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花边·播客|对话徐则臣:作家越来越难提供“陌生感”了?

发布时间:2025-11-10 11:55

对话徐则臣 录制:罗昕 李思洁 薛松 剪辑:罗昕 陈思远

“文学花边”播客第三期请来了作家徐则臣。电视剧《北上》的播出让作为原著作者的徐则臣为更多人知晓。六年前,他恰是凭借这部作品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作家。今年他还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了《人民文学》的主编。

为什么很多写作已经进入了平台期?今天的作家越来越难提供“陌生感”了?《人民文学》的选稿标准是什么?刊物文学编辑都是追着名家发稿吗?……这一次对话,我们从徐则臣的作家/编辑/读者“多重视角”出发,谈谈他对于当下文学的观察和思考。

【内容提要】

01:28 成为《人民文学》主编之后

03:41 第一个获得茅奖的70后作家,会有压力吗?

06:24 比才华更重要的是勇气和毅力

07:53 作家越来越难提供“陌生感”

11:49 《人民文学》的选稿标准

14:09 刊物编辑不看自由来稿吗?

18:43 为什么给董宇辉颁奖?

23:16 最初的文学种子

25:17 因“神经衰落”打开的写作之窗

30:21 成长与写作,都是缓慢“打开”的过程

海报 王璐瑶

音乐:Music: Stay Positive by Roa

网址:文学花边·播客|对话徐则臣:作家越来越难提供“陌生感”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850718

相关内容

文学花边·播客|对话徐则臣:作家越来越难提供“陌生感”了?
故事沟通世界 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举办
中文播客的形式,为何变得越来越单一?
两位茅奖作家同台对谈,徐则臣、刘亮程聊文学创作的真与假|天府书展
徐则臣:文学趋同的时代 让写作呈现差异性
徐则臣新作《域外故事集》:与世界的对话中更好地发现自己
在世界的褶皱里寻找中国:评徐则臣《域外故事集》的跨文化书写
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
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 — 新京报
徐则臣:为什么《北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