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布时间:2024-12-16 10:07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根本。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独特组成部分,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用艺术的力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北碚区柳荫镇立足打造乡村振兴北碚样板,精准发力、微观施策,成功探索出了“乡村艺术、艺术乡村”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如何让艺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本报专访了北碚区柳荫镇党委书记杨华。

——编者

探索“艺术 乡村”的柳荫实践

重庆日报:柳荫镇在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有何优势?

杨华:柳荫镇物产丰富、山清水秀,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绿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在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自然禀赋好,柳荫镇森林覆盖率达52.64%,12条河流遍布全镇,2个绿湖点缀其中,如东升村背靠龙王洞山脉,山清水秀,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绿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二是产业基础好,全镇有猕猴桃、蓝莓、脆桃、蜂糖李、翠冠梨、黄金香柳、腊梅等47个特色农业产业。三是群众艺术素养高,比如东升村有1支50多人的文化服务队,有竹编艺术、十字绣等艺术匠人。四是有水渠品牌,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渠现存40余公里,其中仅东升村就有5公里,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成为广大游客的旅游打卡点。五是校地合作基础好,目前和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院校深度合作,效果明显。

重庆日报:“乡村艺术、艺术乡村”的发展模式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杨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柳荫镇自探索“乡村艺术、艺术乡村”的发展模式以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许多实惠。一是农村变景区。着力把杨家坝、王家坝打造成“柳门”“竹巷”特色院落,把新农村集中安置点打造成“童画工坊”在地创作基地,把残破的房屋改造成爱心超市,把生产生活便道打造成星光绿道和观光绿道等,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二是农房变客房。目前有4户村民利用自有农房发展餐饮,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人。有4户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微民宿,有床位70余个。三是农田变游园。川美艺术家在500亩稻田中修建了一个稻田迷宫,五谷晒道、魔法小径两条艺术道路,丰收台、晴荷台、聚院台三个艺术平台,打造“稻香故园”——稻田文化艺术展区。四是农品变俏品。建设“柳豪农品”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土鸡、土鸭、稻米、水果等农副产品。五是农活变艺术。挖掘竹编、草编等传统手工艺,开展竹编草编艺术展。开发“科普互动,铠甲勇士;科普互动,爬宠生态;科普互动,仿生蝴蝶;科普互动,捕风捉影”四个研学课程,吸引大批中小学生参加。

促进“农 旅 艺 学”融合发展

重庆日报:如何将文化艺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农 旅 艺 学”产业融合发展?

杨华:柳荫镇大力推动乡村文化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写好“生产美产业强”文章,促进“农 旅 艺 学”融合发展又出新成效。一是以“闻柳观渠”和“田园童话”2条精品路线为主线,打造“又见柳荫”全域旅游品牌。推出“童趣柳荫·亲子采摘”“生态柳荫·高端休闲”“诗画柳荫·研学写生”“闻柳观渠·农耕田园”四个主题的旅游线路。二是开展“乡村美育·艺术研学”。举办了“东升野趣营”摄影、走进“又见柳荫·水渠之乡”写生活动、“寻乡之径”竹编艺术展。三是举办“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柳荫展,将艺术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四是建设乡村美术馆,修建“望渠书屋”和“童画工坊”在地创作基地,对24户房屋、56个门面进行艺术改造,邀请川美团队对墙体进行艺术涂鸦。五是实施“一日一舞、一周一影、一月一演”,即每天有一场坝坝舞、每周放映一场电影、每月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实现“一户一品、一院一队、一村一站”,每户推出一件独特的传统艺术品,每个院落组建一支文艺表演队,每个村建设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重庆日报:该怎样因地制宜地对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化改造,实现“生态美环境优”?

杨华:柳荫镇保护好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写好“生态美环境优”文章。一是体现原生态,提取当地特有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柳”为元素打造7000平方米杨家坝“柳门”特色景观院落,设置“柳耕”农耕文化园、“柳音”广场、“柳趣”儿童乐园、“柳书”书屋、“柳宿”民宿、“柳农”稻草园6个景点,新建“望渠书屋”“柳豪农品”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将闲置房屋改成香柳咖啡吧。以“竹”为元素打造8000平方米王家坝“竹巷”特色景观院落,设置“竹祀”祀堂、“竹艺”文化展示区、“竹塘”民宿、“竹坞”观景坞、“竹畔”望渠亭、“竹居”民宿6个景点。二是突出在地性,举办了中波互鉴与互建:巴渝原乡在地创作、中国渠乡“光与音”在地创作等,利用老物件创作有故事的艺术品,体现“乡愁”记忆。三是实施品牌化,以“田园童画·奇彩东升”为定位,新建“柳荫别院”东升村游客接待中心,以“稻田农耕”为元素打造“稻香故园”,对80户农户旧房进行外立面整治、庭院美化绿化。探索“乡村艺术、艺术乡村”,挖掘快板、腰鼓、年宵、舞狮、闹莲花等传统艺术,传承竹编、草编、纸扎等传统手工艺。

将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艺术结合起来

重庆日报:在构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杨华:柳荫镇着力写好“生活美家园好”文章,用艺术文化赋能,推进“三治融合”,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推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积分制,将环境卫生评比、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成立爱心超市,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推动村民“自治”,实现乡风文明。二是成立艺术研学联盟,打造研学平台,重庆新华集团研学基地、北碚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美术学院写生基地、北碚摄影家协会摄影基地等相继落户东升。三是成立乡贤理事会,制定《东升村乡贤理事会章程》,鼓励乡贤议事,参与美丽乡村共建、共治。四是开办“法治大讲堂”,设立法治宣传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实现治理有效。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网址:让艺术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https://mxgxt.com/news/view/215645

相关内容

让艺术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吉林白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振兴新途径
用艺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履职故事)
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音乐素养锦绣大地——保定·乡村音乐大会点燃这个夏天
艺术,从乡村里长出来
将艺术之种,播撒在乡村大地上
乡村振兴:摆样子=烂摊子
“南华彝绣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云南南华举办
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永州市农民作协正式揭牌
【大讨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讲好“晋城话”,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