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付费陷阱频现#!#专家呼吁三方发力保障消费者权益#】近年来,知识付费市场蓬勃发展,但消费陷阱也随之而来。免费课程干货满满,付费课程却质量堪忧;卖课时夸大其词,退费时却困难重重。这些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已达1126.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808.8亿元,用户规模有望达到6.4亿。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一些商家利用诱人字眼吸引用户,不断诱导消费者购买高阶课程,但实际课程内容却与宣传大相径庭。更有消费者反映,花高价购买的课程质量低劣,申请退款却屡遭拒绝。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指出,线上教育因其虚拟性和跨地域性,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滞后的问题。目前,网上卖课的要求相对宽松,导致课程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维权难度高。
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专家建议三方发力。首先,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完善监管政策,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惩罚措施,并通过公众平台公布处理结果,起到警示作用。其次,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强化审核机制,引入评价机制,畅通售后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消费者也应增强辨别能力和维权能力,避免落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