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演员和作品的态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艺界逐渐被娱乐圈取代,所谓名人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名人意味着德艺双馨,今天提起名人,首先让人想到的却是那些整天靠炒作活跃在公众视野之下的明星。 年少时也喜欢那些处在风口浪尖的明星们,也狂追过火及大江南北的影视剧,想在追星的仪式中寻找集体狂欢式的认同感以发泄无处安放的青春荷尔蒙。随着年龄增长,依旧喜欢关注娱乐圈,发现在娱乐圈里有一个特别伤人的说法:二三线的小明星。如果你想黑谁,尽可以用上它。回想起来,我喜欢过的都不是知名度十分高的明星,像《宝莲灯》里的沉香,《少年包青天3》里的公孙策,刘谦,泰国的pong,韩国的丁一宇,喜欢过过不少,但除了当年的刘谦,其他恐怕不算红得发紫。丁一宇也是零六年因为high kick大火,而我喜欢他的时候是在一四年。现在依旧喜欢的是公孙策的扮演者赵阳老师。以前幼稚的我以为娱乐圈就是为那么几个明星存在的,觉得其他艺人简直就是悲催的陪衬。所以常常为自己喜欢的艺人不红而苦恼。慢慢地又因为微博关注到许多不太出名的明星,偶尔点进去看看,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然而作为明星而言,评论转发量毕竟显得凄凉了些。 使我对娱乐圈到演艺界有重新认识的一个是尔冬升执导的电影《我是路人甲》,一个是曾主演过电影《不可抗力》的演员孟瑞以及他的书《我只想一个人住在你心里》。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哦,原来艺人是一种职业,一种工作,就像老师、医生、警察、工人、农民一样。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普通而又独特,就像孟瑞在书里写的那样:“后来自己做了艺人,拍戏是苦是累,但也没什么好说的。就像环卫工人清扫马路一定会有灰尘飞扬,老师手上一定会有粉笔屑一样,只是职业不同。做什么工作做好便是。”我开始佩服那些在剧组里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和饰演配角的演员们,无论他们是怀揣着伟大梦想还是以此谋生,我开始喜欢上不太出名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态度的演员,开始接受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们都不太火的现状,艺人(或演员)最重要的不是名气,名气只是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总归还有些更重要的东西。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明星,尽可以去追求名气。不要单纯因为一个东西有名你才去关注,不要单纯因为一本书是经典而去读。我们太容易犯错,一是盲从权威,没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它于你的独特价值,这个东西再好对你也是没有用的;一是用统计学的方式看待事物,忽视个体性,诸如开口便是这种人怎样,那种人怎样,泛泛而谈,乱下断语。 由此又想到关于我们欣赏作品的种种。豆瓣是公认的较权威的评分平台,上了大学之后学了些阳春白雪,就开始嗤笑以前喜欢的那些下里巴人,想极力往高雅的方向靠拢,疏不知高雅的尽头就是文学艺术的坟墓,就是文人的酸腐气。但下里巴人并不是个贬义词,它只是代表通俗和大众。一个作品评分高,表明它应该不差。但一个作品评分低,就得慎重一些去看待了。之前我的欣赏态度有失偏颇,评分低的不看,瞧不起。理由很简单:这个作品本身不好。但一个文艺作品,涉及到太多的因素,如创作动机,创作者的态度,创作最终成果(即作品),受众等等,但在此我想除去经常被提及的作品本身,分析一下其他三者。动机、态度与作品须是影响我们欣赏的几个因素,虽没必要每次面面俱到,但我们应当知道。我一向不反对经典的翻拍,经典即代表无数种不同的诠释,如《西游记》,但一要看翻拍者的动机,纯粹盈利还是想诠释经典,老版《西游记》,87版的《红楼梦》固然好,但在我看来,《西游记后传》、张卫健版西游记或者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不错,它们都是对原著不同的诠释和改编,况且还承载了我们的童年回忆;二看创作者的态度,漫不经心还是追求卓越,急功近利还是如痴如狂,以电影《不可抗力》为例,起初看完这部电影是在寒假的一个下午,第一感觉是“什么玩意儿”、“浪费我一下午的大好时光”,但不得不承认当时我是带有猎奇心理的,它并没有满足我这个心理,所以感觉这部电影极差,今年暑假偶然间接触了污咚和两位主演的采访,又重温了电影,了解了他们一六年这一年以来的跌跌撞撞,真真假假,好好坏坏,直到今天,才明白对于主演而言,对于喜欢这部电影和两位演员的粉丝而言,最大的不可抗力、最虐心的乃是现实,不得不说,以真心换真心,确实被他们感动到了。这部电影尴尬的地方在于剪辑、布景和服装,演技欠佳,但总体创作态度尚可,也有精彩处,评论6.4的评分我也挺认同的,及格,但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于《上瘾》,我一直以为这是中国最好的耽美剧,高中生的角色定位和甜甜的剧情很讨巧,演员本色出演都可以。但《不可抗力》里的角色跟演员本身年龄和身份跨度太大,对演技确实是考验。三看受众,如《上海滩》,周润发版和黄晓明版对比;《半生缘》,黎明叶倩文电影版和林心如电视剧版对比;《还珠格格》,第一二部和第三部对比,前者是众人口中的经典,而后者往往会受到抨击,但哪怕你说它是屎,对我而言,里面有我的初衷,有我的童年,有我的情怀和回忆,这就是好的。这样,即使拍出的东西不是那么优秀,我也会因为艺术化的动机、认真的态度和我的情有独钟去欣赏这部作品,会因为这份良苦用心去寻找演艺者和作品的闪光点。总之,创作者的作品可以不完美,观赏者的评价可以不精彩,但无论哪一方,态度要在。就像之前被喷为烂片的《摆渡人》,在我看来它还是有一定的态度在里面的,最终呈现的作品也并非那么不堪,可能也是本色出演,杨颖演得出奇的好。所以我们若称之为“烂片”,以失态对待有态,未免有失公允。张爱玲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一定会原谅现在的我”,倒是对于观众该有的欣赏态度不错的注解。 不要因为一时不理想的欣赏体验就轻易去否定诋毁别人的劳动成果,假如你反对或质疑,也要在了解其创作过程后才有权利批评它。这是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该有的态度,它意味着一种认真的,不狂妄的,尊重的,宽容的,全面的和负责的态度。所以,请收起那些所谓“二三流的小明星”之类的言论,或者说,明星分一二三流,演员只分前辈和晚辈。 最后,请善待每一位用心的演员和每一个用心的作品。

网址:我们对待演员和作品的态度 https://mxgxt.com/news/view/1896325
相关内容
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黄渤对待群演,周星驰对待群演,看到他们的态度就知道他们为何火
女演员对待大龄男演员的态度有多反感,秦岚和杨幂处理方式不同
同样是对待群演,刘德华和周星驰的态度,就是他们火到现在的理由
对待家人的态度,是最真实的人品
刘德华,周星驰对待群演的态度,活该他们当巨星!
《演员的品格》树立新人演员态度 脚踏实地磨练演技
看看周星驰和刘德华对待群演的态度,网友:活该你俩红!
看到周星驰和黄渤对待群演的态度,网友:这才是德艺双馨!
我们对一个演员的评判,通常...@笑口常开聊八卦的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