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拼娃的时代,孩子们成为了父母梦想的承载者。中国传统家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无处不在,明星家庭更是从孩子出生就让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应采儿的儿子Jasper在11岁时用一场TED演讲,刷新了我们对星二代的认知。那天,他身穿笔挺西装,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表现得沉稳而自信,完全没有紧张的样子。
Jasper用流利的英文分享了自己参与《爸爸去哪儿》后的变化,虽然他也有着星二代的烦恼,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自由奔跑,但正是这种光环让他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想当初那个可爱的小小春,如今已成长为父母的骄傲。TED演讲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演讲者需要具备极高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而Jasper做到了。
应采儿的教育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所提倡的“贫穷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思想上的平等。比如在餐桌礼仪上,Jasper不能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而是必须接受长辈的安排,培养对食物的尊重。这种方式让他从小就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避免了挑食的毛病。
而朱丹的教育观则截然不同,她注重孩子的即时感受,认为应该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选择权。虽然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当下感到愉快,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他人想法的尊重。应采儿和朱丹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育儿方式。
不仅在餐桌礼仪上,两人的兴趣教育观也存在显著差异。应采儿认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而不是父母的强制选择。比如当Jasper表示想学钢琴时,应采儿并没有立刻满足他,而是告诉他要努力学习,才能在生日时获得心仪的礼物。这样的延迟满足培养了Jasper的珍惜意识。
相比之下,朱丹则在女儿一岁多时,便为她购买了最贵的钢琴,但最终这件钢琴却成为了家中的摆设。这一现象让人不禁思考,父母的期望是否真的能与孩子的兴趣相匹配。
朱丹和应采儿都是二胎家庭,但两者在孩子的待遇上却有明显差异。应采儿在考虑二胎时,会首先考虑Jasper的感受,确保他能接受新生命的到来。而朱丹则似乎更注重孩子之间的角色分配,常常让女儿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例如,朱丹在综艺节目中提到,她会让儿子提前上幼儿园,以便与姐姐在同一个混龄班。这样一来,姐姐就得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这让现场嘉宾纷纷为她感到心疼。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大相径庭。
应采儿常常对Jasper说她更爱他,甚至比爱弟弟多7年,而朱丹却让女儿承担起“妈妈”的角色。这种不同的教育观无疑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未来发展。
总的来说,明星家庭的教育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应采儿的严谨与朱丹的随性,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育儿理念。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