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尖塔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圣母马利亚大教堂的教长乔斯林似乎感到了主在召唤,要他为了主的荣光去建造一座四百英尺高的尖塔。他不顾教士们的反对,对于营造商罗杰·梅森的忠告充耳不闻,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硬逼着罗杰·梅森和工人们往上造尖塔。随着工程的进展,教堂的负重不断增加,四根支柱不堪重负,发出可怕的呻吟。出于无奈,在完成了尖塔下层的塔之后,工人们只好造了一座小丑帽一般的尖塔。尖塔内层是八角木架,外层是薄石块,石块用钢缆绷紧。即使如此,固定尖塔外层石块的钢缆还是断裂了。石块碎裂,像飞弹似的落下,内层的八角木架也倾斜了,无力地靠在护墙上。由于失败和四面受敌,也由于病痛的折磨,乔斯林在病榻上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戈尔丁曾任教于索尔斯伯里中学并曾提到索尔斯伯里就是《教堂尖塔》的原型。索尔斯伯里大教堂高耸的尖塔激起了戈尔丁对于理想追求的丰富联想,以及教堂对于精神层面的特殊含义,戈尔丁将他第五部小说的背景放在了教堂。 [1]
主要人物
播报
编辑
乔斯林
作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教长,他听从上帝的召唤,为了上帝荣耀而营造尖塔。在尖塔的建造过程中,他承受了种种的苦难与压力。乔斯林努力说服建筑师梅森留下来建造尖塔,当争执白热化的时候,他还得违心地动用非常手段,使梅森成为“完成这项工作的囚徒”。他煞费苦心地为建造尖塔筹款,还得千方百计地设法平息其他教士的怨怒以及安塞尔姆的诬告。 [2]
罗杰·梅森
尖塔的主建筑师。梅森自己熟悉建筑法则,但他向乔斯林说明建筑法则时显得苍白无力。梅森在乔斯林面前则显得有些无能,他既不能规劝乔斯林回归理性,又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建筑工人,他想离开乔斯林到别处承揽工程的计划也被乔斯林的斡旋所阻止。 [2]
古迪
古迪起着维系信仰、维系乔斯林和梅森的合作关系的作用。她是乔斯林和梅森共同垂涎的对象,但两个人垂涎的目的不同,就如同他们信仰的真理不同一样。古迪不幸死于难产,乔斯林为此感到难过,并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而梅森的反应则十分强烈,他立时失去了理智,将建筑师的责任抛到九霄云外。 [2]
作品赏析
播报
编辑
讽刺色彩
乔斯林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现实的无知,小说中滑稽而又充满悲剧性的氛围,使《教堂尖塔》充满了强烈的讽刺色彩。从这一意义上看,乔斯林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不无相通之处,区别仅在于乔斯林的“执迷不悟”。无论在旁人的心目中他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无论反对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乔斯林都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无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他那纯真的信念都在强有力地激励着他,克服一切困难,让尖塔高耸在教堂顶上。
《教堂尖塔》强烈的讽刺色彩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造尖塔是为了主的荣光,而乔斯林请来造尖塔的人却是一群异教徒,他们把教堂搅得乌烟瘴气。在这里,戈尔丁似乎是在影射一种信仰的危机。求助于异教徒,本身就是一种命运的嘲弄。乔斯林自以为是心地纯洁的,却又抑制不住对古迪的欲望。在古迪临盆之际,他想去帮助,却使得古迪惊恐万状,以为乔斯林是来谴责她与罗杰的私通行为的,因此在伤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一命归天。乔斯林一向鄙视以美色换取国王青睐的姨妈艾莉森夫人,却又不断从她那儿获取资助建造尖塔。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教长职位也是因为艾莉森夫人取悦了国王之后才得到的。事实上,尽管乔斯林虔诚地寻求着理想和爱,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肮脏,也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污浊。在这一问题上,戈尔丁表现出了他独特的洞察力。 [1]
