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1岁佛学大师的精神养生法
2007年,他100岁。从50岁开始,他的著述越来越丰富,成了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在世俗的眼光里,智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俯视众生,说着带有哲学意味,关乎生命、人生与宇宙之类的智慧之言,让人难以企及。但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人生观不是虚幻于佛学的空灵空泛之上,而是以世俗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演绎“大道至简”的原则阐释佛教生活哲学,“说别人听得懂的话,写别人看得懂的字”即松老之追求。因此这本书既充满智慧,又简单明了。
这位101岁高龄的长者兼智者认为,从五六十岁开始的后半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此前是事事听命于人,为养家糊口以至心力交瘁,而一旦踏入人生折返点之后,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是摆脱了物质困扰,创造自我的最富价值的时间段。
该书分“从50岁起修改‘人生计划’”、“逆境中的今天,更显现般若心经的智慧”、“人到中年,犹如抱着一座‘活火山’”、“活到百岁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六个板块。松老用从容但睿智的口吻,融其一生的感悟于书中,从生活的维度娓娓道来,你会感受到他话语间有一种与万物共生共荣的欣喜和感激。我们看到的不是50岁以后的行动规划,而是心灵规划,因此,它更是退休人群的福音。
其实正如松老所言,你我心中都有佛性。作为凡夫俗子,不妨参照松老的人生意义,在顿悟中理解“一日即一生”,在压力缠身的现代社会中学会简单地看待人生,做一个沉醉于蜂蜜甘甜的旅人,面对纷繁的诱惑,学会隐藏内心深处的恶魔,感受“精心”的年轮,从“十”变回原来的“一”,滋养自己的心灵。
记者采访节选: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今年101岁。
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四方讲学,开专栏,年年推出新作,迄今著述超过一百三十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问到松原泰道此生的成就与作为,他说:“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在传记《我的航迹》一书里,松原泰道说,他平生所求,就是“说别人听得懂的话,写别人看得懂的字”。在漫长的传教和写作生涯里,他悟出了“大道至简”的规则。
当日珍问他,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他爽朗地笑起来:“哪有秘诀?我从来不知道自己能活这么久!”他的长寿并没有遗传因素,母亲在他3岁时病逝,父亲在他30岁那年也因脑溢血猝然辞世。他小时候总是病怏怏的,到成年还是体弱多病,身体差到连参军入伍的资格都达不到。大学时,他还得了一场肾病,差点命丧黄泉。
这么一说,日珍越发好奇,进一步探询他的生活习惯。
于是,松原泰道娓娓讲述他每日的起居饮食细节:
每晚七八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对着佛像,盘腿念经一个小时(现在腿盘得不标准了,要坐着一张小凳子让腿放得舒服一点。普通人即便不念经,学着坐禅也很好,坐禅可以加深思维,把自己的感觉磨得很尖很尖,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息)。
凌晨4点开始写作,到7点吃早餐,早餐一般就是一汤一菜一碗粥。早餐之后稍事休息,然后继续读书、写作。中午12点是午餐时间,吃一碗乌冬面,然后继续书斋生活。
傍晚5点晚饭,晚饭是一天最讲究的一餐,有鱼有肉有青菜,再喝一杯日本清酒,或者喝一小罐啤酒,偶尔会喝中国的绍兴酒(非常喜爱)。
晚上7点临睡前,再喝一小杯葡萄酒。
整天呆在书斋里,不运动,不下地劳动,不吃保健品,还喝酒。松原泰道的长寿显得不可思议。也许,只能从精神层面寻找长寿依据。果然,他说,他一向看重精神养生法。
关于精神养生法的由来,他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三个故事:
大学那年,他得了肾病,气息奄奄,却遇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医生。这位医生诚恳地对他说:“孩子,你太忧郁了,你的病很大程度是心理导致的。我们能不能来个分工合作:外面的病由我来治,心里的病由你来治。”这番温暖人心的话鼓舞了他,他开始建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肾病很快就好了。
这次康复给他一个强烈的启示:心态健康最重要!
