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著名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无声电影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演员。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其他不用介绍。
二人出生时间仅仅相差四天,因此二人交集甚多。
题主所说卓别林塑造的影视形象和希特勒相似,应该说的是二者胡子问题。
网络上一直有几种观点流传。有的人说卓别林塑造的形象是讽刺希特勒;有的人认为,希特勒的形象是来源于卓别林塑造的影视形象。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二者形象相似只是一种巧合,或者说是一种必然的巧合。
卓别林本身是不蓄须的,第一次塑造蓄须形象是在1914年的《阵雨之间》这部作品中。此片中卓别林塑造了流浪汉夏尔这个经典形象,片中夏尔是留有胡须。因为这部作品的成功,此后多部作品卓别林都以此形象出镜。
希特勒和“夏尔”所留胡须正式名称叫“卫生胡”, 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军队中,后来传到了民间,很快流行开来。
这种样式的胡子便于日常清洗梳理,吃东西的时候不会有长的胡子掉进饭里面,所以称“卫生胡”。又因形状类似于洗衣用的板刷,所以又称“板刷胡”。
德意志(普鲁士)传统男士胡须是“仁丹胡”,也就是胡子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式。希特勒曾经也是留的“仁丹胡”。
希特勒改变胡须样式是因为一战。一战时期,双方动用了化学武器,交战士兵需要佩戴防毒面具。如果留着“仁丹胡”的话,防毒面具会有缝隙,达不到防毒效果。自此,当时的德国士兵希特勒剃了“仁丹胡”,留起了“卫生胡”。
因此,卓别林塑造的卫生胡形象和希特勒并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卓别林为了讽刺希特勒。卓别林塑造卫生胡形象时,希特勒只是德国一名刚刚入伍的士兵,连战场还没上过呢。卓别林肯定不知道当时世界上还有个叫希特勒的人。
要说希特勒模仿卓别林也不可能。卓别林是著名喜剧明星,志在权力的希特勒不可能将自己塑造成一名人见人笑的形象。
其实当时有很多国家军人留有此种胡须样式,并不是只有德国人。
例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日本人。
苏联军人也会留有卫生胡。例如下图苏联大将巴普洛夫。
甚至犹太人也会留,例如下图的以色列第一任外交部长摩西·夏里特。
当时中国人也有留此胡须的,不过随着日军卫生胡形象的深入,中国人对这个样式深恶痛绝,全部舍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