象征意象
在貌似荒诞的表面之下,戈尔丁对当代西方的社会现实、对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力图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寻找出路。
从象征层面看,乔斯林造怪尖塔之举,实际上寄托了戈尔丁对于理想的追求。这可以从乔斯林这一人物性格的塑造,从戈尔丁所运用的《圣经》典故、象征与意象来推断。首先,乔斯林造尖塔并不带有任何功利的色彩,而是为了主的荣光。尽管在实际问题上他显得是那么的无知,他的行为动机却是高尚、纯洁的,这实际上象征了一种理想的追求。其次是他所面临的一种两难处境。要造尖塔,就意味着全身心的投入。履行这一职责,同时也意味着通常意义上的渎职。为了造尖塔,他将教堂的日常事务弃置不顾,教堂的弥撒仪式也因此而被迫中断。这一切导致了他本人灾难性的结局。然而他却选择了这样一种结局,从而也反映出乔斯林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
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三个意象也是理解《教堂尖塔》思想内容的重要线索。
第一个意象是六翼天使撤拉弗。《圣经》中的撒拉弗是守卫上帝宝座的天使。他将红炭用火剪从圣坛上取下,以炭沾口,消除罪孽。在乔斯林造尖塔的过程中,天使时常来到。在风中、在雨中、在祈祷室里,温暖着乔斯林的背部。虽然小说中的撒拉弗并没有使用红炭火,但是,戈尔丁运用撒拉弗这一形象,似乎仍然在暗示:造尖塔的过程也同时是消除罪孽、净化灵魂的过程。造尖塔的启示产生于祈祷,而乔斯林当时祈祷的目的是要消除自身的骄傲。随着工程的进展,乔斯林自身的丑恶也不断得以暴露,从而获得灵魂的救赎。面临着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戈尔丁试图要做到的,是在《圣经》中、在精神奋斗中寻找出路,呼唤着灵魂的净化。
第二个意象是网。当教堂的石柱在重压之下发出可怕的呻吟时,罗杰恳求乔斯林允许他们停工。乔斯林却说他们已经陷入了一张网中,欲罢不能了。这是上帝之网,尖塔是“最高的祈祷示意图”,乔斯林和罗杰都是上帝所选中,去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的。虽然这有悖于常理,但是“主并没有要求人类去理性地处事”。“在某一深层,却有指令要你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如果人类虔诚,新事物就会出现。”这事实上也反映了乔斯林为寻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坚忍精神,虔诚与坚忍最终必将带来自由。
第三个意象是苹果树。在乔斯林弥留之际,尖塔在他的心目中成了苹果树,而且,戈尔丁用了“the”这个定冠词,显然是特指某一棵树。关于这一点,Boyd指出:偷食禁果给世界带来了死亡,给我们带来了灾难。然而,也带来了使人类获得救赎的基督,从而为人类增添了荣耀。乔斯林尝到了他自身及周围人的邪恶之苦,但却使“人类希望的闪光显现”。这是乔斯林所孜孜以求的,也是戈尔丁所苦苦寻求的。 [1]
中文版本
播报
编辑
出版年
名称
译者
出版社
页数
2001.05
教堂尖塔
周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10 [1]
2015.01
戈尔丁文集:教堂尖塔
周欣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戈尔丁是个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蝇王》、《继承者》、《品契·马丁》、《自由堕落》、《塔尖》、《金字塔》、《看得见的黑暗》、《航程祭典》、《纸人》、《近方位》等。 [3]
网址:教堂尖塔 https://mxgxt.com/news/view/1900236
相关内容
教堂尖塔北关区教研室教研员走进灯塔路小学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
荣宝小课堂:一文教你看懂阿尔法、贝塔收益
塔尔寺是什么教派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贝姐贝优妮塔基础连段教学
口碑超9.0分的综艺塔尖,是这样构成的
欧洲十大教堂:穿越时空的建筑奇迹与信仰史诗
TNA明星支持娜塔莉娅入选WWE名人堂
专访星途品牌高管:如何打造奇瑞集团品牌金字塔塔尖?
探秘西藏著名佛教寺庙——塔尔寺的历史、文化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