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正经”黄永玉:人生是一场尽兴的狂欢
不羁开场:顽童登场

原始尺寸更换图片
在人们印象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是沉稳内敛,生活节奏缓慢,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但黄永玉却截然不同,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93 岁高龄的他,竟然开着一辆红色法拉利在街上风驰电掣。那鲜艳的红色车身,在街头格外惹眼,引擎的轰鸣声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与众不同。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满脸惊讶,谁能想到,驾驶座上的竟然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有人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配文:“看到一个超酷的老头开跑车,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他不仅热衷于跑车,还和众多明星来往密切。有一次,61 岁的女神林青霞前去拜访他,本以为会迎来一场常规的艺术交流,没想到黄永玉一见面就直言:“你呀,不够好玩,得让自己变得野一点。” 这话一出口,让人忍俊不禁。而林青霞也真就听进去了,不久后就加盟真人秀《偶像来了》,在节目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黄永玉的这些举动,完美诠释了他的人生信条:成不成功不要紧,开不开心才重要。他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阵狂风,打破了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认知,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才能活得如此肆意潇洒?
童年逸事:叛逆萌芽
黄永玉于 1924 年出生在湖南凤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他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是沈从文笔下 “当地唯一的读书人”,父母也都是校长,这样的家庭环境本应孕育出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可黄永玉却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叛逆性格。
4 岁时,别的孩子还在懵懂玩耍,黄永玉就已经开始在家里的墙上涂涂画画了,还在一旁提了句话:“我们在家里,大家有事做。” 只是 “家” 字对那时的他来说太难,只能照着书画。五六岁时,他就迷上了《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绘画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上学后的黄永玉,对枯燥的课业毫无兴趣,反而觉得学校的规矩是一种束缚。那时的学校老师会体罚学生,题目错一个字,就要打对应笔画数的板子,心情好打手板,心情不好就打屁股,而且打屁股还得脱了裤子,旁边还有女同学围观。黄永玉被打了几次后,便有了心理阴影,从此开启了他的逃学生涯,也因此得了个 “黄逃学” 的外号。
他逃学的理由简单又直接,对父亲说学校有事要放假,对学校则说家里有事。这个小把戏一开始屡试不爽,他也逍遥自在了好一阵子。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次,父亲起了疑心,非要和他一起去学校看看。走到学校门口,听到教室里传来同学们的读书声,黄永玉知道自己的谎言被戳穿了,心里害怕极了,以为这次肯定免不了一顿打。然而,父亲并没有生气,反而坐在躺椅上,拍着膝盖大笑起来,说:“你这个人说谎,不要老是重复说同样的谎嘛,你老重复说学校有事情,你看看你多好笑。” 父亲的宽容让黄永玉躲过了一劫,也让他更加肆无忌惮。
黄永玉逃学的时间越来越长,最长的一次竟有半个月。他把书包藏在土地堂,住在苗族老乡家,每天在外面闲逛,接触到了课本之外的广阔世界。古老的湘西,风光旖旎,灵山秀水、吊脚楼、石板桥,汉族、土家族、苗族,三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所构成的民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都深深吸引着他,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
流浪岁月:艺术启蒙
12 岁时,黄永玉的家庭遭遇变故,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厦门集美学校求学 。在集美学校,他展现出了极高的美术天赋,绘画和语文成绩十分出色,但数理化和英文却让他头疼不已,他觉得这些课程太费脑子,还断言 “长大以后肯定用不上”,因此,一开学他就把新书卖了,换钱买生活用品。初中三年,他留级了五次,自嘲同班同学有一百六十多个 。
虽说课堂上的书读得不好,但他却把集美学校六层楼图书馆的藏书 “从头到尾都翻烂了”,从此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正是在集美学校,在美术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黄永玉与木刻结缘,从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之旅。他一头扎进木刻的世界,废寝忘食地钻研,常常刻到深夜,手指被刻刀磨出了血泡,简单包扎后又继续创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作品陆续发表在各地报刊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
好景不长,一次打架事件让他受到学校处分,他索性离开了集美学校,开始了真正的流浪生活。在流浪途中,他当过小工、码头苦力、剧团舞美、报社编辑,还在中小学当过老师 。他曾和一船舱尸体同行,也曾险些被抓 “壮丁”,生活的艰辛超乎想象,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他背着装满木刻板、工具、书籍和磨刀石的大背包,四处漂泊,每到一个地方,就用手中的刻刀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
