,《金沙》能记否?剧中金曲重新演绎时,一些年轻观众对原生的音乐剧名字一脸茫然,此情此景颇让人生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遗憾。
我们早已亦步亦趋地尝试过类似的金曲推广方式,但我们恐怕忽略了一个市场“原则”——这类金曲的诞生,首先仍然源自音乐剧的成功。《巴黎圣母院》《剧院魅影》《猫》中的金曲旋律一响起,许多观众都能跟着哼几句,他们可能连英文曲名都想不起来,跟随熟悉的旋律,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音乐剧本身,是那些舞台上鲜活的人物和情节。
这也是音乐剧金曲与单独歌曲之间的区别。好的剧中金曲,首先得“活”在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里,不然它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核心还是故事
近期在上海热演的原创音乐剧《在远方》《白夜行》《灵魂摆渡》,都改编自小说、电视剧IP。《白夜行》虽是新创作品,但因为剧本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同名推理小说,音乐也找了日本作曲家千住明创作,究竟算不算原创,一度存在争议。
喜欢韩国音乐剧的观众林璐说,许多韩国音乐剧,都来自外国故事。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制作的两部中文版韩国音乐剧《遗愿清单》和《拉赫玛尼诺夫》,前一个故事来自同名美国电影,后者来自俄国作曲家的故事,但没有人否认这是韩国音乐剧。“我并不太在意一部原创音乐剧‘血统’是不是纯正,甚至不在意‘原创’的标签。对我来说,好看最重要。故事的蓝本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林璐说。
如何讲好故事?在迪士尼工作的导演胡晓庆说,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剧《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冰雪奇缘》等,都改编自已有IP,故事早就有了,改编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他们对于细节充满执念,小到一句台词怎么说,可能都要经过反复探讨,甚至要基于市场调研。正是这种匠心,让迪士尼故事风靡全球。”
《狮子王》累计全球总票房已超过90亿美元,不仅超过了所有音乐剧作品,甚至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电影、电视剧、演艺等其他指标性娱乐表演。不少经典作品的改编都无法跳出自我重复的窠臼,但《狮子王》音乐剧从电影本身的成功中跳出来,发挥想象力,用属于舞台的语言为观众制造惊奇。
胡晓庆说:“迪士尼纵然有雄厚的资本和工业化的制作流程,但《狮子王》的成功,我觉得核心还是故事。迪士尼的音乐剧和它的电影一样,都是合家欢的,老少咸宜。它的故事格局大,可以跨越时代,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中国原创音乐剧要走向世界,也需要一个可以通行世界的好故事。”
但不是所有百老汇音乐剧都能在中国火起来,不少在海外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引进中国后惨遭票房滑铁卢。剧中的“梗”观众接不住,价值观有隔阂,缺失文化记忆和情感共鸣,种种因素相加,导致不少雄心勃勃的演出商吃了亏。“许多人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仅仅靠资本推动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一哄而上没能立刻赚到钱,可能就一哄而散了,这是值得担忧的。”费元洪说。
阿云嘎相信,在文化基因上,原创音乐剧自有优势,就看你如何利用这种优势。之所以选择在《在远方》中出演快递小哥,他看中的是“情感共鸣”。“海外引进音乐剧有很多好的文本、好的音乐,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共鸣。我渴望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表达中国人的情感,我也相信这样的故事可以打动中国观众。”
有了点钱,有了些人,但要孵好中国音乐剧这只“蛋”,还是有点难。可是,总有人要往前走。《在远方》导演肖杰说:“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的音乐剧,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不用再学,可以创作出哪怕不完美,但有中国基因、中国风格、符合中国人审美的音乐剧。”
专家对话
时间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解放周一:原创音乐剧孵了很久的“蛋”,为什么还是缺少真正叫得响的代表作?
金培达(资深音乐剧作曲家):我一直很怕别人说,为什么弄不出一部经典?经典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时间、要有耐心。2017年美国托尼奖的最大赢家《致埃文·汉森》前后创作时间长达10年,歌早就写好了,为了找合适的编剧,又等了整整4年。艺术创作是神秘的,没有办法速成,急不来。都说现在中国音乐剧发展很快,但我觉得不能高兴太早。数量是多了,但质量还不够好,总能被观众找到瑕疵,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一分,总分就拉低了。
我们很多创作都来自一个任务、追赶一个节点,有时候自己也知道有问题,但骑虎难下,就这么上演了。或者就是自我要求比较低,以为观众看不出好坏。还是要把目标放高一点,再多一点耐心。写歌写剧都一样,真正投入进去,到最后,剧会告诉你怎么写,歌会告诉你怎么写。
所以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时间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解放周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过程和百老汇好像有点不一样,一个是导演中心制,一个是作曲中心制,哪一种更好?