去外地讲学,午间到一间餐厅吃了一个便当,便当里有一个装筷子、牙签的纸袋,上面印了一阕歌词: “见也难,别也难;有哭泣,有欢笑;时光像秋风匆匆吹过,一生只见了这一回。”当时,有三个艺妓表演这阕短歌,优美而感伤。第二年,他再去这个地方,已经见不到这三个人了,就像歌里说的那样。
他意识到:一切无常,对人对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庙请他去讲经。临出发前,天气预报台风登陆,对方来电话通知他不要上船。于是他退了票,换乘另一艘船。没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果然被台风袭击,全船沉没,死了1200人。听说船上有一个美国牧师,自己有救生圈,看到一个女人怀抱孩子却没有救生圈时,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女人,女人和孩子获救,他却淹死了。
这场悲剧震撼灵魂。从那时起,松原泰道觉得,他的生命是别人给的,他要学着多舍少取,回馈他人,要“用忏悔和布施之心创造万物共生的世界”。
他的精神养生法就这样形成了。
精神养生法还有个“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
不勉强,指的是不好高骛远,做脱离常规的事;不浪费,指的是珍惜时间、珍惜身边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不懒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中国有个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说得很有道理。
我问日珍这次拜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日珍说了两个字:感动。为什么?她说,她原以为,一位百岁老人会枯萎得如同核桃壳一般,没想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润泽、明朗,他的笑容如冬日阳光般温暖,话语间有一种与万物共生共荣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正在写最后一本书《学习死亡》。他说,死亡就像不停地行走的钟,每一秒都存在,也许这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写不完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总是半途终结的,我们只需尽力做好每一天,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给苍天吧。他的座右铭是:终生学习,至死方休!
写作背景:
本书是一位百岁老人倾其历练总结出来的一部成功绝学!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佛学大师,全书紧扣全球中老年面临的心灵困惑,提出“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作者娓娓谈及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及人格修养之道,从中总结出一套精神抚慰和精神修炼方式,并用大量实例说明健康信念蕴含着不可思议的能量,鼓励中老年人继续憧憬人生,创造惊世的奇迹。其价值不仅在于充满感召力的励志言论,更在于一百年的人生实践,因为作者正是这套言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及成功者。全书穿插大量资讯和幽默漫画,包括“养生妙诀”“励志传奇”“大器晚成的名家”“中外老人精彩人生”等,以智慧诠释人生,以幽默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充满普世情怀。
在经济发展浪潮的裹挟下,不知不觉地,全球已经进入了银发时代,健康长寿的长者越来越多。在日本,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几年前,超过100岁的长寿者已超过1.7万人。在中国,据2006年3月初调查报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多。这真是“人生百岁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人生历程的折返点,应该是五六十岁,这个阶段的许多人,依然身体健旺、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壮心不已,他们的知识、经验、技能以及半生经营的人脉都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但这样的能量和社会资源往往被闲置,被熟视无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英国目前正实施有计划地把退休年龄推到65岁;中国也极可能仿效这种做法,因为我们的社保基金支撑不了庞大的退休人群。此外,由于大量的独生子女,造成我国一个成年人可能要负担多个老人的局面。诸如此类的困扰,令面临退休的人群遇到种种措手不及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无所适从的“彷徨期”。如何在退休或离休前后,重新设计下半生,这是大多数有理想、有体力和精力的人都会考虑的问题。
《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即是为这部分被社会忽略的人群所写,力求从心灵上解脱他们的困扰,倡导一种终生励志、终生学习、终生修行的价值观,可以视为中年的励志成功学。一个人,只有在中年励志,尽早开始规划,才会享有一个完满的晚年。没有雄心的人是不会规划晚年的。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松原泰道,1907年生于东京,是日本佛学大师。他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在一个著名的佛寺修行。担任过教派学部长,东京龙源寺主持,现任全国青少年教化协会理事、佛教传教协会理事。1989年获得第23届佛教传教文化奖。松原泰道在文化界贡献卓著。几十年以来,致力于推广一种佛教生活哲学,把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佛学经典、佛家的智慧写成易于被大众理解的著作,并身体力行,到许多著名大学、学会、城市和乡村进行普及性演讲,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推崇。他把演讲与实际结合,不断调节内容,切入世俗生活,把佛教的理念活学活用,创立了一套经世致用、充满智慧的人生观。2007年,他100岁。从50岁开始,他的著述越来越丰富,成了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网址:日本101岁佛学大师的精神养生法 https://mxgxt.com/news/view/200867
相关内容
《创造101》罗志祥王一博担纲舞蹈导师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八段锦养生法,在家也可练起来
《101种读书方式》|每日一书
弘一法师的书法有多“丑”?著名书法家:我只愿意挂弘一法师的字
揭秘十位明星的养生方法
解读107岁邵逸夫养生之道
云上“大师课”,听课者仿佛“拨云见日”
佛山全民阅读|奖金高达3000元!首届佛山中小学生本土名家美文共读大会火热报名中
跟美丽女明星学习不老养生法
要那么多书法本科生硕士博士生有何用?从欧阳中石的学生们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