在江西,他遇到了同样热爱艺术的张梅溪,她的美丽、聪慧和对艺术的执着深深吸引了黄永玉。为了追求张梅溪,黄永玉使出浑身解数,他会在清晨为她吹小号,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爱意。当时追求张梅溪的人很多,其中有个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长得潇洒,还常牵马来邀她骑马游玩。黄永玉没有被竞争对手吓倒,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真诚的行动打动了张梅溪。后来,张梅溪的家人反对他们在一起,甚至将她软禁,但这对恋人没有屈服,张梅溪向朋友借了金项链卖钱做路费,与黄永玉私奔。黄永玉借了辆自行车,骑行许久与她会合,最终两人举行了简单而特别的婚礼 。此后,张梅溪一直陪伴在黄永玉身边,与他一起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和精神支柱。
爱情佳话:浪漫追逐
在流浪的日子里,黄永玉的爱情故事同样充满了浪漫与传奇色彩。1943 年,19 岁的黄永玉在江西信丰县民众教育馆工作时,遇到了让他心动一生的女子 —— 张梅溪。张梅溪出身军官家庭,气质出众,知书达理,且酷爱艺术,追求者众多 。彼时的黄永玉,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小伙,与那些条件优越的追求者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
但黄永玉没有退缩,他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用浪漫的方式展开追求。他省吃俭用,买了一把法国小号,每天只要远远看到张梅溪走来,就站在楼上窗口对着她吹号 。那悠扬的号声,如同他炽热的爱意,在空气中飘荡,渐渐打动了张梅溪的心 。为了与张梅溪有更多相处机会,黄永玉还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给她写情诗。他把对张梅溪的爱慕、思念,都融入到诗句中,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意 。
在追求张梅溪的过程中,黄永玉还闹出过不少有趣的事。有一次,他紧张地对张梅溪说:“我有一百斤粮票,你要吗?” 这句略显笨拙的开场白,让人忍俊不禁,却也展现了他的真诚 。还有一回,他身上只有八角钱,正纠结是去理发还是买木刻板,最后他决定 “管他头长到三千丈去吧”,选择买木刻板 。没想到张梅溪得知后,对他说:“你去理发吧,木刻板我帮你买。” 这让黄永玉又惊又喜,从此对张梅溪更加倾心 。
随着两人感情逐渐升温,他们也遭遇了来自张梅溪家人的反对。张梅溪的父亲认为黄永玉太穷,给不了女儿幸福,甚至直言:“你嫁给他,没饭吃的时候,在街上讨饭,他吹号,你唱歌?” 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黄永玉一度心灰意冷,离开张梅溪去了赣州 。然而,张梅溪对他的感情坚如磐石,她瞒着家人,变卖了首饰,坐上小火车去赣州找黄永玉 。黄永玉接到张梅溪的电话后,欣喜若狂,借了一辆自行车,连夜狂奔 120 里去迎接她 。
1942 年,这对有情人在赣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两人始终相互陪伴,不离不弃 。黄永玉为了让张梅溪过上好日子,拼命画画、刻木刻挣钱养家,张梅溪则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为他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的爱情愈发深厚,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艺术成就:多元绽放
黄永玉的艺术成就,犹如一座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涵盖了木刻、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他独特的艺术光芒 。
在木刻领域,他的套色木刻《阿诗玛》堪称经典之作 。1953 年,黄永玉来到云南,深入了解撒尼族长篇叙事史诗《阿诗玛》的故事后,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 。这套作品共有十幅,他将中国画的线条造型与版画的刀法巧妙结合,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阿诗玛这一美丽姑娘的形象,以及撒尼族人民勤劳、善良、勇敢的精神风貌 。1956 年,《阿诗玛》在 “全国第二届版画展” 中展出,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其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线条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黄永玉流传最广的版画作品 。此后,这部作品被译为 30 余种语言在海外出版,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木刻艺术的魅力 。
他设计的庚申年猴票,更是家喻户晓 。1980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庚申年猴票,是新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 。黄永玉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一只灵动可爱的猴子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枚猴票一经发行,便受到集邮爱好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 。如今,庚申年猴票的价格一路飙升,从最初的 8 分钱涨到了数万元,成为了收藏界的珍品 。
除了木刻,黄永玉在绘画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的绘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现代绘画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新水墨” 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皆有涉猎 。他画荷花,建有一座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 —— 万荷堂,荷塘里种满了来自各地的上好荷花 。他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神韵盎然,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往往运用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光线对比,让人眼前一亮 。他画的《荷》,被收藏于荣宝斋,成为该斋的大型国画代表作品之一 。