金培达:百老汇音乐剧的主创团队,包括作曲、作词、编剧,导演是跟他们平等的,双方常常会因为意见不同争起来。可能词曲作者有了一个最初的想法,大家都觉得好,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剧本、资金、演员,方方面面到位才能继续。有个词叫Development-hell(开发地狱),就是说投入进去就遥遥无期了,不知道哪年会开发出来。但中国音乐剧很多时候是先有了制作方和导演,有了钱,再去找人来写剧本、写歌。
这两种方式没有孰对孰错,但我希望能多一点创作者自发的项目。作为作曲家,我不愿只被动接受指示,更愿意在剧本创作之初就投入进去。
解放周一:百老汇也有音乐剧明星,但他们如何做到戏大于人?
金培达:外国也有音乐剧明星,《日落大道》由葛伦·克洛丝演出的场次,票房可观,但换了别人来演,也能演下去,这说明观众的注意力不仅仅在明星上。可是中国的音乐剧明星很多都是所谓流量明星,有时火到一时无两的地步。戏还没有经过舞台考验票就卖光了,投资人当然开心,但观众的注意力容易被明星魅力和秒杀的票房成绩盖过,导致对剧本身好坏的评论和判断容易失衡,而粉丝的热情也未必能转换成音乐剧的新观众。这对于音乐剧的健康发展来说,绝对是一把双刃剑。
明星秒杀票房现象本身绝不是坏事,怕就怕习以为常后,投资方和制作方过分注重谁来演而不自觉地降低对剧本身的整体艺术追求。明星有可能掩盖戏的种种问题,但他不可能永远帮你演下去。没了明星,这部戏还能持续得到好评吗?所以到最后,还是要看戏本身够不够扎实。
解放周一:从IP改编而来的原创音乐剧,怎么才算改得好?
金培达:国外也经常这样做,即音乐剧喜欢改电影、电视剧、小说。起码故事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完整性,观众也更愿意花钱来看一个著名的故事。但挑战是,你不能原封不动搬过来,你怎么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生发一个戏里原本没有讲过的主题。好莱坞有部电影叫《窈窕淑男》,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喜剧,后来改成音乐剧就和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触觉和能力,就要改出新意,改出和当下的关联。
解放周一:《汉密尔顿》这样的百老汇新经典,离不开林-曼努尔·米兰达,既是编剧,又是作曲和主演,这样的音乐剧全才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金培达:林-曼努尔·米兰达是个例外,他是天才,通过《身在高地》一炮而红。一部《汉密尔顿》不仅仅是用了嘻哈这么简单,它包罗万象,一层套一层,解读不完。从他的成功来看,眼界开阔非常重要,比如学古典的,也要了解摇滚、爵士、嘻哈,你要看到音乐更大的可能性。
我不太了解专业院校如何培养音乐剧人才,仅从作曲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定要有更多戏剧训练。课程要包括剧本分析,甚至让他们自己动手写剧本,他们才知道音乐究竟应该如何布局。如果故事情感线和情节线合理了,写歌会事半功倍。(吴桐)
[责编:崔益明 ]
网址:如何孵好中国音乐剧这只“蛋” https://mxgxt.com/news/view/221752
相关内容
打造中国音乐剧“朋友圈”,2024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圆满落幕如何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业内专家探讨音乐剧发展和机遇
票房占全国56%,上海音乐剧市场为何遥遥领先?
困在流量与质量之间:中国音乐剧如何突围?
原创音乐剧如何走出“长阳”
《声入人心》过去三个月后,中国音乐剧市场变好了吗?
原创音乐剧如何赢得更多观众?票房冷热不均、依赖明星效应成行业困境,好作品是市场繁荣的根基
57部储备孵化剧本亮相: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剧本推介会举办
“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剧本推介会举办,57部储备孵化剧本亮相
音乐剧演员如何进行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