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断舍离》,读了不后悔!

发布时间:2025-11-16 15:2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文共约1400字,阅读时间约3-5min,谢谢。

《断舍离》读后感

在《断舍离》中,日本山下英子推出“断舍离”的概念:

断:断绝不需要;舍:舍弃废物;离:脱离执念。

这是一种生活减法哲学,它告诉我们,断舍离表面上是跟物品在打交道,实质上是通过断舍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达到离的状态。

具体到书中,山下英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去讲述:第一,断舍离实质是什么,它能给人带来什么改变?第二,为什么人们不舍得扔东西?第三,断舍离怎么去具体实践?

首先,第一个问题,断舍离实质是什么?

书中认为断舍离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探索的工具。区别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通过断舍离,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我们仔细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断绝不需要,舍弃废物,收回承载在物品之中的能量,最终提高自我认同价值和形象,提高内在智慧,获得愉快与自由的心情。所以断舍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身边的物品与自我内心相匹配。物品是自观的途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断舍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其次,作者提出,有三类人会舍不得丢弃物品:逃离现实、执着过去和担忧未来的人。

逃离现实的不想正视某些问题,往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但最终都会绊倒在往日的不作为上;执着过去的人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现实,他们不愿意舍弃那些携带情感和回忆却又再也不会使用的物品,他们完全沉溺在过去的死海,看不到现实;担忧未来的人是占比最多的,他们杞人忧天,内心毫无安全感,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不安要素,如囤积过多日用品。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只属于某一类型,很有可能是三合一。所以我们应该舍弃掉什么东西呢?第一类是压根不用的东西,因为想要物尽其用的那天永远也不会到来;第二类是在用但是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往往也只是随便用,但并不喜欢;第三类是充满回忆的东西,它们抢走占用了我们的能量和气场,成为我们的执念的一部分。

最后,在我们生活中,要怎么实现断舍离呢?

第一,在审视与物品的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凡是当下的我用不着的物品,就不应该收纳和留下。第二,培养和自己的信任感和决断力。当买回来的物品并没有使用,又不舍得扔,等于是违背了购买时的承诺,内心产生愧疚感,怀疑自己的决断力并且降低对自我的信任。通过断舍离,你不会轻易许下购买的承诺,避免了不良后果;也是通过断舍离,让你练习自己的决断力,重建对于自我的信任感。第三,提高身份认同,不将就。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不喜欢、不需要的事物中,也就是处在一种将就、凑合的状态,这等于是在潜意识中拉低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我配不上更好的。所以,请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物品,让自己的身份认同由减法到加法。此外,作者还推荐了断舍离的实用方法。如物品分类的三分法、物品收纳的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拿物品的一个动作原则以及摆放物品的自立自由自在法则等。

感悟结语

总而言之,你经过断与舍,获得自我肯定并且建立自信,当观念发生变化后,你能够真正透过物品,去察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最后你会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这个真实的世界。所以我坚定认为,《断舍离》体现的是一种高级的整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向往自由和自治,它始于易于操作,却又长路漫漫。若你浅尝辄止,肯定没法领会断舍离的核心要旨并且获得改变,想要初步理解和实践断舍离,请先从整理你的衣柜开始。就如山下英子本人从僧侣身上学到:当他拿起扫帚,首先打扫的是自己的灵魂——每天都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打扫,抛开过往的记忆,向前看。

by Dean Z.

2018.10.21

网址:这本《断舍离》,读了不后悔!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8108

相关内容

山下英子:“断舍离”本人教你断舍离
断舍离
断舍离(经典版)
职场断舍离,做到这3点就够了
人际断舍离
一个家庭变好的底层逻辑:断舍离
30种家里可以扔掉的杂物!断舍离让家里更干净!断舍离
人生三悟:断、舍、离
人民日报金句解读:断舍离的真谛与豁达人生
《断舍离》:最该扔掉的不是杂物,而是这3种执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