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如何在中原回响

发布时间:2025-11-09 16:39

关注

顶端新闻评论员 沈若宸

10月31日,郑州体育馆内,中国女排的两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郎平与朱婷同时现身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现场,观众席掌声雷动。这对师徒的相聚,让本次排球联赛充满了传承意味。

一位是开创时代的“铁榔头”,一位是从河南走向世界的“MVP收割机”。她们在河南的这次相遇,不仅是排坛的一场盛事,更是一次温情满满的相聚。

联赛开幕式上,68岁的女排名宿张蓉芳亲临现场。作为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功臣,她亲历了女排精神最初的形成与积淀。

此次“豫排”之行,张蓉芳动情回顾老女排的奋斗历程:“在198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前,中国排球是从来没拿过冠军的,我们这一代人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希望拿到冠军。”这位曾以“怪球手”闻名天下的女排功勋,以家乡人身份为河南排球赛事助阵,连接起历史与当下。

朱婷此次回到河南,身负多重角色——世界级主攻手、联赛公益形象大使,也是青少年球员的“朱指导”。

比赛中,朱婷专注指导队员,郎平认真记录赛况。两代排球人的同框,构成自然的传承图景。

这种传承不仅停留在赛场边。在联赛的U12表演赛环节,朱婷耐心指导小队员,分享实战经验。鼓励孩子们“以赛代练,才能取得进步”,将顶尖运动员的专业认知传递给下一代。

作为从河南走向世界的体育明星,朱婷回乡担任联赛形象大使,与本地深厚的排球传统共同形成无间断的传承链条。

豫排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看台上,有从香港专程赶来的粉丝,也有从外地飞回河南的球迷。一位从四川自贡赶来的球迷说,能看到郎平和朱婷,是他5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这些远道而来的身影,以及看台上“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呐喊声共同表明,赛事所展现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排球精神,获得广泛的情感认同。

联赛参与者覆盖各行各业,医生、博士生、新手妈妈等近500名选手,体现“全员排球”理念。赛场内外,排球也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郑州队队长、31岁的二传仲曼莹曾是专业运动员,如今是中学女排教练,她的角色转换本身就体现了排球人才体系的传承。这些真实的个体故事,让排球精神变得更加可感可触。

“再见,一定会再见,很快会再见!”比赛结束后,朱婷在离场时向看台上的球迷挥手致意。一个简单的举动,是运动员与支持者之间真诚关系的自然流露。

纵观豫排联赛,其意义在于为女排精神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当代载体。朱婷、郎平的到场,各行各业参赛者的投入,各赛区对地方文化的融合展现,都让“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在具体场景中得到彰显。这种多层面的呈现,使女排精神在全民参与的赛事氛围中焕发崭新活力。

图片

来源:顶端快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女排精神,如何在中原回响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6638

相关内容

女排人心中的女排精神——惠若琪:弘扬女排精神 普及排球运动
空谈精神,公开甩锅,排协和主帅都推卸责任!中国女排如何崛起?
男子不如女?为何中国男排的关注度不如女排高?原因让人感叹
【女排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
女排联赛中的小彩娃,如何影响未来的排球明星培养?
在反思中回归诗性精神
四十年从女排精神到偶像女排 国人对她们毫无代沟
对话|美国队长拉尔森:中国的“女排精神”,很酷
《〈夺冠〉:女排精神的激昂银幕颂歌》
郎平:女排精神不是赢球才有

随便看看