在文学创作上,黄永玉同样硕果累累 。他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 “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八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诸种体裁均有佳作 。他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从主人公两岁开始写起,描绘了他的太婆、爷爷、父亲母亲、姑姑和表叔们一个大家族,以及他们生活的朱雀古城的四季时光、风俗民情、各色人物 。这部作品洋洋数百万言,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遗存,记录了无数风流人物 。黄永玉从 85 岁高龄开始创作,一直写到 98 岁,其创作精神令人钦佩 。此外,他还出版了《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个性,叙事灵动,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
豁达处世:笑对人生
黄永玉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用幽默和智慧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
在 “文革” 期间,黄永玉遭受了残酷的迫害,被污蔑为 “黑画家”,他的作品被批判,人也被批斗 。他曾被人用皮带抽打,血将衣服糊在背上,整整 224 下 。面对这样的折磨,他没有屈服,也没有求饶,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回到家后,妻子心疼地看着他,他却安慰妻子说:“不要失望,明天不会是这样的 。” 他还在自己的床头写下 “爱,怜悯,感恩” 六个字,以此来激励自己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创作,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画荷花,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在黑暗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仿佛在向人们宣告他永不屈服的精神 。
面对生活中的小事,黄永玉同样表现出了豁达的胸怀 。有一次,他去潘家园逛,偶然发现有老板在卖他的盗版画 。老板看到他后,吓得惊慌失措,以为会遭到他的指责 。然而,黄永玉却只是拍了拍老板的肩膀,笑着说:“有饭大家吃,不要紧 。” 他的宽容和大度,让老板十分感动,也让周围的人对他敬佩不已 。还有一次,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对他不友好的言论,他的朋友看到后很生气,想要帮他回击 。黄永玉却笑着说:“随他们去吧,我才懒得理呢 。” 他的这种豁达,让他在面对各种纷扰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
黄永玉曾说:“我的经验是,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坑 。”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从不抱怨,从不退缩 。他的豁达处世,不仅让他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
顽童谢幕:精神传承
2023 年 6 月 13 日,黄永玉在北京去世,享年 99 岁 。他的离去,就像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黯然失色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传奇小说,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令人惊叹的故事 。从年少时的叛逆逃学,到流浪岁月的艰苦漂泊,再到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追求着自由和快乐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活得自在、开心 。
黄永玉的 “成不成功不要紧,开不开心才重要”,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被成功的标准所束缚,为了追求名利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生活中最本真的快乐 。黄永玉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放下功利的追求,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平淡中发现美好 。
让我们向黄永玉学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让自己的人生也充满欢乐和色彩 。相信在他的精神激励下,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由 。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网址:“老不正经”黄永玉:人生是一场尽兴的狂欢 https://mxgxt.com/news/view/1858767
相关内容
高级的活法——看黄永玉的一生年轻人为何喜欢“黄永玉金句”?
酒鬼酒与黄永玉 画坛“鬼才”黄永玉和 酒鬼酒 可谓有着一段不解之缘。1987年,在湘西老家省亲的黄永玉,不知怎的与人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家乡...
黄永玉的木刻人生
“他到老也是湘西人的性格,犟” 五弟黄永前讲述黄永玉:洗一张照片挂墙上是对大哥最大的念想
黄永玉先生逝世
黄永玉,老顽童已逝。无论成败,快乐的享受才是最为重要的
成龙拜访“鬼才”黄永玉 相谈甚欢
黄永玉:老顽童的“顽”与“不顽”——人民政协网
黄永玉逝世一周年:传奇的几个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