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关注艺术教育竞争力 寻找与公益交集

发布时间:2024-12-16 06:04

  “随着各地剧院的兴起,随之而来的论坛也越来越多,其中讲制作、讲运营的不少,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是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昨天在“2013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论坛”上的开场白。

  本次论坛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新加坡华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来自12家剧院和近30家相关演艺机构参与。分布于演艺行业各环节的业界“大佬”共聚一堂,通过各自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共商剧院艺术的教育发展之路。会后,论坛发布了“中国剧院艺术教育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事业方兴未艾,亟待整合剧院、社会、高校、政府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以创新姿态推动中国剧院事业的发展。

  对内:打造品牌

  “做好节目是剧场的本分,打造艺术教育是剧场的竞争力所在。剧院很难赚钱,但社会影响力会成为剧院制胜的关键。”来自台湾的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黄韵瑾如此为剧院的艺术教育定调。

  剧院界的“航母”国家大剧院每年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万元,令同行艳羡。论坛上,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部长王大羽全方位解析了剧院的艺术教育门类和形态,特别提出艺术教育活动策划时应细分需求,建设品牌栏目。

  王大羽介绍,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建设,国家大剧院目前形成“经典艺术讲堂”、“周末音乐会”、“公共空间主题演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青少年艺术普及演出”等品牌性栏目,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经典艺术讲堂”、“周末音乐会”针对固定的大剧院会员、艺术爱好者、大学生;“公共空间主题演出”针对每天络绎不绝的大剧院殿堂参观游客;“春华秋实”的公益性票价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走进剧场;“青少年艺术普及演出”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美育课堂的有益补充,更给学习艺术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相较之下,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以近“裸奔”姿态维持运营的广州、天津大剧院则通过企业赞助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艺术教育的正面形象有时候比商业演出更能吸引企业赞助的青睐。”黄韵瑾说。

  上海音乐厅今年推出的全新教育品牌“家庭音乐会”,在现场大受追捧,会后天津大剧院、苏州文化中心等多家剧院提出要引进、复制、移植。

  对外:入校园、入社区、入网络

  除了在剧院内部开展艺术教育,与会各家剧院还分享了各自走出剧院开展公益教育的实践。从各家经验来看,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已经成为各剧院艺术教育的常规运作项目,而其中来自台湾与天津的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另一番思路。

  “在台湾,剧院提供的艺术教育是‘宅急配’的概念,即剧院的艺术教育产品是‘送货上门’的,无论社区、学校、企业,只要超过20个人的团体提出申请,需要剧院提供讲座或培训,剧院都会配送相应的资源。”曾在云门舞集任职的黄韵瑾介绍了来自台湾的经验。艺术教育进校园并非是简单的组织学生走进剧院或艺术家走进校园开课,台湾的剧院艺术教育直接与中小学的课程联动设置,另外,剧院方还负责给学校的教师做培训,通过这些老师将剧场艺术时时渗透到年轻人的学习生活中。

  天津大剧院则将艺术教育进校园拓展到高等教育的领域。今年开始,天津大剧院与南开大学合作开设了专门针对剧院实践岗位的研究生学位,由戏剧导演林兆华亲自带教学习舞台表演的学生,天津大剧院则作为“定向培养单位”。接下来,剧院还将牵头指挥家郑小瑛与南开大学合办“郑小瑛歌剧中心”,巩固歌剧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实体教育活动,互联网的教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剧院的重视。国家大剧院与新加坡华乐团开发的App都收获了理想的口碑与教育效果。在发展教育扩展市场的同时,黄韵瑾还提出,“剧院作为公共文化资源要有意识地向弱势群体倾斜。”

  整合教育资源

  寻找市场与公益的交集

  在上海各大剧院开设讲座的常客、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研究员韩斌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从国际上来看,由一座或几座剧院承担某一城市或地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国际惯例,今天中国的艺术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形式单一的开门排练、大师讲座、教育作为销售节目的附庸,到如今逐渐走向个性化,功利性正在减弱。

  演出业成熟的地区已经根据自身特色设立了自己的艺术教育品牌,但放眼全国,并不平衡。吉林从未开始过艺术教育;太仓大剧院最初为艺术教育课程定价10元的门票只卖出一张,后来完全赔本贴钱,也只遭遇发出数百张票只来几十人的尴尬境地;来自郑州、武汉、徐州等地的剧院都表达了各自的困境。

  苏州苏艺演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亮提出,眼下中国剧院的现状是,节目是流动的,教育资源是不流动的,而这方面的资源其实和演出资源一样,同样可以整合。会后,由与会者集体签署的白皮书上明确提出建立“优秀讲师资源库”,让好的讲师、好的教育品牌节目辐射全国。

  剧院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市场性与公益性是并举的,但在实际运营中,高昂的运营成本又常常让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当前不少剧院存在着将公益性演出作为市场的补充,卖不出的场次用来做公益的问题。对此,几家剧院负责人都表示必须予以改变。“在台湾的两厅院,公益票的大头反而是最热门的那些演出。”黄韵瑾说。而上海音乐厅副总经理方靓同样强调,“艺术教育,即便是儿童的入门音乐会,也要保证最好的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初次进入剧场的观众保持忠诚度。”

  论坛上,韩斌进一步提出,艺术教育与公益演出之间还可以细分门类,以保证艺术教育的资源真正落实到需要的人群身上。“上海剧场的教育空间曾经一度完全被蹭空调睡觉的老年人占据,年轻白领没时间和他们比早起抢票。”韩斌建议,剧院应有的放矢地让教育更多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培养未来的观众。

  “市场与公益的交集在于观众对文化消费的诉求,常态化公益教育中其实蕴藏商机,也要善于在市场行为中寻找公益的切入点。”张笑丁说。不过,不可否认,大部分时候,除了针对演出的导赏信息,艺术教育并不能够直接地为剧场提供盈利,“也许我们共同坐在这里分享与探讨艺术教育,就是提醒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

网址:剧院关注艺术教育竞争力 寻找与公益交集 https://mxgxt.com/news/view/211046

下一篇:天猫

相关内容

明星与体育明星的互动背后:合作、竞争与公众影响的终极探讨
多国学者齐聚闽江学院 国际工艺美术教育院长会议举行
音乐剧《滕王阁序》重庆大剧院公演
TheShy领衔参加融艺杯,LPL电竞明星聚齐,助力赛事公益
清华美院学子风采与艺术交流
蜜蜂直播间再赴乌镇戏剧节,公益直播传递戏剧艺术火种
艺人行业竞争分析.pptx
如何收集竞争对手的情报
黔南师院毕业生艺术党(团)课舞剧《晨星》上演
受到“追星文化”影响音乐教育才兴起的吗?国际学校为何重视艺教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