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泛娱乐时代" 文娱产业发展新趋势
关注近期发布的《优亿2017-2018年度新文娱产业研究报告》以及媒体对《2018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的解读中,总结了2017年的文娱产业发展动态,并预测2018年的文娱产业发展趋势。
“4G”所向披靡,“5G”锐不可当
70.44%的消费者表示会在4G情况下浏览视频。工信部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全国4G用户已达8.9亿。与此同时,国家通信正在强化5G技术,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使用。5G的到来,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加速前进。
“影视剧”、“综艺节目”依旧是刷剧“心头好”
据调查显示,影视剧的收看率依旧占据榜首,但这一年,类似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悄然盛行,实现了口碑、收视齐上升的态势。综艺节目正在转型,给观众带去欢乐的同时,更要满足用户对文化、精神诉求的需要。“文化节目”呈现逆袭之势。
42.31%用户表示在文娱支出上有提高
文娱支出比例最多的内容是视频服务,根据优亿预估,中国网络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可以达到2亿。
游戏娱乐趋势上涨
游戏娱乐趋势上涨,平均每天一局王者荣耀,一款游戏的新鲜度维持1~3个月之间。从《阴阳师》到《王者荣耀》,再到《绝地求生》,游戏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除了常规竞技类网络手游,今年还有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游戏走入大众视野。诸如《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的爆款现象,显示出女性游戏用户的消费实力
消费者在触媒方式、内容偏好及消费习惯上发生改变,也催生了文娱产业的嬗变。回顾2017,文娱产业在资本表现、IP产业、视频领域、体育/嘻哈/二次元等小众文化,以及科技上皆有新表现。
以资本市场为例,2017年文娱资本市场跌幅放缓,趋于平稳,早期的“来势凶猛”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对资本的跑马圈地并未结束,并且愈加深入产业链底端;海外布局加速,助力中国文娱资本的世界性跳跃。
网剧独播、付费已经成为主形态
网络影视作品质量稳中有升,2017 年网络剧内容品质的提升正在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网络剧的创作正加速向专业化、成熟化、精品化迈进,由好剧本、好制作、好演技共同支撑的原创内容,纷纷成为好口碑作品。与此同时,独播、付费已经成为主形态。2017 年上线的网络剧中,独播剧占到了 94%,独播剧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 93%;付费剧占比达 85%,付费剧的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 96%。与往年付费剧在更新完毕后免费开放给网民不同,2017 年有 66%的付费剧,在全部更新完毕后,仍然需要付费方可观看。
此外,今年“创意中插广告”快速兴起,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网络剧制作主体多元,各视频网站深度参与。2017 年,共有 34 部作品按照电视剧管理流程立项、审核,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其中,以“先网后台”模式播出或仅在互联网播出被业界称为“超级剧集”。互联网相比电视平台在传播形式、收看场景、营收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正在对节目内容品质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超级剧集”中有望出现更多精品力作,并通过影游联动延续 IP 生命周期。
工信部在CIGC上发布的《2018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泛娱乐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现状,并预测了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其中也有提到关于未来IP的开发方向和发展趋势。
IP开发形成全产业运作模式
内容是泛娱乐产业的核心,精品IP则是内容的核心。围绕打造精品IP的逻辑,泛娱乐产业正在采取全新的IP开发策略,在此过程中产业的供求关系、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升级过程中最核心的三个变化是从观众到用户,从产购到共生,从单体到生态。
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业态早已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在IP孵化期就开始协同培育、共同打造精品IP,在早期就实现了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的贯通。
未来,生态化运营的龙头企业将以制作方、投资方、运营方三种或以上的多重形态、角色深度介入IP经营的“全产业运作”,努力打造作家品牌和超级IP,形成一条“文-艺-娱”一体化的全媒体经营产业链。
本文综合整理自《优亿2017-2018年度新文娱产业研究报告》、 艾媒网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